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现代文学A] 杜大嫂(上册)血染杜李庄 陈登科

[复制链接]
angel 发表于 2013-11-1 10: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作家陈登科,是我县徐集乡上营村人。1919年4月5日出生,1998年10月11日病故。他在童年时,因家境贫穷,只读过两年私塾,他酷爱听人讲故事。12岁时,有一次跟父亲赶集钻书场听书,竟忘记了回家。潜移默化中,他受到了美学的熏陶,自己也学会了编故事、讲故事的本领。

1940年,陈登科参加革命后,由新四军一师转入地方,先后在涟水、阜宁、淮安、盐城等地参加抗日斗争。1943年调游击大队赵静尘手下当警卫员,在赵大队长的启发引导下,他对学习文化产生了强烈要求,并开始了刻苦的钻研。勤能补拙,熟能生巧,他很快就学会写信、记日记和编墙报,还当上了《盐阜大众报》的通讯员,1944年1月至1945年6月,共投稿29篇,经编辑钱毅修改后发表了23篇,被报社评为“模范通讯员”。1945年7月26日,调盐阜大众报社任记者。通过实践锻炼,他的文化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1947年7月,陈登科随盐阜地委宣传部长熊宇忠带领的敌后游击队去淮安、洪泽两地采访。在洪泽湖老子山一带,他与敌人周旋了两个多月。有一天中午,陈登科和40多个民兵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了。他机警沉着地指挥民兵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到了湖边,民兵全都上了船,迅速离开了岸。这时,敌人像群疯狗,仍穷追不舍。民兵已尽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陈登科却遇到了无法摆脱的危险,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束手就擒,被敌人俘虏;二是跳水作最后努力,舍生取义。

“情愿淹死在洪泽湖里,绝不当俘虏。”陈登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敌人迫近他只有二三百米时,他视死如归地投入波浪滔滔的洪泽湖中。他被一对青年夫妇救出,辗转脱险。随后,陈登科又奔赴保卫两淮战场,参加了著名的涟水保卫战。

陈登科回到报社后,对已过去的那段往事一直难以忘怀,下决心把救过他性命的那对青年渔民写出来。他夜不能寐,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专心致志地打好腹稿,终于写出了小说处女作《杜大嫂》。

《杜大嫂》的稿子发给《苏北大众》不久,华东工委宣传部副部长、负责新闻出版工作的俞铭瑝给他发来一份电报,相约在射阳县的合德镇碰头。一见面,俞副部长就高兴地问他:“你这个小说是怎么构思的?人物形象又是怎么塑造的?”这可把陈登科问懵了。他的头脑里根本没有小说这个概念。无奈之下,只好把在洪泽湖打游击时被一对青年渔民夫妇搭救的事和盘托出,自己加进的一些情节也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老俞夸赞了他,还亲自动手为《杜大嫂》小说作了序。《杜大嫂》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一致认为此作用朴实自然的农民语言来叙述人物故事,亲切、生动、真实,感染力强。

《杜大嫂》是陈登科写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接着他又发表了成名作《活人塘》,这为他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写作长篇《淮河边上的儿女》《风雷》以及《赤龙和丹凤》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杜大嫂(上册)血染杜李庄 陈登科1.webp

需要 开通权限 查看本站所有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11-17 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