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家孙愚
2023年6月7日,知名连环画家、钢笔画翘楚孙愚在上海去世,享年86岁。
2013年7月,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举办“黎鲁·孙愚作品联展”,孙愚出席并致辞。孙愚为人低调,但在连环画界、钢笔画界久负盛名,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员,上海大学巴士学院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师。从事连环画工作长达半个世纪,留下了200余部作品。其中,以钢笔素描的手法创作的世界名著连环画,包括《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基督山恩仇记》、《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流浪儿》、《神灯》、《圣经的故事》、《孤岛历险记》等,在全国连环画界颇受好评,深得读者的喜爱。
他参与创作的《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荣获全国连环画优秀套书一等奖,《海底两万里》荣获全国连环画三等奖,《一曲》荣获全国插图优秀奖。曾参加比利时、西班牙连环画展,部分作品被收录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的《当代名家黑白画作品》。
创作出版作品最多的连环画家,没有之一
孙愚,193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画画,曾自述道:“对颜色的记忆,是我两岁多那年,当时家人抱我进了一个纸张店,看到五颜六色的纸张,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仿若一个预示,我此生与线条、色彩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愚旧照动荡的年代,身为教师的父亲曾再三叮嘱他要学医安身立命。但这并不能阻挡孙愚对绘画的热情,经常半夜偷偷起来画画,走上了艰难的自学之路,并早早崭露头角——才十五六岁,他就成为了《浙南大众》报的特约插图作者,还为广告公司画广告。那时,他的双亲都已离世,他不得不靠一支笔来养育三个妹妹。孙愚的绘画之路全靠自学,大量速写扎实了他的基本功。时间长了,见过的画也多,孙愚自信自己的作品可以与外面的画作媲美,于是打算到上海试试看。当时他听说连环画家李成勋为人很好,故而慕名投奔其门下。在李成勋的指点下,孙愚认真画了几张画。随即在李成勋的陪同下,他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应聘创作员。
孙愚回忆当时的场景说:“那天上海人美有很多人,大家手中都有连环画,交给编辑时都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编辑在屋内审,大家在室外等。一会儿,屋里出来一个人,点名,然后对作者提意见,一般都是说‘谁谁谁,你画的不错,但是哪部分还需要提高。’作者听了之后就走了。过了很久,周围的人一个一个都走了,外面只剩了两个人,我还没有被叫到,很是着急。终于,又有人拿着画出来了,询问‘你们谁是孙愚?’我应声之后,负责人说‘你画的很好,社里有一本很好的稿子,适合你的画风,你周一来拿。’”
这个稿子就是孙愚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野猫》。《夜猫》大获成功,广受好评,让“孙愚”这个名字在连坛有了一席之地,也让他进入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成为该社连环画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那一年,他仅仅二十出头。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连环画生涯里,孙愚创作出版了超过200余部作品。
《钱学森画传》封面(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馆藏)“他是创作出版作品最多的连环画家,没有之一,这是有统计的。”上海交大连环画基地传承委员会委员、民国志成书局第三代传人吴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尽管创作量大,出稿速度快,但是孙愚作品的质量极高,几乎是出稿即定稿。这种又快又好的作者,让全国各地的出版社都青睐有加。
孙愚曾说连环画里面有啃骨头的,也有吃肉的,他笑称自己是“吃肉的”。当时出版社在来年的规划中,会把拟出版稿件给孙愚先选,以保证质量,他往往会挑世界名著进行创作。
孙愚说:“世界名著的画风好,故事内容好,各方面创作空间比较大,创作相对自由。连环画是很艰苦的工作,同样一张画面,内容好,构图好是最要紧的。当时很多题材都是关于部队、工厂、学校的,但是这些题材作者发挥的空间比较小。比如部队,服装、年龄、身高都相差不多;工厂,机器是主要道具;学校无非是课堂,课堂里无非课桌,这些题材的三视图相差无几,而一本连环画一百多个构图,要画出新意是比较难的。”所以,孙愚一般会避开这些题材,选择世界名著。
《巴黎圣母院》封面
