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故宫清宁宫前面,竖着一根大木杆,这杆叫做索伦杆,也叫索摩杆,是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五年(1640年)竖立的。这是满族传统的祭天的神杆。
清朝入关,占了北京明朝皇宫之后,在原来明朝正宫娘娘住的坤宁宫门前,也立了根同样的杆子。
清朝为什么要在皇宫门前立根祭神杆呢?这得从满族最古老的神话传说讲起。相传很早很早以前,长白山天池里,常有三位仙女在那里洗澡。
一天,三位仙女正在天池里沐浴,忽然从天上飞来一只鸟。这鸟衔来一颗红果放在天池边上。
三位仙女中最小的一位名叫佛古伦,刚洗完澡,觉得口渴,就把那颗仙果吃了。小仙女吃下仙果便怀了孕,两个姐姐把小仙女留在人间,升天去了。
不久,小仙女生下个男孩。这孩子长得天庭饱满,气宇不凡。他母亲给他取名叫布库里雍顺。
布库里雍顺生下来就能讲话,很快就长成了大人。当时满族分成许多部落,部落之间经常互相残杀。母亲告诉布库里雍顺,说他来到人世,就是为了统一满族的。
这天,佛古伦给布库里雍顺编了一只筏子,让他到名叫鄂多里的地方,去统一满族最大的三个部落。
布库里雍顺,按照母亲的指点,乘上筏子,顺水而下。他一路观赏两岸的风光,任筏子在激流中随波起伏。
鄂多里,满语又叫“依兰哈拉”,译成汉语是“三姓”的意思。这里住着满族三个部落,他们彼此不团结,都想独霸鄂多里。
有一次,一只狍子跑到山上死了,东西两个部落的猎人同时发现并争执起来,都说是自己射死的。
争执不下,两人便厮打。开头是两人,后来路过此地的东西部落的人也参加了格斗,双方都有损伤。
南部落头人打猎路过此地,出面为双方调停。双方都声称狍子是自己射死的,只好检验狍子身上的箭头。是哪个部落的箭头,狍子就归哪个部落。
没想到,狍子身上的箭头是南部落的。原来狍子被南部落猎人射中,带伤而逃,跑到山上死了。以箭头为证,狍子应当归南部落拿走。
南部落头人兴高采烈地把狍子抬了回去。东、西两部落的人互相埋怨:打了半天,却让南部落得了便宜。
东部落猎手回去报告头人,说南部落欺骗了他们,挑拨西部落人来打架。
这时,西部落头人也来登门拜访,提出要东西双方联盟,一齐攻打南部落,战利品归双方平分。
接着便是焚香祭神,杀白马屠乌牛盟誓。两个部落的头人歃血饮酒,要同心协力,不获全胜不收兵。
南部落听说这个消息,认为东、西部落背信弃义,只好招集全部落人,准备迎战。
头人下令:如若打败,家家都要把妇孺杀掉,免做俘虏受到蹂躏。同时,还要在决战前,处决东,西两部落头人家在这里作人质的子。当然自家在那两个部落作质的亲人,也难免同样下场。
南部落的男人们都在磨刀,老幼妇女在哭泣。东、西部落的人也把老弱妇婴送到山里去躲起来。
战斗开始了。一场混战,三个部落的头人都死在战场上。在伊兰的北方有个熊部落,他们听说三姓部落自相残杀,便举杯庆贺,并决定趁机抢掠一场。
熊部落头人率领百余战士,乘舟顺流而下,张牙舞爪直奔鄂多里。由于鄂多里的三姓部落不团结,抵挡不住外敌的侵犯。熊部落冲进了鄂多里。
熊部落烧、杀、淫、掠一阵,得意而归。三姓部落只有上山的老弱妇婴和能抵抗的战士侥幸生存下来。
这时,布库里雍顺乘着筏子来到了鄂多里。
布库里雍顺弃了筏子,走上岸来,举目一看,这鄂多里地方不大,东、西、南三个部落各占一角,战火尚未完全熄灭。
有几个乡民到河边打水,忽然发现一个英俊的少年立在河中,庄重得象个小天神,使人望而起敬。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劫后的鄂多里,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来到河边拜天神。布库里雍顺说:“我叫布库里雍顺,是仙女佛古伦的儿子,为了使三姓团结才来到这里。”
人们听说布库里雍顺是天神的儿子,兴奋地淌下了热泪。三个部落的人们把布库里雍顺高高地举起来,一致拥护他当三个部落的头人。
逃到山上和外地的人们,听说天神的儿子布库里雍顺当了三姓的头人,便陆陆续续赶了回来。
布库里雍顺带领部落的猎手上山打猎,解决生活的困难。然后派人组织农业生产。在布库里雍顺的主持下,修建了保卫三姓部落的土城,命名为鄂多里城。
