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三国演义》连环画(共60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关闭 [复制链接]
丈二和尚 发表于 2009-12-2 23: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桃园结义
二 董卓进京
三 捉放曹
四 虎牢关
五 跨江击刘表
六 凤仪亭
七 犯长安
八 三让徐州
九 李郭交兵
十 小霸王孙策
十一 辕门射戟
十二 战宛城
十三 白门城
十四 煮酒论英雄
十五 吉平下毒
十六 白马坡
十七 千里走单骑
十八 战官渡
十九 定四州
二十 马跃檀溪
二十一 走马荐诸葛
二十二 三顾茅庐
二十三 火烧新野
二十四 长坂坡
二十五 舌战群儒
二十六 群英会
二十七 赤壁大战
二十八 取南郡
二十九 战长沙
三十 甘露寺
三十一 三气周瑜
三十二 反西凉
三十三 张松献地图
三十四 截江夺阿斗
三十五 取成都
三十六 单刀会
三十七 濡须之战
三十八 定军山
三十九 水淹七军
四十 走麦城
四十一 兄弟争王
四十二 火烧连营
四十三 安居平五路
四十四 七擒孟获
四十五 天水关
四十六 擒孟达
四十七 空城计
四十八 赚曹休
四十九 姜维献书
五十 智取陈仓
五十一 八卦阵
五十二 诸葛装神
五十三 五丈原
五十四 政归司马氏
五十五 铁笼山
五十六 姜邓斗智
五十七 讨司马
五十八 姜维避祸
五十九 二士争功
六十 三国归晋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本套连环画分60册,分别为:桃园结义、董卓进京、捉放曹、虎牢关、跨江击刘表、凤仪亭、犯长安、三让徐州、李郭交兵、小霸王孙策、辕门射戟、战宛城、白六楼、煮酒论英雄、吉平下毒、白马城、千里走单骑、战官渡、定四州、马跃檀溪、走马荐诸葛、三顾茅庐、火烧新野、长坂坡、舌战群儒、群英会、赤壁大战、取南部、战长沙、甘露寺、三气周瑜、反西凉、张松献地图、截江夺阿斗、取成都、单刀会、濡须之战、定军山、水淹七军、走麦城、兄弟争王、火烧连营、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天水关、擒孟达、空城计、赚曹休、姜维献书、智取陈仓、八卦阵、诸葛装神、五太原、政归司马氏、铁笼山、讨司马、姜邓斗智、姜维避祸、二士争功、三国归晋。
【故事梗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崛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庸无知,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成书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大型连环画画卷——《三国演义》,其影响之大,在连环画史上绝无仅有。她汇聚全国优秀绘画及文本作者达几十人之多,历时数载,全力组织,精心策划,经过几十年的传播,《三国演义》不仅成为连环画的一张"名片",也转换成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搞连环画收藏的人都知道沪美版《三国演义》,这是套闪着不朽光泽的巨著。关于这套连环画的研究,相较其它的连环画,是最多的,可见此套书在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既增加了连藏的气氛,也体现了连友的实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有这样两个原因。第一是世纪之交的怀旧潮驱使。正如流行时尚也有一个不断反复期一样,又如某些"逐祖现象"。大凡年终岁末,人们都爱搞点回顾或总结,更何况是千年之交的大机遇,更加会勾起过去漫长岁月的追忆。人是情感动物,不免有怀旧情结,对于自己所走过的路,人们都爱采摘那美好、感怀的一面,哪怕忆起时翻江倒海,也在所不惜。如今成家立业功成名就的人,多半是连环画伴着长大的,站在世纪之巅回首这些经历,是多么的美妙,于是连藏从星火成为燎原。与其说连藏是一种行动,不如说连藏是一种承载--让过去的片断融入精心打制的"心柜"中,而这“心柜”中最跳跃的音符就是《三国演义》。第二是“三国”的易切入性使然。“三国”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在文革前的轰动和文革后的热销,无出其右,其再版(包括租型出版)之多让它牛气冲天,自然伴随它而生成的经历也就越多,又存在一定的共性,加上其直观易懂,古色古香,易于寻配,自然就成为了议论与评论的首选。在研究上,因其系列型、多版次、作者多、风格异、价值点等研究要素,使写出来的文章容易被人接受,很讨好,故此成为研藏的重点。
