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北京地名知识大全-“各”、“家”、“垡”、“营”有千秋

[复制链接]
whitaker 发表于 2020-9-16 23: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有些是数百年来约定俗成的,有些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佐证,是人们生活的写照。尤其在北京地区,许多地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如典故、民俗、城乡变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过程中犹如一部小的《史记》。许多消逝的古迹风物、沧桑旧事及旧日的生活形态,可以从地名中找出蛛丝马迹。了解北京,特别是老北京的地名,可以传承文化,知晓历史,因为地名是历史的重要密匙。

北锣鼓巷

北锣鼓巷


㊀“各”、“家”、“垡”、“营”有千秋

在北京的地名中,尤其是郊区中,带“各”字的特别多,如庞各庄、岳各庄、张各庄、南各庄、夏各庄等等。一般意义上讲,此类地名中的“各”与“家”是一个意思。以大兴区的庞各庄为例,《大兴区地名志》称庞各庄“曾名庞家庄、庞哥庄,因姓得名”。除大兴区外,朝阳区内称“各”的村庄也不少,如崔各庄、善各庄、曹各庄、马各庄、豆各庄、石各庄等。以石各庄为例,按《朝阳区地名志》云“据传该村原石姓居多,故以姓氏得村名”,并称“‘各’为家的南方读音,故石各庄意为石家庄”。

但是,朝阳区的康各庄则是谐音地名了,因为康各庄“相传辽时为皇家果园,守园人在此繁衍成村,故曾名看果庄,后谐音为今名”。善各庄本为单各庄。据考,明初燕王朱棣出兵漠北时,不少单姓移民到此居住,天长日久,单就演变成善了。

在历史上,通州地区的村庄中有“各”的也不少,如冯各庄、孙各庄、邢各庄、纪各庄、金各庄等,其形成也与村中多数居民的姓氏有关。因与朝阳区相邻,有些带“各”的村落可能与朝阳区有关,如朝阳区有马各庄,通州则有东马各庄、西马各庄,朝阳区有何各庄,通州有东何各庄、西何各庄、北何各庄及东张各庄、西张各庄等。

“各”与“家”是一个意思,诸如某家庄之类的地名就更多了。城区内,胡同的名称中就有不少“家”字,如汪家胡同、李家胡同、史家胡同等等,其中史家胡同较为有名。如今,东城的史家胡同辟有博物馆,很是引人注目。眼下有人称史家胡同与史可法有关,但查无实据。明末清初,史可法在扬州一带抗御清兵,离北京很远。史家胡同内确实住过许多文化名人和历史名人,唯独没有史可法。

与郊县不同,城区的某家胡同不是某姓的人多而命名,往往是此胡同里住过姓某的名人。史家胡同也是“以当地史姓大户而得名”,其他称某家的胡同也大多源于此。

在北京的地名中,有不少带“垡”的,而外地此类地名很少见。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垡是“翻过的土块”,而《考工记》记载的更为详细:“两人耕为耦,共一尺;一尺深者谓之畎,畎上高土谓之伐。伐,岁也,以发土于上,故名伐也”,伐也是垡。自古以来我国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离不开土地,垡自然会在地名中有所表现了。

据不完全统计,仅大兴区内带垡的地名就有24处,通州有16处,房山等区也有带垡的地名,如葫芦垡等。在垡之前的文字则含义不同,有的是姓氏,如张公垡、朱家垡等;有些可能与当地土壤的颜色有关,如黑垡、黄垡等;有些与当地的植物树木有关,如桑垡、松垡、芦垡、蒲落垡、榆垡等。有些还与动物有关,如大兴的狼垡。狼垡已是居民小区,而在百余年前则是杂草丛生的荒丘野地,是狼群出没的地方。通州永乐店的东垡、西垡原为一村,称栳栳垡,而栳栳又称芭斗。除上述外,有些垡还有特殊的含义,如研垡(盐垡)、顿垡(囤垡)、尘垡等。

朝阳区称“垡”的地名最著名的是垡头。今天垡头有地铁站,是当年焦化厂、化工厂所在地,是北京化工区的重要组成。

北京带“营”的地名也不少。几年前《北京晚报》曾刊发《北京的“营”,营营有故事》,对营的历史沿革有所介绍,在此就不多言了。北京的营大多来源于驻军兵营和外地移民的村落,不仅近郊区有,远郊区亦有,如延庆有张山营、屯军营、王木营等;密云有檀营、鹿哨营、兵马营等,都与当地驻过军有关。

