《南京的陷落(上)》
《南京的陷落(中)》
《南京的陷落(下)》
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后,即分兵3路向南京进攻:右路敌主力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句容进逼南京;左路沿太湖南侧迂回,截断南京守军退路,再向南京合围。当时,国民党在上海、南京之间曾有两道防线:第一道,自长江岸的福山,向南经常熟、苏州,沿太湖东岸至嘉兴,直到杭州湾岸边的乍浦(即吴福线);第二道,北自长江要塞的江阴,南至太湖岸边的无锡(即锡澄线)。可是,由于日军的猛烈攻击,加之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的影响,至11月28日,两道防线全被日军突破,日军三路大军兵临南京城下。12月7日,日军大本营下达攻击南京的命令。10日,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谷寿夫所部第六师团及第三、五、十三、十六、十八、一一四师团等部,发起对南京城的猛烈攻击。12日,南京战事紧急,驻守南京的国民党长官唐生智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撤退。12月13日,南京陷落。
细节:
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余城垣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负责防守中华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带部分部队向下关逃跑,虽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返回,但已经造成城内混乱。下午,唐生智仓促召集师以上将领布置撤退。
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师掩护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从下关渡江以外,其他部队都要从正面突围,但唐生智担心属于中央军嫡系在突围中损失太大,又口头命令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这个前后矛盾的命令使中国军队的撤退更加混乱。会议结束后,只有属于粤系的第66军和第83军在军长叶肇和邓龙光带领下向正面突围,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日军包围,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战死。
其他部队长官大多数没有向下完整地传达撤退部署,就各自抛下部队前往江边乘事先控制的船只逃离。这些部队听说长官退往下关,以为江边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于是放弃阵地涌向下关一带。负责封锁挹江门的第36师没有接到允许部队撤退的命令,和从城内退往下关的部队发生冲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
12日晚,唐生智与司令部成员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轮从下关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后第74军一部约5000人以及第36师也从煤炭港乘船过江,第88师一部和第156师在下关乘自己控制的木船过江。逃到下关的中国守军已经失去建制,成为混乱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过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赶到的日军射杀在江中。大部分未能过江或者突围的中国士兵流散在南京街头,不少人放弃武器,换上便装躲入南京安全区。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