  “三国”对于上海人美社来说,也算个名牌产品,与现实题材的《铁道游击队》形成“古今双煞”,在市场上催枯拉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连友中,“三国”已经完美无瑕了吗?无懈可击了吗?否!“三国”也能“三七开”。
  关于“三国”也好,这是应予首先肯定的。上美社之所以要编创“三国”,也不外是普及古典文学知识,丰富文化生活,顺带为国家赚点钱。可好上海是连环画的大本营,编创人才济济又富有经验,为这套书的出版起到了“物质”保证。编者对原著的取舍、加工是本着健康向上的心态进行,不必要的枝节甚至宣扬神怪的内容予以嫡除,分册合理,重点突出,语言浅显易懂。为了形象上的统一,还专门设计绘制了主要人物各时期穿着绣像,作为绘画参考与规范,这种方法以后的套书创作普遍沿用,直到今天。绘画队伍几乎襄括了当时上海滩所有优秀的古典题材高手,使整体水平保持在较高的高度。在风格统一上,要求纯线描、写实。张大经这位刚出学院的“毛小伙”,一不留神跑了调,过分追求装饰趣味,初版后因“院风”太重群众审美跟不上,颇有微词,不得不另请吴志明、叶之浩重绘《火烧新野》。还有《战长沙》与《空城计》,也是在风格不统一的“大棒”下“死于非命”,回炉重塑。这其实是五、六十年代公朴意识的体现,重视群众呼声,严格要求自己,从初版后的多次增册组合,那才叫真正的贯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目前的眼光来看,那三次重绘都是不太成功的。张大经的个性被抹煞,换来平淡“白开水”;《战长沙》、《空城计》倒是个性出来了,让人无法“接招”,正好和《火烧新野》调了个个儿,此消彼长,成为“三国”最大的遗憾。
  “三国”的封面设计却很招人喜爱。五、六十年代的封面设计大都采用整版画面,工笔重彩叠加文字、拼音,色彩亮丽。“三国”以深兰色调为衬底,白字白装饰线,右下角加各式篆刻章,红色,与正方形画面的艳色形成呼应,体现厚重、典雅的韵致,不落俗套,是平面设计的优秀范例。但是,从某些画面来看,也并不是很好,比如《战宛城》、《儒须之战》、《空城计》、《八卦阵》、《刘备征吴》、《截江夺阿斗》、《擒孟达》等。封面绘制最出色的当推刘锡永,他是“三国”中画封面最多的作者,如《桃园结义》、《虎牢关》、《天水关》、《铁笼山》、《跨江击刘表》、《犯长安》等;其次是刘旦宅,他的《董卓进京》非常出色;其它的封面画只能算一般。
  在内页绘制方面,刘锡永、赵三岛、陈光镒较好,刘锡永的《长坂坡》、《赤壁大战》、《虎牢关》都属亮点,但《二士争功》差一些。刘锡永的画注重整体的均衡,强调主次关系,往往主要人物或画面的中心部位劾画很细,次要人物或场景只有简约的框架。他的画不求华丽,柔韧性很好,类似于白描中的枣核描。赵三岛的画以严肃细腻著称,笔下人物饱满魁伟,环境交待透彻,是最传统的一类,也是老版连环画的代表画法。他的画最适宜于表现浩大的场面,历有空间感,如《天水关》、《犯长安》、《李郭交兵》。陈光镒的画体现出他厚积薄发的功力,他很注重画面的繁杂耐看,但看多了也就千篇一律。其他作者如王亦秋的《马跃檀溪》,注重人物心理刻画,思想高于画技,在“三国”诸多作者中,他“悟道”最深。徐正平的画很有力度,粗重的笔调是个性的体现,《桃园结义》、《捉放曹》展现了他独特的视角感;《凤仪亭》因题材的婉转而设线略细,严谨规范,是因材施技的楷模,其线条的优美在“三国”中也是上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凤仪亭》舍他不能达此效果。徐正平的作品在人物心理刻画上亦有可取之处,如《桃园结义》新版第62页,描写朱隽与孙策定计攻城。他只取人物下半身坐姿,地面画一作战示意图。这种构图通常无美感,有残缺之嫌,不宜多用,用必有深意,在五、六十年代求全风气中,是少见的。在书中它恰恰很好的引伸了文字,加深了临战气氛;又如第74页,十分准确地展现了刘关张的友爱。他设计刘备给熟睡的张飞盖被来体现长兄慈爱,而紧被裹身的关羽与梦中张驰展身的张飞情态,正是二人个性的潜意识流露。他笔下的董卓、吕布等形象也是最到位的。张令涛、胡若佛是连坛的“绝配”,《三国归晋》没选错人。他俩那飘逸洒脱的线条为“三国”纷争画上了一个柔媚的句号。他们一贯如此:这本书不像“三国”,不是脚本或旗幡上明明写着,你把它放到其它朝代都可以。徐进的《定四州》不错,线条处理与汤义方类似,两者水平也较接近。汤义方的《舌战群儒》、《白门楼》总给人一种凄清、萧煞的空寂感,仿佛“秋天的童话”。
  “三国”其他的,作者大都一般,如李铁生、水天宏、汪玉山、杨锦文、钱笑呆卢汶、吴志明、叶之浩、凌涛、朱光玉等。李铁生的"单凤眼",汪玉山的"嘟嘟嘴",凌涛的"假洋人"在“三国”中颇负盛名,比比皆是。