㊁说坟道墓史悠长

北京是五朝古都,历史悠久,生老病死是常态,因而坟地不少。从明皇的十三陵到大大小小的王爷坟、公主坟,数不胜数,而且有专著叙述。至于一些居民区或称“园”“庄”的,有些与坟地有关。北京到底有多少以姓氏命名的坟地,很难统计。仅《朝阳文史》初步统计,在朝阳地区至少有23处称坟的村庄,仍保留在地名中。而将坟改为庄或园的也不少。像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的五斗村,原称五斗坟村;六里屯乡的道家坟,是东岳庙逝去老道的墓地,如今改成了道家园。在朝阳区还有李县村,北京没有李县这个县,原来此处是明代一个叫李宪的达官贵人墓地,后来被讹传成李县了。1982年此地改称“立先村”。朝阳区还有一个称鞑子坟的地方,有人称“骚鞑子村”。因对曾南侵的游牧民族有歧视之意,1982年改为了达理庄。

将坟改名在其他区县也普遍存在,海淀区的铁家坟便是一例,铁家坟“因有明将铁大人坟地得名”,今改称铁家园。

有些坟墓主人在历史书中有所记载,不易改名,就保留了下来。北京有十几处公主坟、皇姑坟,但具体哪座公主坟的主人是何许人也,就需要认真研究。像长安街西延线上的公主坟虽早被拆毁,只是个地名了,但仍有人道听途说,说什么是清降将孔有德女儿孔四贞的坟。

当然,王爷坟和公主坟也有改名的。朝阳区的胜古东里,原称六公主坟。六公主系康熙之女,额驸是蒙古超勇亲王策棱。因为此地在北京化工学院院内,1962年“发掘平覆”。胜古北里与胜古南里曾是太阳宫乡的自然村,称皇姑坟。后来皇姑坟演变成“胜古”。胜古东里、西里、南里地名是建了大型居民区、学校、工厂之后才出现的。

丰台《地名志》称,新发地农贸市场“原名新坟地,住房集中在海子墙故址土坡上,最早居民为看坟户,守护连片坟地。1958年填平坟地辟为农田,新坟地随之改为新发地”。前不久,有人质疑这种提法,认为新发地一名早已出现。不过,从历史常识而言,此地在南海子墙边,清代一直是禁区,没有人敢于在此开坟地的。从清廷垮台到1958年只有四十多年,看来确实是新坟地。在多年前,新发地附近还有称二甲地的村子,而二甲地也是坟地,据说是某二甲进士的坟地。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

与坟有关的村庄,其最初的居民是看坟户和守墓人,有些人延守着对墓主人的承诺,一代又一代为主人守墓看坟。京郊那些由坟演变成村、庄的地名也是印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各区县相继出版了地名志,书中保留了不少坟墓内容的地名。地名中的坟墓是历史陈迹,具有一定的文史价值。有些虽做了适当的改动,但基本史实保留下来了。

㊂京郊处处是村店

在北京地名中称“店”的很多。最为著名的是周口店和长辛店了。所谓“店”无非有两种含义,一是村落的意思;一是乡村小店(商店、旅店)的意思。城区内称店的地名不多,但东城的车辇店、盐店大院和葱店还是给人很深的印象。西城有狮子店,狮子店与狮子无关,是柿子店转音。也有人称因此地的车马客店脏乱,虱子很多,便有了虱子店之称,后来演变成狮子店了。郊区称店的最多,如关东店、高碑店、十八里店、黄杉木店、半壁店及小店、长店、麦子店、大鲁店、小鲁店等,每个店都是历史的“密码”,内中有许多典故、渊源。

长辛店比较著名,因为它是“二七”运动发祥地。永乐店是乡的名称,也是村名。“永乐店始建于辽,辽主游猎多经于此,形成三个很近的聚落,始称前村,后店和北店;明初,三村取吉语统称永乐里。”后来,此地日渐繁盛,形成集市,店铺日多,改称永乐店。清代,在永乐店镇还建了围墙,开四门,门外有吊桥。

觅子店是通州最东的一个乡,觅子店的来历源于民间传说。当年此地有盛大庙会,来往人多,一个外地财主的儿子在此走失,财主在此“觅子”,最终找到后,举家迁居该地,故而有了觅子店之称。

北京称“半壁店”的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有十二三处。昌平区的半壁店与别的区不同。据《昌平区地名志》云:“明初徐姓从山西迁来,在村东建房开店,因店铺东侧靠直立土壁无墙,过往客商称该店为半壁店,后村以店得名。”在昌平回龙观乡还有东、西半壁店村。其实此地原来是一个村,因自然流水切割,东边的称东半壁店,西部的称西半壁店。

半壁店在北京有一种普遍说法,是“半边店”转音而来,一般泛指一家小店内或“前店后厂”(小作坊),或是一半是铺面,一半是店主的居所,总之是由“半边店”演变而来。乡镇的小店,在历史上不只是村民购货、旅人投宿的地方,往往还是当地居民传播信息、聊天说古的地方,所以到处都有带“店”的地名了。

