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烈火金刚(共6册)天津美术出版社1961年版

 关闭 [复制链接]
king 发表于 2010-8-14 14: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01史更新一弹突围
02孙大娘仗义救难
03齐英巧施迷魂阵
04捉二虎楞秋除奸
05飞行员大闹县城
06血坛祭万众誓师
07八路军猛虎出山


编辑推荐理由:
         天津美术出版社在本世纪60年代出版的由蔡千音与傅洪生两位画家创作的一套七册的连环画《烈火金刚》,是一部受到读者广泛好评的作品。就我个人来看,我更喜欢蔡千音先生的创作风格。不知什么缘故,蔡千音先生只创作了前3册,后4册由我们熟知的老版连环画《平原枪声》的作者傅洪生先生创作。从题材上看,蔡千音先生的绘画技巧更容易与作品内容相吻合。在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常用“阴霾密布,腥风血雨”这样的词句,来形容那时的恶劣环境。蔡千音先生在前3集情节的构图中,采用黑白对比,强烈的绘画技巧,使画面达到了作品内容所需要的时代氛围,给人一种苍茫凄凉的视觉效果。特别是2、3集,在人物与景物的设计上游刃有余,显示出画家丰实的阅历与扎实的创作功底,使每幅画面都让人感到真实简洁,但由于权图的明暗光线巧妙的融合,仍让人感到视觉上很充实。另外,我们可以欣赏到在作品中各种人物一些细微的心理状态亦通过脸部刻划清晰的表现出来,令人回味。遗憾的是,蔡先生没能将作品创作下去。
  傅洪生先生的代表作是60年代创作的连环画《平原枪声》,尤其是第2册,受到连藏界的好评。傅洪生的创作风格属于广大读者最容易接受的那种线描手法,画面描绘细腻直白,无论白天黑夜,一切物体都清晰可见,所以看他的作品会给人一种很轻松的感觉。但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注意到,傅先生创作的连环画有个缺点,就是人物特征差别太小。例如《平原枪声》中马英与郑敬之;《烈火金刚》中的齐英;《芦荡小英雄》中的游击队长,如果把他们的人物造型摆在一起,你几乎分不出他们谁是谁。因为他们都是方正大脸,浓眉大眼,年龄相仿。当然,这是时代造成的英雄人物定式。这在顾炳鑫先生创作的《英雄小八路》和《向阳院的故事》中,我们亦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形象大多雷同,这是创作“通病”,与创作水平无关。当然,这也有例外,如刘继卣先生与贺友直先生的作品,人物雷同的现象就很少。说到《烈火金刚》的创作,我认为傅先生的创作不如他在《平原枪声》中的创作更精心到位。我们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在《平原枪声》中,傅先生的创作,画面疏密明快,点线清晰,无杂乱之感,但在《烈火金刚》后4集中,有些画面出现点线重复的现象,犹如是未加修饰的创作初稿,人物表情亦不像以往作品那样传神,有些人物表情亦过于夸张,不知是创作上寻求突破,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暇疵,但我仍认为傅先生创作的后4集,依然属于抗日连环画创作中比较好的作品,遗憾仅来自整套作品风格的统一上。
  在题材与创作风格统一的重要性方面,还可以举一例子。由魏晓明绘画,中国人美社出版的连环画《黑骏马》,采用粗犷古拙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震憾人以后爱情悲剧和人世间美好情感的动人故事,假如这部作品不是采用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创作风格,而是用线描的构图方法,那么给读者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力远不会如现在这样深刻和强烈。这也说明,构图上仅是“形似”是不够的,达到“神似”才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虽然线描作品读来让人赏心悦目,但很难达到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与精神上给人以震憾的效果。正如鲁启云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正高水平的连环画作品不是出在以线描作品为主的五十至七十年代,而且大多出现在八十年代初期。”现在我通过阅读与鉴赏的积累,越来越认识到,他这段话的正确性。一个悲剧故事,在构图上就应达到使人视觉和精神感到压抑的效果;而一个喜剧故事,就应运用视觉明快的构图风格。只有题材与创作风格的有机统一,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才能出精品。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12-23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