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战略上来说坑杀降军震慑赵国是没有错的,但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说40多万人的鲜血,足够让长平流淌成血河,放在整个历史上来说,也是一曲悲歌。而这曲悲歌的唱响起源于秦赵提前了的决战,也因为这一曲悲歌秦国正式坐实了虎狼之名。我想如果我当时也是秦军的一员,我会为自己感到非常庆幸,同时也会颤栗,因为对象是和我一样的人。
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士兵以斩首数量论功,这样一来,秦国人民的生存资源和功名荣誉可以取之于战争,所以对于战争他们并不抗拒,所以秦国可以成为虎狼之师。而秦惠王虽然车裂了商鞅,却仍旧延用商鞅之法,于是秦国强大与日俱增,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又横空出世一代将星白起,领着秦军不断进攻东方各国,秦国出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呈现出来。这时候帮助昭襄王摆脱宣太后和穰侯的范雎又提出远交近攻的兼并策略,于是秦国与赵、楚、齐、燕交好,指着魏、韩打,并且把韩国的上党17城割裂开来准备吞并。韩国为了延缓秦国的攻势,主动提出献上上党17城,但是上党守城将领觉得不战而屈特别憋屈,于是主动到邯郸向赵孝成王投诚。
秦昭襄王
上党17城的投诚可谓是烫手山芋,接了要被秦国打,不接就是摆明了怕秦国,于是君臣经过一番商量最后还是接了下来,同时让赵国著名将领廉颇集结军队守在长平。到嘴的肥肉最后飞了,秦国自然是不甘心的,于是便出兵攻赵,两军会战长平。由于廉颇先到,看好了地形,修筑了工事,做好了长期对战的准备,所以秦军久攻不下,两军在长平打了两年的消耗战。这时候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都着急了,于是赵一方派人崔廉颇出兵,秦一方一边调度准备,一边派了间谍在赵散播谣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真正能打败秦军的还得是赵奢之子赵括。
廉颇
谣言越传越厉害,自然就传到了孝成王那里,于是他便用赵括换掉了廉颇。这时候赵括的母亲不干了,找了孝成王说,自己的丈夫有遗言说赵括把战争当儿戏,空有理论没有经验,不可为将,孝成王不听,坚持用赵括。赵母实在没办法只好揭儿子的短,说赵括不爱惜士兵,以前赵奢带兵有什么好东西都分发给士兵,而赵括有什么好东西就直接搬回家,这样的人就算是成为了将领,也不会是好将领,孝成王依旧觉得赵括这一个弱点不算个事,还是坚持派他出兵,于是年轻好战的赵括带着雄心壮志上了长平战场。
赵括领军战长平
秦国这边一知道赵国把将领换成了赵括,立马把白起派去了长平,并且昭襄王也亲临长平附近,在秦国已经打下的疆土上征集15岁以上的男子,用来调集粮草、做后勤。而白起这边一上来就布置好陷阱,把赵军一路引着往里跳。首先白起选了秦壁作为诱敌深入的地方,然后派了一支军队去挑衅赵括,原本赵括就正在寻战,于是迎上去和秦军打开,这一打秦军节节败退,赵军乘胜追击,然后秦军再战再退,赵军再胜再追,一直追到了秦壁,秦军躲了进去,赵军久攻不下。这时候白起派出另外一支军队切断了赵军的粮道和退路,又派出另一支军队攻击赵军大本营,这样一来赵括被围困40多天,前不能进,后不能退,而且还没有粮草供给和援兵,于是只好带着军队突围,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尽数投降。
白起
可是就在赵军投降以后,白起下命令坑杀降军40多万,仅放走240余人回到赵国散播这个震撼的消息,于是邯郸城内一夜三惊,赵国举国上下人心惶惶,白起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可是虽然效果达到了,最后他却因为赵国派出的使者勾结了范雎谏言昭襄王暂缓攻打赵国而没能乘势灭赵,所以就算从战略上来说,那40余万军魂也是白白牺牲。再说说赵括这边一出道就遇上了“人屠”白起,完全没有历练的机会就成为了历史上的失败者,后人还因此出了纸上谈兵的典故,说起来其实也算是挺冤的。而白起毕竟是个将才,不管在军事上多么有谋略,多么厉害,但是在朝堂之上他仍然玩不过范雎,最后在秦昭襄王第二次攻赵的过程中,被迫离开秦国,自杀而亡。
范雎说秦昭襄王
说来长平之战无对错,胜者为王,败者寇而已,而且成败会成为历史,鲜血也会被风干,千百年以后,长平依旧是繁花一片,但是40多万人的悲歌却会在历史的长河里响彻下去。
|
需要 开通权限 查看本站所有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