因北京方言的原因,北京郊区一些地方称“庄子”的不少,本来是口语,但留在地名中了。庄子前的姓氏是村里的大户或原始居民之姓。庄子没有特殊含义,就是村或庄的意思,它与店一样是北京地名的特色和重要组成。

在北京,还有称居和里的,如五路居、和平里等,在郊区里与居往往是村落名称,与村、庄同义;在城区则是居民汇聚之地,如平安里。

北京城

北京城

明代北京坊巷图(选自(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㊃人名地名总相宜

以人名命名地名在世界是通例,北京亦是如此。据《北京的胡同》介绍,北京“直接以人名命名的胡同儿就有百十来条。既有以民族英雄名字命名的,也有几朝的历史人物、达官贵人,还有不少平民百姓、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名字命名的。”其实在明清时代,与人名有关的地名少有具体人名。尤其在官本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地名很少有老百姓的真名实姓,有的以达官贵人为主,如什么马大人、班大人胡同等,普通百姓大多记的是绰号及所从事的行业名。明代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一些与人名有关的地名。书中所列的人名很耐人寻味。如唐神仙胡同的唐神仙,可能是个绰号或外号。汪纸马胡同是以制作“烧活”的工匠命名,后来汪纸马演变成汪芝麻,与人名无关了。罗纸马胡同、何纸马胡同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在书中确实记述有真名实姓的地名,但是姓名之后加了个家字。如耿喜家胡同、陈昂家胡同、史刚家胡同、李浩家胡同、李友家胡同、安成家胡同、陈信家胡同、刘汉家胡同等。由于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在清代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就不再出现。那些直呼姓氏的胡同,像今天已经消逝的崔姥姥胡同、刚太监胡同、杨刀儿胡同、姚铸锔胡同、杨狗头胡同、沈篦子胡同、盛老儿胡同、张善家胡同等,都是有典故和故事的,虽有姓无名,但也是历史史料。

民国之后,全国许多城镇都出现了以革命先驱孙中山命名的街道,也有以抗日英雄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命名的街道。北京是首都,有人会问怎么不像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有中山路呢?其实历史上北京有中山路。北京中山路是北伐胜利之后才出现的,据《燕都丛考》等史籍记载,北京的中山路是东西走向,是长安左门至长安右门一线,长不过千米。北京的中山路是真正的路,两旁既无民宅又无商户。在中山路出现的同时,北京还曾有中华路,即从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至长安街一段。上世纪50年代扩建天安门广场和拓宽长安街,中山路与中华路不复存在。

顺义有以中山命名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通州区有中山街,也与孙中山有关,还有佟麟阁街和赵登禹大街。

㊄谐音地名妙趣多

从古代到近现代,北京对地名的改动一直没有停下来。其中重要的改动是利用谐音、转音将地名文明、雅化,使其更符合首都的文化形态。改地名往往出现在“改朝换代”之际,民国之后有两次改地名,但范围不大,影响也不大。1949年之后也改动了一些地名,如清除了有迷信色彩和反动内容的地名。1965年又系统改动。改革开放后,在地名上也“拨乱反正”,大多恢复了原貌。

利用谐音或转音改地名是智慧的表现。现今的北京人都知道高义伯胡同是狗尾巴胡同、抽芬厂是臭粪厂、礼士路是驴市路、高卧胡同是狗窝胡同谐音过来的。还有人知道王广福斜街原来称王寡妇斜街,大觉、小觉胡同原是大脚、小脚胡同。至于屎壳郎胡同改为“时刻亮”的事,知道的人也不少。

谐音、转音地名在今天的东西城最多,主要有棺材胡同改光彩胡同、追贼胡同改垂则胡同、苦水井改福绥境、鸡爪胡同改吉兆胡同、臭水河改秀水河、臭皮胡同改寿比胡同、粪厂大院改奋章胡同、烧酒胡同改韶九胡同、闷葫芦罐改蒙福禄馆、裤子胡同改库资胡同、裤裆胡同改库藏胡同、野鸡大院改叶家大院、大小砂锅胡同改大小沙果胡同、牛蹄胡同改留题胡同、劈柴胡同改辟才胡同、轿子胡同改教子胡同、打动巷改大吉巷、打狗巷改大沟沿、找子营改枣子营、石虎胡同改珊瑚胡同、猪营改珠营、牛血胡同改留学路、鬼门头改为贵人关、兔儿山改图样山、猪市口改珠市口等等,例子很多。

