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旧小人书的内容多以神怪、武侠故事题材为主,还有以历史故事、小说和民间故事改编,约占四分之一。上海作为全国出版小人书的大本营,到全国解放初期出版数量还占全国数量的 90%以上。据解放初调查,上海在解放前有出版连环图画的书店 70 余家,解放初期出租小人书摊 3000余个。历经二三十年的发展,连环图画出版总数达 2.8 万余种(感叹啊,目前a8z8连环画才有1万余本);到1953年,还有解放前1947年至1949年上半年出版的旧连环图画超过 200 万册存留在书摊上。电影影片故事改编等题材,约有五分之一。旧小人书的发行网点遍布全国城镇,还直接销往香港南洋。小人书主要是通过书摊(很多是专门的小人书摊)向读者出租,对象主要是学龄儿童和工人、店员及其他城市居民,其中多半是文盲和半文盲。
骆驼祥子
1932年茅盾在《连环图画小说》中说:“小书的价格往往只有一张大饼油条钱,无怪乎贫穷的黄包车夫在喘气休息时,从坐垫下抽出一本,生吞活剥,有滋有味地翻看起来。”
由于连环画的兴盛而产生的是租书摊子,茅盾在同一文中对它也有描述:“上海街头巷尾像步哨似地密布着无数的小书摊。虽说是书摊,实在是两块靠在墙上的特制木板,贴膏药似地密排着各种名目版式一样的小书。谁花了两个铜子,就可以坐在那条凳上看那摊上的小书。当时流连踯躅在小人书摊前的人,多是儿童、贩夫走卒、无业游民等,总之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多半是文盲或半文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