与生产同时,布库里雍顺又组织人力打造兵器、制造弓箭、盔甲。布库里雍顺带领三姓部民,进行操练兵马。
按照满族传统风俗,杀猪羊祭天,全鄂多里三姓部民,誓死团结一致,保卫鄂多里。人们正在欢欣歌舞,突然远处传来战鼓声。原来熊部落又来侵犯,扬言要吞并整个鄂多里城。
布库里雍顺将人马集合起来,排成三个方队,整齐地站在城门前。布库里雍顺站在方队的前头,满怀信心,严阵以待。
布库里雍顺指挥兵马冲杀上前。熊部落没有料到分裂不和的三姓现在竟团结起来了,被杀得兵将东奔西逃。
布库里雍顺早已派人埋伏在河边,趁熊部落人马攻城时,把熊部落的船只都用斧凿漏,毁掉。
熊部落的头人还在指挥顽抗,布库里雍顺一箭射去,将熊部落的大旗射倒。一场恶战,使熊部落大败投降,发誓永不再犯鄂多里城。
“胜利了,我们胜利了!”鄂多里三个部落的群众欢呼着。他们第一次体验到了团结起来的力量有多么大。
鄂多里城三个部落共同推举布库里雍顺为头人。从此,没有格斗,没有残杀,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过了若干年后,布库里雍顺死了,他的儿子当了头人。儿子死后又传给孙子,不知传到第几代上,这一代头人居祖先之功,逐渐骄奢起来。
布库里雍顺的后代头人,对百姓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激起了部众的反抗。部众揭竿而起,愤怒的人群,直捣头人的府门。
头人手下的家丁都被群众打死。群众攻进后堂,头人还想顽抗,结果与家眷一起被愤怒的群众杀死。
头人有个六、七岁的男孩叫凡察。看到人群冲进他家,见人就砍,吓得躲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
他见爹妈都被杀死,人们还在继续搜索,觉得呆在这里危险,应该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他趁人不注意,跳出院墙,向荒野跑去。
凡察在旷野里没命地跑,还不时回过头,看看是否有人追来。
他跑啊跑,自己也不知道要跑到什么地方,反正跑得越远越好。他跑得气喘吁吁,认为一定跑出很远了,可是回头一看,自家的大门楼还看得清清楚楚。
现在别说跑,就是连走也走不动了。怎么办?万一有人追来,不就完了吗?他急得哭了起来。
太阳快落山了,冲进头人府上的人在查点尸体。一个人说:“不对,头人有个叫凡察的儿子不见了。”
“这还得了!漏掉一个,后患无穷,快,追!”一个为首的人这样着急地下达了命令。
这个小头目立即带上十几个人,骑上马,分两路,一路沿大道追,一路向山坡荒野追。
凡察趴在地上正哭着,突然听到哒哒马蹄声。他知道是仇人追上来了,猛地从地上爬起来。他现在跑不了啦,得找个地方躲一躲。
追兵越来越近了,连马的颜色都看得清清楚楚。杀身之灾临头了,他后悔不该跑出来,不如在家里和家人死在一起好。
他现在只得横下一条心,凭天由命了。他拖着疲惫的双腿,爬上了悬崖。那里有一棵被雷电烧枯了的老榆树,他心想:来吧,只要你们一上来,我就从这崖上跳下去。
凡察刚刚藏好,迎着落日的余辉,一群返巢的乌鸦向老枯树飞来。刹时间,树上落满了乌鸦,连凡察的头上、身上也站满了。
追兵们赶到了,四处搜寻着,可是什么也没发现。一个人奇怪地说:“方才我看见一个小孩站在这里,怎么不见了?”
空旷的荒野,哪有个人影?莫不是看花眼了?可是那个人又说:“方才我看见在悬崖上——一群乌鸦那儿好象有个人。”小头目说:“什么?乌鸦那儿?你这个“二五眼'乌鸦会把那孩子藏起来?”
那群乌鸦消闲自得,相互呱呱地叫着,好象在唠家常,有的伸腿展翅,用尖尖的硬嘴,梳理着羽毛。
大家记起来了,乌鸦那儿有棵老枯树,那人一定是把树看成人了。树在悬崖上,料那孩子也不敢到那儿去。小头目说:“也许他没朝这边跑,天快黑了,我们回去吧!”
凡察在乌鸦的保护下得救了。他对着乌鸦起誓说:“我和我的子孙,永远不忘你们的救命之恩!”
传说凡察就是老汗王努尔哈赤。他和他的后代——爱新觉罗氏的子孙们,便在门前竖根索伦杆,把米谷和杀猪剩下的肠肚切碎,放在锡斗里,给乌鸦吃,以报乌鸦救命之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