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这颗海上的明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里沃土千里,物产丰富,风光优美,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世世代代在这里休养生息。
明朝末年,荷兰、西班牙的殖民侵略者相继攻占台湾,公元一六一四年(明崇祯十四年),荷兰总督派军舰将西班牙人赶出基隆,独占了台湾。
荷兰殖民者在岛上修建炮台,建筑要塞,掠夺宝岛上的蔗糖、粮食、皮革等大批物资,台湾人民在异族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殖民者的残酷压榨,激起了台湾人民的不断反抗,公元一六五二年(清顺治九年)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起义,点燃了台湾人民的斗争烈火,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起义最终失败了。
台湾人民惨遭屠杀的消息传到了福建厦门,南明将领郑成功十分气愤,他与部将商议,决定收复台湾,下令对殖民者实行经济封锁。
荷兰殖民者、台湾总督揆一,为人凶残狡诈,他派人到厦门跟郑成功谈判,只要郑成功开放禁令,放弃收复台湾的计划,他愿意每年奉送五千两白银,一千担硫磺。
郑成功义正词严的表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之疆土,异族侵略者妄图利用任何阴谋诡计来分割这块领土,都是痴人说梦,荷兰使者一看无可奈何,只好灰溜溜的离开。
替荷兰人做翻译的何廷斌,原籍福建南安,有民族正义感,一六六一年元宵夜,他越海来到厦门求见郑成功,痛陈荷兰殖民者的罪行,台湾同胞受的苦难,请求郑成功派大军收复台湾,并献上一张台湾地图。
一六六一年(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夏历三月,郑成功先把统帅部从厦门迁至金门,二十三日,数百艘战船载着二万五千军兵,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第二天,船队在澎湖妈宫港停泊,澎湖百姓听说郑大帅来收复台湾的大军靠岸,纷纷前来献粮。
郑成功站立船头,望着白浪滔天的海面,对身边的战将说:“鹿耳门号称‘天险’水浅而航道曲折,只有初一、十六潮汛之时才能通过。”将士们点头会意。
三月三十日晚上,郑成功下令起锚,这是狂风怒号,阴霾漫天,他对将士们大声说|:“台湾父老乡亲都在盼望王师,我们要早日收复台湾,拯救父老于水火,这一点风浪算得了什么!”
这时,侵占台湾的荷兰军官们都吓得胆战心惊,这个军官对总督揆一说:“郑成功多年来纵横海上,部将也都久经沙场,我军孤军奋战,恐怕要吃亏啊。”
这时揆一冷笑道:“外港鹿耳门水浅,料郑成功的船只也无法飞渡,况且沿海一带,我设有七座威力巨大的炮台,管叫他有来无回。”
这天后半夜,海面上云收雨散,天气突然转晴,四月一日,鹿耳门果然潮水猛涨,郑成功率领全军将士欢呼雀跃,精神振奋,迅速通过了鹿耳门,直逼赤嵌楼。
与台湾首府热兰遮成犄角之势的赤嵌楼守将苗难实吓得惊慌失措,仓促派兵抵抗,同时发信给总督揆一,请求救兵,信中说:“中国军队从天而降,我们已经很危险了。”
郑成功派大将周全斌率领万余骑兵进攻赤嵌楼,很快歼灭了敌兵,将赤嵌楼团团围住,苗难实孤城无援军,弹尽粮绝,只好挂白棋要求投降。
苗难实请降后,郑成功派他往热兰遮劝揆一投降。第二天,揆一派代表来见郑成功,郑成功设宴招待,问来使道:“揆一何时投降?”来使说:“总督没打算投降,愿意送十万两白银劳军。”
郑成功严肃地说:“本帅来是为收复国土,并不是为了金银财物,既然如此,只好刀兵相见了。”