《巴黎圣母院》内页但实际上,创作世界名著有很大难度,尤其是在当时的条件,既没有网络,也无法出国,怎样在画作中真实再现异域的建筑、场景、服饰都是挑战。为此,孙愚一遍一遍翻阅原著,他曾看过6次《巴黎圣母院》,只为研究里面对生活摆设的描写。他也特别善于触类旁通,经常到街头去临摹速写外国建筑,看各种译制片。日积月累,孙愚对道具有了很丰厚的知识积累,某个时代某个国家,服装等生活用具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脑中的素材足够多,孙愚笑谈:“我是可以闭门造车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传承人、《连博》书画院院长范生福与孙愚相识整整60年,还曾在孙愚夫妇无处可居时,两家人一起挤在范家八年多,是情同手足般的关系。在这些日子里,他见到了孙愚的用功,除了画画,别无他事。即使在动乱的年代,很多画家都停下了画笔,“他在劳动的过程中,依然在坚持画速写。”
创作的世界名著连环画,是几代人的启蒙
在这种功夫之下,孙愚创作的《孤岛历险记》《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伪君子》《神秘岛》《基督山复仇记》等一系列世界名著连环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主任刘亚军看来,连环画从诞生之初就具有普罗大众性,孙愚通过个人的视角对世界名著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演绎,在当时是具有启蒙意义的,很多人都是通过他的连环画才接触到这些名著的,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不仅如此,刘亚军还表示,孙愚的钢笔画、连环画还相当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孙愚的钢笔画受西方铜版画的影响,画风细腻,笔触轻松明快,黑白灰构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钢笔画界的翘楚。“他以钢笔画连环画,线条明快,一气呵成,在以单线白描为主流的连坛,具有非常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
《上海大班》封面
《上海大班》内页孙愚不仅连环画作品丰富,而且还为各种文学作品画了很多插图。其晚年与上海作家沈寂合作的讲述上海犹太裔房产大亨哈同传奇人生经历的《大班》,用新颖的笔法和风格,将十里洋场上海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市民生活进行了形象而真实的描绘,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既怀旧又新颖的老上海纪实画卷。但就是这样一位广受认可的连坛大家,却因为为人低调、不事经营,而在大众当中声名不显。这让范生福觉得十分不公平,很多没什么本事的人,却善于推销自己,混得风生水起,孙愚画得这么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为他感到可惜。
但孙愚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正像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安于愚拙。他自己曾说:画画的时候我就开心,我唯一的乐趣就是画画。
刘亚军说,孙愚是少有的不以画连环画为苦的画家。很多名家也有很高的成就,但谈起连环画来都叫苦不迭,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人要导演一整场戏,需要的经验和积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
“但是孙愚没有,他始终给人的感觉是甘之如饴,始终是享受画连环画,从没有苦涩感,始终是愉悦的。”
孙愚不仅画得好,而且为人也是有口皆碑。很多不熟悉他的人,会觉得孙愚有点傲慢,甚至有些怪癖,但在吴蔚看来,用现在的话说,孙愚只是“社恐”,“碰到对心的人,他就会滔滔不绝,会把很多陈年旧事都和盘道来。”
吴蔚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一个是孙愚对恩师李成勋的感念和眷恋,聊起来,几度哽咽。在其师母弥留之际,满世界为她找温州盘菜和小腐乳,只为完成师母最后的心愿。“但实际上,孙愚基本是自学成才。”但老师的知遇之恩,孙愚一直铭记于心。
另外一件事则是,孙愚与一位年轻画家合作创作,后者几乎摆烂,“合奏”变成了“独奏”,作品出来后,很多人一看就说,这怎么都是孙愚的风格。但他还是按照事先约定,给了对方一半的稿费。
“这就是孙伯伯的为人,对上对下,都十分重情重义。”吴蔚说。
孙愚油画作品《草原笛声》晚年,由于视力和精力等原因,孙愚转向以油画创作为主,色彩饱满,风格和技法多样,又再开创了一番天地。2008年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五人油画展,作品广受好评。近20年来着重进行油画创作,作品深受国内外鉴赏家、收藏家青睐,并被收藏于日本、韩国等地。但他心里,最钟情的还是连环画。刘亚军说,每次听老先生谈起以前的作品,即便是时隔几十年前的少作,依然充满激情。
在刘亚军看来,这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都羞于提起早期的作品,因为他们自己这关也过不起,“画的时候敷衍了事,当成任务或者什么的,画完了就完了,再也不要提起。”孙愚对自己每一部作品,无论隔了多久,都愿意讲,充满激情,“这说明,他对自己作品的满意,也恰恰说明,他的作品质量之高。”
“他把一身的本事都放进连环画里了。”范生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