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报》于1951年6月创刊,每半月出一期,到1960年7月停刊,共出版了219期。
“文革”前《连环画报》按绘画风格及故事内容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 1951 年至 1954 年,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在内容上主要是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为主,绘画形式全部采用单纯白描的手法。风格显得千篇一律,人物形象比较呆板,缺乏个性。但是其中少量古典题材作品却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主要表现在绘画技巧纯熟、线条流畅。绘画作者都是当代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主要有徐燕荪、任率英、卜孝怀、墨浪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第6期刊登了著名国画大师陈少梅的作品《孙膑与庞涓》,陈少梅先生很少画连环画,上述作品给书画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这一阶段的作品是解放后新式连环画的雏形。
第二阶段,1955-1957 年。这一阶段中国的连环画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涌现了大批高水平的连环画作者。《连环画报》发表的作品正是这-辉煌时期的缩影。主要表现在绘画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题材广泛、丰富多彩。钢笔画、水彩画、铅笔画、儿童动画、毛笔画佳作迭出、精彩纷呈。
连友们熟知的连环画作者几乎都在《连环画报》。上发表过作品。其中最为活跃的是华三川、罗盘、程十发、刘继卣、董洪元、颜梅华等。他们的作品短小精悍,艺术水平很高,对连环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均在a8z8连环画网站有收录。
第三个阶段,1958--1960年。由于受到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连环画报》的题材主要反映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内容显得单一、贫乏,由于题材的约束,大大影响了画家艺术水平的发挥,绘画风格近似于宣传画。
“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报》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以故事情节取胜,主要是画家的神来之笔,画龙点睛,比不得尽显画风的单行本。这好比戏剧与小品的关系,后者更能看出演员的功力。所以,《连环画报》更能促进绘画作者集中精力出精品,出力作。同时由于《连环画报》包容了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且每-部作品不单独发行,这就使画家在一一定程度上抛开“小人书”的概念(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不考虑其商业性,放开手脚、别出心裁。所以它的作品还具有“成人”色彩。
“文革”开始后,17年的连环画出版被冠以“封资修”而受到冲击。大批优秀的连环画读物被当成“毒草”而付之一炬,许多画家、编辑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权威”、“修正主义的苗子”、“地富反坏右的孝子贤孙”的帽子,被勒令审查批判、下放改造。
在一个题为《封、资、修连环画批判》(见《上海美术界大批判资料》第9集)专集的前言中,写有这样的文字:“连环画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尤其对广大青少年有着密切的联系。17 年来,窃踞了美术界、出版界大权的党内一小撮走资派,抹杀阶级斗争,抹杀文艺特性、鼓吹全民文艺;打着系统性、知识性、稳定性的修正主义旗号,利用他们所霸占的连环画阵地,大肆放毒,为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搞资本主义复辟摇旗呐喊,大造舆论。特别使人感到愤怒的是,周扬等人1962年还刁难和阻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对毛泽东著作的印刷发行,并同时拨下 1.5万令纸,大印宣扬封建思想的《三国演义》,印数高达2700万册。造反派们严厉地批判了那些出版社的领导实行的三名三高的组稿路线,并指出他们打着争夺海外市场和争夺外汇的口号,将《五虎平西》、《封神榜》、《大人国》、《小人国》等封资修的毒草,输往香港及印度等地,严重地毒害了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外国的劳动人民。其影响之恶劣,流毒之深广,真是骇人听闻、罄竹难书!”此时,连环画与其他出版活动一样,也陷人了停滞状态。
同这一时期的邮票、装饰-样,连环画封面的“一片红”是其显著特点。封面人物或佩红袖标,或戴红像章,或举红旗帜,或捧红宝书,且都是真人真事。这类作品一般不注明作者,但无- -例外都出自名家之手。其代表作有《《海港工人创奇迹》、《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关广富》、《毛主席的红卫兵金训华的故事》、《大寨花开瓦房台》等。
“文革”中一些群众组织为紧跟形势,大造舆论,也编印有连环画,叫批判运动连环画。这类作品反映的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运动状况,或措词严厉,或借古讽今,语言皆是大批判式的、标语口号型的。为应时应景,其画面或用照片按次序组合而成,或漫画式的一挥而就,如《林彪与孔老二》、《八二七光辉的旗帜》、《红小兵怒批神童诗》、《孔老二外传》、《孔老二罪恶的一生》、《投降派宋江》、《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批判十万个为什么》等。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中,一般都要印上一页毛主席语录,这虽不是出版领域的硬性规定,却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被广泛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语录者,这要根据作品内容而定。1972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电影版连环画《阿福》(a8z8网站有收录),是根据越南同名电影改编的,书前的一页是胡志明语录:美帝国主义正在失败,并将完全失败。我国人民正处于攻势,一定能贏得光荣的胜利。”
a8z8.com 阿福
“文革”时期的连环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红小兵红卫兵、“批林批孔”儒法斗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革命斗争故事,十月革命和对外友好等几大主题系列。代表作有《怒火》、《风口劲松》、《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先秦法家人物故事选》、《海淀新一代》、《沙石峪》、《铁人王进喜》、《鸭绿江畔》、《035 号图纸》、《英雄的大庆人》等。
1972年之后,这些题材渐成连环画创作的主流,连环画的创作规律为更多的人所重视。其间,《伯求恩在中国》、《无产阶级的歌》、《闪闪的红星》、《水牢仇》、《映山红》、《火红的青春》、《延安的种子》、《朝霞》等具有相当水准的作品相继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