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用画笔来诠释历史-访著名连环画画家罗希贤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5-10-29 15: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贵州神交已久,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传奇、风俗习惯抱有一颗好奇心,很想用画笔来表现贵州文化。可以说,这里是我非常熟悉的一块土地。”10月16日,受邀参加“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的著名连环画画家罗希贤先生,在孔学堂开讲“古典名著连环画的前世今生”,他出场的这番话,一下子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
  鼎盛时期,连环画受欢迎程度仅次于电影
  连环画是发祥于100多年前的上海。《三国演义》、《红楼梦》、《小刀会》、《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雅俗共赏的连环画,成为几代人青葱岁月里最难忘的阅读记忆。
  “它是一种非常写实、生动的绘画形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内容包容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示着古往今来的社会风情,以及揭示了各个阶层的人生真谛。连环画满足了大众的文化渴望,在传播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在当时,其受欢迎程度仅次于电影。”罗希贤说。
  当时的出版模式也颇令人称道。“打个比方说,今天上海有一出国外马戏团的表演,出版社的老板看了以后,立即着手编剧本,请四、五个画家连夜创作,到第二天早上,老板便夹着书稿赶赴印刷厂。晚上大家出来乘凉时,书已经到手上了。当时,上海就有300多家出版连环画的公司。”罗希贤说。
  “1949年底,新中国发布的第一个关于文化的批示,便是倡导建立自己的连环画出版社。”此后,连环画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连环画的可读性强,不识字的人看后也可以装一肚子的故事,这就是连环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艰难求存,连环画不甘被遗忘的命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连环画在文化传播方面一直扮演者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门开放,受到国外卡通动漫的冲击,连环画很快陷入颓势。“一些老人为连环画的‘陨落’深感遗憾,也试图劝阻年青一代,对舶来品的态度理应更加谨慎,但无济于事。连环画逐渐变成一种不被主流认可的艺术形式。”说到这段历史,罗老仍嘘唏不已。
  尽管如此,罗希贤先生的创作一直没有停滞。2001年后,为弘扬连环画艺术,他创作出版了《鲁迅画传》、《弘一大师画传》、《中国贝叶经连环画故事》、《普洱茶》等作品。
  2010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在瑞典展出,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之约,罗希贤创作了《兵马俑》。“兵马俑出国门展出,别人未必能看得懂。士兵的某一种站姿或者是手的摆放,可能是在拉弓,也可能在御马,这些细节,经由连环画表达出来,外国人一下子就接受了。”罗希贤用细腻的笔法,将兵马俑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结果连环画在欧洲很受欢迎。
  这一成功尝试,令他感到备受鼓舞。连环画绝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东西,它完全可以与时代紧密相连。诸如中国的美食、中医药、人文历史、地理百科等,都可以用连环画来表现,并往海外推广。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这中间的人生哲学、人伦道德,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连环画也发挥着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罗希贤说。  
  寻求突破,连环画延续传播文化的使命
  “艺术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罗希贤时刻思考着如何振兴连环画。“故事画本”是他近年来倾力打造的一个连环画新品牌,故事取自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或传统名剧,尽管许多故事情节读者早已耳熟能详,但他“以一个画者的角度,从创作的需要,带着几分考证,带着几分想象,试着用画笔来诠释历史”,为广大连环画迷创作了一套具有新意的佳品。
  现场签售的新作《鲁智深》,是一次“思考”的实践。
用画笔来诠释历史-访著名连环画画家罗希贤

罗希贤绘《鲁智深》
  他说,自己并不是抱着“戏谑”的态度来创作历史题材故事。“这次画《水浒》,我参考了《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力求在描述上的准确。画历史故事,就是要画出时代气息,画出生活气息。毕竟,一部完整的作品,应该能在其中看到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历史的真实、生活的情调和文化的积淀,是罗希贤作为一位有“情怀”的画家的追求。
  他也坦言,连环画的振兴单靠创作者来完成是十分困难的,他希望通过年轻人来推广和振兴。“年轻人思想活、点子多、接受能力强,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让他们参与进来,也许会给连环画带来不一样的发展思路,振兴连环画的接力棒应该由更多的年轻人来接力。”罗老呼吁道。

相关帖子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12-23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