用谐音改地名改得好的很易让人们接受。但有些改动则让人不敢恭维,像民国期间将牛街的熟肉胡同改为输入胡同就很令人费解。北京的地名多为具象,很少有抽象,虽输入与熟肉音相似,但改得不贴切。像羊尾巴胡同改“洋溢”胡同,也是这种毛病,太抽象了,因为“洋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利用谐音改地名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改地名最多的是彻底大改。李阁老胡同改力学胡同、阎王庙街改迎新街、王八坑改手帕胡同、菜帮子胡同改白庙胡同、饽饽房改博学胡同、六铺炕改青年湖西里、千佛寺胡同改千福巷、锣锅巷改锣鼓巷、马杓胡同改民安东巷、送姑娘胡同改颂年胡同等。旧京有四五处胡同称老虎洞,后来都改得比较文雅。民国期间将清末的坟拿儿路、英国路、协和路合并称正义路。当年王府井、台基厂都曾有洋名,先是称莫里逊路,后来称马可·波罗路,在1947年后改回原名。

㊅京城有四个妞妞房

自元代在大都建都城以来,各个朝代都会增加、调整、更改和消失一些村庄与街道。而一些今天已消失的地名,同样也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如近代消失的妞妞房(胡同)就是例证。《京师坊巷志稿》和《燕都丛考》等典籍中,记载了清代北京的四个“妞妞房”。

妞妞是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对小女孩的昵称,听着就很温馨、亲切。但妞妞房则是另一回事了。东城景山地区的东板桥西巷曾称西妞妞房胡同;东华门地区的骑河楼南巷称妞妞房。西城府右街地区有南妞妞房;厂桥地区的爱民三巷曾称北妞妞房。四个妞妞房都离紫禁城不远,不难看出妞妞房与皇家的关系。据《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在解释骑河楼南巷妞妞房时称:“据传,此地为清朝宫女居住之所,故名”;在解释东板桥西巷妞妞房时称:“据传,明朝时由外地送来的民女,先在此地训练,然后送进宫去,故此地称妞妞房”。

这四个妞妞房的消失或改名称都是1965年的事。在清宣统年前,清宫“选秀”每三年一次并没有中断。按清代的典制,清代皇帝的后、妃主要来源于秀女,每三年在八旗内部挑选一次。史载,“凡八旗女子,不论是属于官员或兵丁的家庭,及岁时均应报部应选”,当年已形成了一套完整制度。应选的秀女年龄在十一岁至十六岁,而且“凡未经选阅的,不得私自相聘嫁”,否则“违者交部治罪”。因秀女来自全国各地,来京后便集中住在妞妞房里,由太监和老年宫女做些基本调教和训练。妞妞房就是为选秀女服务的,为此西城区还曾有秀女胡同。

秀女与宫女不是一回事,宫女是留在宫中侍候人的使女,而秀女则是为皇上及其子孙、近支王公配亲用的,故而对秀女挑选很严格。人们从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选秀女的情节是一个个秀女花枝招展,穿得花花绿绿,好像在选美。殊不知,主导选秀女的是后妃们,她们不会去选竞争对手,很多时候是在“选丑”,中选的往往是些其貌不扬的人。

在东板桥妞妞房附近,还有地名与清宫有关,即吉安所右巷、吉安所北巷、吉安所左巷,这三个地名都与吉安所有关,不过,吉安所北巷原称铁匠营,1965年才改成吉安所北巷。今天有人认为吉安所是宫女死后“以衾被从宫中裹出,于此殡殓”之处。清代有不少女子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被选中秀女后成为后妃的机会很少,宫里品级低的女孩选中后就当了宫女,生老病死全操控在帝后和太监手中,病死后在吉安所暂时停放几天,就被送往阜成门外的倒影庙埋葬,倒影庙又有静乐堂之称。在吉安所附近有安乐堂胡同,清代是安置生病太监的地方,名字与吉安所一样,很好听。不过,去过安乐堂的太监大多回不去宫里,死后则埋在恩济庄了。如今,倒影庙、吉安所、安乐堂都消逝在尘埃之中了。

后记

北京地名如果一一加以钩沉、考证和溯源,将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也是有趣的事,于是有了北京手绘四九城

像诸如北京城的外地地名(苏州街、山西街、四川营、陕西巷、蒲州馆……);北京以忠孝仁义善为名的地名;以花草鱼虫命名的地名;北京有颜色的地名(红土庙、青塔胡同、白堆子、蓝靛厂、黄瓦门……);以及已化为历史烟云的寺庙、衙署的地名(大佛寺街、弘善寺、兵部洼、户部街、理藩院夹道……)和一些有“怪味”的地名(奤夿屯、醉葩胡同、大耳胡同、嘎哩胡同、嘎嘎胡同、五根檩胡同、迎门冲、怪村、岢屯……)等都是有意思的话题。

那些以市场、商品、食物命名的,以建筑物和名胜古迹命名和地形景物河湖命名(八道湾、十八半截、三里河、七里渠……)等也使北京地名更加丰富多彩,如认真挖掘,对丰富北京文化较有意义。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5-1-22 2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