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提到了“承露盘”,马钧回奏魏主曹睿:“汉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国最久,寿算极高,盖因服天上日精月华之气也:尝于长安宫中,建柏梁台;台上立一铜人,手捧一盘,名曰承露盘,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浆,又曰甘露。取此水用美玉为屑,调和服之,可以返老还童。”柏梁台在建章宫北面。
承露盘到底是什么东西?
武帝就是汉武帝,此处提到汉武帝是首先建承露盘的人。《资治通鉴》卷二十:“春(汉武帝元鼎二年,即前115年)起柏梁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饮之,云可以长生。宫室之修,自此日盛。”承露盘连同附属建筑后来被称为承露台,据说,从汉武帝开始,历朝历代皇帝在建自己的花园时,都喜欢建这么一座“仙人承露台”。例如金代皇宫的望月台、魏明帝的承露台、圆明园的仙人承露台等等。
汉代的承露盘连同柱、台,尺寸十分庞大,远非后世的承露台可比。按《三国演义》的说法,魏明帝曹睿(也称叡)时,柏梁台上的铜柱更大。《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马)钧领命,引一万人至长安,令周围搭起木架,上柏梁台去。不移时间,五千人连绳引索,旋环而上。那柏梁台高二十丈,铜柱圆十围。马钧教先拆铜人。多人并力拆下铜人来,只见铜人眼中潸然泪下。众皆大惊。忽然台边一阵狂风起处,飞砂走石,急若骤雨;一声响亮,就如天崩地裂,台倾柱倒,压死千余人。钧取铜人及金盘回洛阳,入见魏主,献上铜人、承露盘。魏主问曰:“铜柱安在?”钧奏曰:“柱重百万斤,不能运至。”睿令将铜柱打碎,运来洛阳,铸成两个铜人,号为翁仲,列于司马门外;又铸铜龙凤两个:龙高四丈,凤高三丈余,立在殿前。
|
需要 开通权限 查看本站所有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