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3月首次发行陈丹旭绘画的《连环图画三国志》启用了“连环图画”这个名字以后,世界书局又一连推出四部:《水浒》、《西游记》、《封神榜》和《岳传》(a8z8.com连环画均有收录),封面上还印着“男女老幼,娱乐大观”的字样。可以说这五部书的发行标志着“连环画”这种新型的大众图书样式正式诞生了。
紧接着有一大批画手蜂拥而上创作连环画,几代相传,使连环画在上海铺天盖地,由上海走向各大城市,然后再走向乡村,成为海派文化开满全国的一朵色彩绚丽的奇葩。
连环画在上海租界产生,自然也可以找到西方文化的影子,类似“连续图画”的儿童读物在西方也多见,比如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外也有不少大致32开本、一二十页一本的彩色绘画的儿童故事书,像《白雪公主和七个矮人》等。但是如此高产量的、层层叠叠的,以64开本、60~180页一本,白纸黑线条为主精致描绘而成的“小书”(这是上海民众给的爱称,常听上海人讲:借两本小书来看看),只能说是中国人的创造,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连环画看成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中文化创新的典型。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的头十年里,上海的文化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文官文化向商业文化的转型,实现了从为官帮闲到为商帮忙、为市民工余休闲服务的变化。
上海从那时候起直到60年代中期,许多弄堂门口,都设有小书摊,摊主在可以对折夹起收摊的书架子上,上下十多排,横排着形形色色彩色封面的上百本的小书,很是诱惑人,日出而开,日落而收。无论贫富,无论愚慧,孩童少年,都可以并排而坐,花费1分两分钱借一两本连环画坐在书摊边的矮凳长凳上看完回家,或者租到家里全家轮流读,连环画编写的内容也就与城市小百姓的娱乐文化需求打成一片。这些“小书”深人浅出,老少咸宜,看连环画几乎成为全民的乐趣,连环画的题材和绘画样式当然也投合大众口味。
最初的连环图画,文字比较多,竖排在图画之上,每页的图文也。并不完全对应。图画上的人物脚旁还标上姓名便于辨认,书前排有全书人物总图。有的书在故事画面上用口边“冒气”的方法,模仿有声电影,安排人物说话,这点与现今的连环动漫书上颇为相似。后来文字越来越让位于图画,画面也越来越精致,以至有的小书孩子单看图画也能明白个大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