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古代人物传记C] 《郑和下西洋》中国致公出版社 罗希贤

[复制链接]
king 发表于 2023-9-20 05: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提要】 郑和是我国明代初期的伟大航海家。他先后七下西 洋,行程十万余里,这不仅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而且 是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郑和少年好学,稍长跟随明成祖驰骋疆场,冒死搭救成祖于危 难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受皇命率领远航船队,出使西洋诸 国,于路击风斩浪,开辟新航道;擒海盗,捣贼巢,救难旧港国公 主;斗悍将,退骄兵,结好罗斛国人民;还发展了海外贸易,传播 中华文明和友谊。后载誉归来,受皇上的嘉奖和敕封。此壮举世世 代代为后人所传颂。

隋唐时期,中国的航船已经到达了遥远的波斯湾。宋元明时期,中国航海家又横渡印度洋,登上了非洲东海岸。而他们当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明朝的郑和,他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为世界航海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晋宁县)人。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他的父亲马哈只,庄重魁伟,性格豪爽耿直,好扶危济贫,很受人敬重。
马和生于1371年(明洪武四年)。母亲温氏,是一个贤惠的妇女。马和还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姊妹,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养。
父亲和祖父都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来回都是海路,因此,马和小的时候就从父亲那里知道一些麦加和西洋的情况,并立志将来也要去麦加朝圣,去大海上航行。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大军平定云南。马哈只在这年病故。马和的母亲领着孩子们在兵荒马乱中逃离故乡。
逃难中,马和被明军俘虏带到京城南京,送往皇宫当了太监。
当太监不久,马和被朱元璋送给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由于马和做事认真,聪明能干,因此很快得到朱棣的赏识。从此,马和成为朱棣的近侍。
马和在朱棣身边逐渐长大成人。他身长七尺,腰粗膀阔,声音洪亮,善于辩论,机警干练,谦虚谨慎,不避劳苦,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1398年,朱元璋病逝,他的长孙朱允炆继承帝位,称为建文帝。1399年(建文元年),马和29岁,在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他随燕王起兵,出入战阵,多建奇功。
经过三年战争,朱棣攻入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帝号明成祖。朱棣登上皇帝宝座之后,论功行赏,任命马和为主管太监,主管皇室陵墓的建造以及各种宫内事务。
为奖励和笼络有功之臣,朱棣于永乐二年(1404年)举行了隆重的赐姓仪式,亲手写了个“郑”字赐给马和。从此,马和改叫郑和。
明朝初年,由于担心敌人从海上卷土重来和倭寇的侵袭,朱元璋采取了“海禁”政策,严禁民间私自出海,也不许外国船只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随着明初政权的日益巩固和国力的增强,“海禁”远远不能适应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朱棣夺取了帝位后,改变了洪武年间的海禁政策,恢复了对外贸易机构,出海经商也放开了。
为了扩大同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明成祖决定组织宏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各国。
郑和在内侍太监中最为智略,知兵习战。于是,朱棣任命郑和为下西洋的正使。
“西洋”这一地理概念,在明朝时是指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下西洋的消息传开后,人民群众表示欢欣鼓舞,各地都投入了远航的准备工作。
为了适应远航的需要,郑和新建了一批造船厂。各船厂日夜开工,全力以赴,很快就造出了六十二艘巨大的远航船只。