  “三国”中我不敢恭维的作者是严绍唐、陈履平、杨青华、徐一鸣、屠全枫。看看《儒须之战》、《走麦城》、《兄弟争王》、《战宛城》、《擒孟达》、《铁笼山》、《跨江击刘表》,我实在提不起兴致--虽然明知他们已尽了全力,我却老是想起“陪衬人”这个词。
  “三国”是一部水平参差不齐的作品,它折射了五、六十年代高低错落的连坛创作水平,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其题材好,绘制认真。别小看“认真”二字,这是个优良传统,但连坛滑坡后已很少有人再记得了。传统丧失了。从艺术角度而言,“三国”在当时还算较优秀,但并不是最棒的,放到今天,拿同题材类比,她能胜于认真,败于创意。人美社版“三国”作者中,赵明钧画了很大一部分,他的画强调视角的变幻、人物的塑造、时代的还原,技法之高不输于任何“三国”作者。少儿社版的“三国”,周申、桑麟康、金稼仿的画作都是很有新意的;还有中联社、陕西版的“三国”,有些作者也极有个性。
  “三国”有误导的成份。一是将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主将的争斗结果。这是既儿戏又不可能的事实。当然,她是忠实于原著,似乎错不在她。其二,体现不真实的历史氛围。如器具、铠甲、服饰,多借鉴舞台形式,而舞台美术是有夸张与装饰成份的,这个“流毒”一直到现在都还存在。大概五、六十年代的考古成果还没能完全转化到连环画上,亦或是画家们已形成了创作惯性,这对于号称普及文化知识的连环画来说,并不是好事。
  “三国”崇拜现象,作为读者种群之一的连友,其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谁又没有心目上的胜地呢?“三国”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由此走入连友心中,比起啃小说来,更多了份惬意,至少在感官上更加受用。大凡热爱过了头就易盲目,沉迷其中,不辨南北,缺少主见。“三国”有这样那样的光环,但并不属于今天,以艺术论也不值得惊叹,她同样在"感冒发烧"。虽然连迷是普通读者,不可要求太高,但缺乏主见的现象普遍存在。连环画是有艺术的。“三国”是一种图解,她无法与八、九十年代的优秀作品相比,她甚至没有得过一份奖,她也无法与同时期的《山乡巨变》、《穆桂英》、《石碣村》相比。专家的眼光是雪亮的。
  在战争题材中,中国文联版《明天开国英烈》中《围常州》可用“妙不可言”、“鹤立鸡群”来形容,它在氛围气势、人物情态、视觉张力、作画意识等方面,与文人战争的“三国”相比,高出许多,只可惜无人喝彩,也没人能记住陈军这个名字。王可伟的《楚汉之战》如此优秀的一部作品,第四届连评后继《地球的红飘带》外稳坐第二把交椅的回肠荡气扛鼎力作,却落个卖不动的结局。多么可怕呀!这不由使我对连藏未来拧紧了心扉。连藏也热了这么多年了,除了对其经济价值的再发现外,艺术价值却严重被漠视,八十年代好于五、六十年代的观点还很难让一些人接受。连藏再这样发展下去,你们会看到,拍卖会、交流会、展览会上穿梭晃动的将全是书商的身影。这不是危言耸听!
  连藏理论研究迫在眉睫,特别是对八十年代的研究。炒出的连环画价值是对未来的过早预支,有些跟买期货一样,不要过分乐观。只有其内在艺术性得到认同,她才有无尽的魅力。以“三国”为代表的老版连环画其实早就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还在拼命榨取“剩余价值”。连环画鉴赏并不需要太深的专业水准。王家龙先生虽不会画面,但他的鉴赏文章相当专业;关长青先生也不会画面,但他写的文章是那么的实在、深刻;祝康华的“要岳宏钟”震聋发馈;鲁晓学的“长白鹿茸”滋阴补阳;段兴诚的“府河甘霖”沁人脾胃……任何一种收藏如果没有文化内涵,都是不能长久的,连藏所缺少的正是对品味的追求,缺少发现。以《地球的红飘带》为例,据说如今全套价格惊人,而两年前它还在书店奄奄一息地蒙受尘埃的欺凌,那些据称连藏龄十年的人不遗余力大浪淘沙而不可得,当初干嘛去了?!大概把目光投到了文革前。
  新连友在不断地涌入。我对很大一部分渗入者的动机产生怀疑。我想有不少人是被“诱拐”进来的,在“多年后其价值可超过邮票、名画”这一“黑洞”的强大吸力下被掠了来,在满眼“钱途无量”的招牌下,这支队伍将无限膨胀,而有人叫“鉴赏是通行证”时,就听见拜拜声一片。这也不是危言耸听。
  让钱的神经松驰下来吧!让“三国”这类书回归过去。细细品味八十年代的成就,谈一谈它们的获奖,这才是近时期的中心工作。不能走出“三国”的阴影,就很难见到另一片更加蔚兰的天。连环画的海洋浩瀚无边,任何方向都是彼岸,并不是只有吃“冷饭”才能过活,在目前无“时新菜”的情况下,出版社最希望我们吃"冷饭"。但小心噎着。

相关帖子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12-23 0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