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
潘家园市场大厅二楼的小人书店,来搜寻各种小人书的连友络绎不绝。在潘家园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小人书经营者陈功法有两个摊儿,都是卖“老小人书”的,一个大,一个小,大的有30平方米左右,堆得琳琅满目,算是“豪摊”了,而小的仅容一人,转身都困难。
“现在算低谷吧。这时候进点货,应该将来能赚钱。”陈功法说。“您这么看?”来人表示了对他的质疑。
“现在处于‘闷’的阶段,什么时候‘开’,需要时间,现在小人书是收藏品,不是您想像的走大众路子的读物了,做书的人也都讲究营销策略了。”陈功法侃侃而谈,一看就知道他对小人书的经营状况门儿清。
经营者刘彦博:主营连环画兼营别项。他的摊位更大,就在陈功法大摊的斜对面,因为刚在网上完成一笔大单,他显得有点兴奋。
“精品永远没有淡季。”至于刚完成的生意究竟有多大,刘彦博支支吾吾地敷行着,“还是别说了吧,总之,比我一年的营业额高。”一般情况下,刘彦博的店年营业额300万元,每年吞吐小人书15万册。
吴玉生是玩收藏的,他是潘家园几个摊的老主顾了,盘起连环画的道行来,颇有点指点江山的感觉,他说:“我是北京第一批玩儿书的,那时潘家园还不行呢,大家都是去报国寺淘货。现在潘家园有五家小人书书店,加上附近一家,占北京同类书店数量的一半儿左右。在全国,北京玩连环画算不上最好的,上海、广州、武汉,都比北京店多。全国‘玩儿书的’全加起来,怎么也有一万人了。据我估计,这个市场每年规模得在十亿元以上。此外,连友们在网上交易的数额也挺大,应该不比店面交易少。这两年经济情况不太好,对这个市场有冲击,要搁头两年,生意还得火。”
刘彦博说:“我的摊在潘家园算比较大的了,现在周六、周日每天能接待100多位顾客,每月3000人次左右,来的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低于30岁的人,几乎没有。连环画为什么成了收藏品?因为30岁以上这批人,目前经济实力最好,买得起。此外,在他们记忆中,小人书就是奢侈品。因为小时候没别的娱乐,看小人书是唯一享受,那时一本才几分钱,可家长一个月才赚多少?现在有了钱了,多贵他们也愿意买。我现在每天睡觉前都要看小人书,不翻翻睡不着觉。小人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你可以躺着看、趴着看,不像看别的书那么累。连友这个圈子,这些年越来越小了,现在年轻人可玩的东西太多。”
连友郝晓辉:连环画不是越老越值钱。他说,连环画和别的藏品不同,不是越老越值钱,目前,国内大概有10万种左右的连环画,其中上世纪50--60年代出版的精品最值钱。目前市场上最贵的小人书,可能是于濂元先生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卖到了19万元,它是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采用了当时罕见的彩色印刷;刘继卣画的《鸡毛信》,1950年老版已能卖到10万元以上;老版的《三国演义》,全套60本的价格为30万元左右。
经营者陈功法:“小人书价格翻高,形成了收藏热,现在很多人想靠这个来赚钱,我觉得不大可能,像大多数收藏品一样,小人书也是买容易,卖难。比如中国第一套小人书是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首版的李澍臣画的《连环画三国志》、《连环画西游记》等5种,这些书太老了,即使在a8z8这样的大网站上也难搜索到,目前每套价格不过2万多元,升值潜力也不大。为什么?画得不好,连友不认可。相反,上世纪80年代再版了一些老连环画,比如《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市场价格曾到1200元,升值了近百倍。所以,玩小人书你得先喜欢,否则你搞不懂什么会值钱,什么不值钱。瞎买,最后别扭的是自己。”
刘彦博上大学的时候画过几本连环画,当时他们3个人蹲在屋子里整整画了15天,差点累死,最后每个人赚了3000元,在当时算是一笔很不错的收人了。“十多年过去了,画小人书的稿费一直没涨,还是一张100元,一本小人书要画200多页,花这么大工夫,赚这么点钱,不够画家随便抹两笔国画的,所以画小人书的人越来越少。”刘彦博说。
在分析小人书为什么不行了的原因时,刘彦博说:“道理很简单,从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这十年小人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出了很多‘跑马书’,有的画家一天能画30多页,根本没构图,角度稍微换一下就是一页,完全是瞎糊弄。”刘彦博是学油画的,他原本不是很喜欢中国画,现在年纪大了,再看刘继卣这些大师们画的连环画,发现中国画不仅能写意,而且在写实上也很厉害,它不再只是一条线,还能表现出体积来,现在他在卖老小人书,但将来他还会回去画小人书,毕竟,太喜欢这个了。
郝晓辉很为中国连环画的前途担忧,他说:“小人书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曾对两代人产生过很大影响,应该更关注它的发展,不要任其自生自灭。今天年轻人喜欢国外的漫画,单从画的技巧来看,它们画得都很差,但它们在创意方面领先我们很多,关键是如何补上这一课。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创意产业,在扶持创意产业方面,不应只关注舶来品,也应包括小人书这样传统的东西,只要扶持力度足够,我相信,小人书肯定能重新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