揆一自恃城郭坚固,炮火猛烈负隅顽抗,郑成功也作了长期打算,严密封锁城内粮道,切断敌军水源,将荷兰殖民军围得水泄不通。
整整围困了八个多月,揆一面临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局面,才不得已宣布投降。一六六二年初,荷兰殖民军一千多人被迫离开台湾,这座被异族占领三十八年的宝岛,终于收复了。
郑成功十分体恤台湾百姓多年来遭受的苦难,常常带亲兵深入民间访问,到高山族百姓家中做客,并将布匹,日用品赠送给穷苦百姓。
经过几个月的广泛调查,郑成功拟定了发展台湾经济的规划和政策,不幸的是,由于连年征战,日夜操劳,郑成功身染重病,收复台湾仅仅五个月后,这位年仅三十八岁的民族英雄逝世了。
郑成功死后,他的长子郑经继续治理台湾,经过十年的努力,台湾渐渐恢复了元气,这是清朝康熙在位,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藩”相继造反作乱,郑经和部将刘国轩也乘机出兵,攻取了厦门、泉州、潭州等地。
不久,康熙派湖南水师万正色统率战舰二百艘,从海上攻打福建,福建总督姚启圣亦奉旨协同作战,水路夹攻,夺回金门,厦门等地。
一六八一年,郑经逝世,长子郑克臧即位,侍卫冯锡范与郑成功的妻子董氏密谋,毒死了郑克藏,立郑经的幼年次子郑克塽为王。
台湾的执政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王位和权力,以郑克塽的名义向清廷提出“称臣纳贡”的请求,打算把台湾从中华国土的版图中划出去独立。康熙断然拒绝,决定派兵统一。
就在这一年,康熙派兵攻入云南昆明,平定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接着,他提出了乘胜攻取澎湖,台湾,以巩固海上屏障。但有大臣却认为天下刚刚太平,宜暂避战事,征讨台湾应当缓一缓。
康熙力排众议,坚持要尽快把台湾收复,统一中国。他命令福建总督姚启圣统辖全省兵马,会同水师提督施琅,进攻澎湖、收复台湾。
施琅曾经当过郑经的部将,对海上情况非常熟悉。他认为台湾孤悬海外,形单势弱,极易受外来殖民势力侵袭,必须统一起来。加强对台湾政治,军事,经济建设。在接到圣旨后,他立即开始操练水军。
施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准备了水师两万人,战舰三百艘,一六八三年,施琅奏明康熙,准备出战,并主张先攻取澎湖。
澎湖守将刘国轩曾在岛屿四周建筑矮墙二十余里。设置火器,防守严密,听说清廷派施琅来攻,更是不敢怠慢。做了充分准备,严阵以待。
施琅命蓝理为先锋,选定涨潮之日,进攻澎湖,岛上射出猛烈的火炮,箭矢,使清军难以靠近,激战一整天,相持不下,施琅亲自在先锋舰上督战,被一支箭射中右眼,几乎摔倒,蓝理急忙鸣金收兵。
第二天,施琅与部将商议,决定分兵出击,总兵陈蟒和魏明,各率五十艘战舰,分别攻打基隆屿和牛心湾,蓝理继续攻击澎湖正面。他自己从中路进兵。
又是一场激烈的海战,施琅终于攻占了澎湖,刘国轩乘小船逃回台湾。
施琅根据前人经验,利用潮汛度过鹿耳门,这天清晨,海上大雾迷漫,潮水猛涨,施琅和蓝理等将,率领船队飞速前进,进攻台湾。
郑克塽、刘国轩等见大兵压境,知道已经无法抵抗,下令开城投降。
施琅进驻台湾,郑克塽缴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献出台湾户籍,地图。施琅接收后,立即派人向清廷康熙皇帝告捷。
康熙接到捷报,十分欣喜,敕封施琅为靖海侯,命郑克塽进京,封海澄公,其余有功之臣,均论功行赏,至此,中华国土台湾,重又和祖国大陆统一。
希望祖国早点再次统一。盼望台湾早点回到祖国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