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60年代刘继卣、王叔晖的收入完全买得起北京的四合院

[复制链接]
yiyi 发表于 2018-8-11 04: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美术界有个说法,叫“三不画”一一年画不画、连环画不画、幻灯片不画。搞美术史研究的专业人士说,在正统的中国美术史上连环画是被排除在外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连环画并不是一个符合美术分类意义的画种;二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连环画是“俗文化”,而真正的美术是“雅文化”。作为记录精英文化的美术史自然不会将连环画这种“民间艺术”收纳其中。所谓的“三不画”恰恰都是迎合大众口味的东西。

经典的美术作品能够流芳百世,是因为经典美术的每个分支都有他们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一一国画家有齐白石、徐悲鸿,油画家有吴作人、董希文,版画家有古元、李桦,漫画家有张乐平、华君武,那连环画呢?很显然,在一些专业人士的眼里,它不是为了传世而作。如果一个学画者不能进入主流的美术圈子,那么即便他的作品再好,也会很快被历史遗忘。在连环画界,众多大名鼎鼎的连环画家,也只不过在这个圈子里面被人津津乐道而已。
本文来自a8z8连环画在线看 https://www.a8z8.com/thread-597952-1-1.html
所以,但凡学画的人,尤其是画家,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他是不会选择画连环画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画家们纷纷画起了连环画呢?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初建时代,工农当了主人,美术工作者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应该更好地为工农服务,画家们所画的青山绿水、花鸟虫鱼等国画作品与当时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氛围不是很相融,很难受到青睐。一方面,画不能私自出售: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中国全盘照搬苏联模式,美术也被列入改造之列:具有悠久历史的国画被认为是封建士大夫没落文化的代表,而且还因为它不能反映重大题材,不能画大幅作品。当时一位美术界领导甚至断言:国画成不了大气候,衰落是无疑的。换言之,画家们卖画求生的路子被堵死了。

大家熟知的著名工笔画家王叔晖,在民国时代就是一直靠卖画为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叔晖参加了工作,成为出版署的一名美术科员,直至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专职画家,从一个以卖画为生的人成为领工资的人。

连环画创作者们能在上世纪50年代“时来运转”是与时代的需要密不可分的一一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文化需要普及,人民急需精神食粮,作为通俗易懂的连环画,要起到与旧文化争阵地,同时承担起歌颂新生活、新时代、新气象,赞美建设者的任务。而在艺术形式上,则强调普及性,连环画与年画、漫画、宣传画等画种都在推广之列。在这个时期,国家开始对连环画有计划和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编绘和出版。在政治上主张给绘画者很好的待遇,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他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

在国家新政策的感召下,出版社向画家们敞开了大门。于是中美术史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况一一原来的画家们一个个都被划归到了不同的组织中,去完成组织派给他们的任务一一绘制年画、连环画。当年加入人美社的画家有徐燕荪、王叔晖、刘继卣、任率英、墨浪、卜孝怀等。

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精英

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精英


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连环画家最志得意满的时期,虽然卖不了画,但是画连环画的稿费可不低,如果能接到出版社的活,收入是非常可观的。连环画大家贺友直先生对自己那个时期的收入毫不讳言:“那个时候就我们连环画画家有钱,比那些画国画的不知强多少。我接出版社一本书的稿子,稿酬标准是13元一页,一个稿子就是1000多块,我通常两个月就完成了。”那个年代普通工人的收入只有几十元,相比较而言,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刘继卣、王叔晖当时画连环画的收入,完全买得起北京的四合院。

相关帖子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12-19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