为确保航行成功,郑和精心挑选了随航人员,负责各种工作,包括官员、将领、士兵、航海技术人员、翻译和医务人员,总共二万七千多人。
船和人员都准备完毕,郑和根据贸易需要,把大批货物运到船上,包括金、银、丝绸、瓷器、陶器、茶叶、布匹等等,种类繁多,琳琅满目,都是当时中国的名产。
一切准备就绪,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六十二艘巨船、二万七千多人从苏州刘家港启航,开始了世界航海史上史无前例的航行。
码头上人山人海,远航人员情绪高昂,向欢送的人群挥手告别。启航号令一下,六十二艘巨船依次离开码头,在江心一字排开,长达十余里,浩浩荡荡向前驶去。
船队驶出长江,进入东海,向南进发。郑和令人把沿海的地形和岛屿绘制了航海图,哪里有浅滩,哪里有暗礁,图中都注明,给以后的航行带来很大便利。这些航海图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海洋地理的完整记载。
船队驶过东海,穿过水流湍急的台湾海峡,进入水色如茵的南海,向远航的第一个目标—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前进。在南海航行了十天,只见远处一片巨大的黑影越来越近,那是陆地,人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占城国一向与中国友好,国王听说中国使者前来访问,亲自骑着大象,率欢迎队伍到码头迎接。
郑和上岸后,向国王赠送了礼物。然后,宾主一同前往王宫。道路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争着看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双方经过商谈,签订了贸易合同,随后开始了贸易活动。船队带去的中国货物,深受占城人民喜爱。
郑和的船队在占城休整后,继续南下,来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在三宝垄登陆。这时正值爪哇国内发生内战,西爪哇王率兵攻入东爪哇。东爪哇王战败,国被灭。
郑和船队的兵士到市集进行贸易,同西爪哇部队发生冲突,被杀死一百七十多人。
西爪哇王闻听同明朝军队发生冲突,不由大吃一惊。他知道自己绝不是明军的对手,便派使者去向郑和请罪。
郑和问明情由,知道冲突起于误会,如抓住不放,将会引起一场大规模的厮杀,于是便从大局出发,和平处理了这个事件。西爪哇王感谢郑和,从此年年向明朝入贡。
郑和率船队来到苏门答腊,诏封其酋长为苏门答腊国王,赐以印诰。原来,在明朝初年,南洋群岛诸国中,以爪哇国最为强盛,常为患于邻国。明朝廷派郑和招徕苏门答腊国,这样爪哇国就不得不收敛其野心了。
郑和在苏门答腊停留了一些天,然后率船队来到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马六甲当时叫满刺加,和中国的关系也很好。几年前,国王曾派使臣向明朝送礼,所以船队一靠岸,郑和就派人携带礼物去晋见国王。
满刺加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地处马六甲海峡东南方入口,是连接南海和印度洋的主要水道和前往西洋各国的必经之路。郑和为今后航行着想,向国王请求在这里建停泊港和补给站,并很快得到同意。
于是郑和下令动工,修建港口、仓库,开凿水井。当地人民趁此机会学到了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开凿水井的本领。当地人民把郑和建的这个基地叫“三宝城”,水井叫“三宝井”。直到现在,马六甲还有城和井的遗址。
离开满刺加,船队沿马六甲海峡北上,进入印度洋,横过孟加拉湾,到达这次远航的最后一站古里国(今卡利库特)。
古里国是西洋大国,国王曾多次派使臣到中国朝贡。明朝洪武年间,两国来往不断,关系密切。郑和奉明成祖之命,诏封古里国王,并赠送了大量礼品,受到古里国王的热情接待。
郑和到达古里,古里国王奉诏受封,这是两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为了纪念这次远航,郑和在这里建造了一个碑亭,立石刻碑,上面刻着“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刻石于兹,永昭万世”的碑文。
光阴飞度,郑和率船队出发已经两年多了。他决定返航。1407年夏天,远航船队满载西洋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换得到的货物,从古里出发,踏上归途。
郑和的船队在归来的途中,经过苏门答腊的旧港(今巨港)。这里的海贼陈祖义原是广东人,在洪武年间逃到此地。郑和派人招谕。陈祖义诈降。
陈祖义密谋聚众劫掠官军,旧港人施进卿得知,来到郑和处告密。郑和立即召集部将商议,做了周密部署,防备陈祖义偷袭。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陈祖义聚集了许多小船,对郑和的船队进行偷袭。小船悄悄驶近船队,陈祖义见各船一片漆黑,没有动静,不由大喜,令小船迅速靠拢,准备登船。
突然,只听一声炮响,六十二艘大船顿时火把齐明,明军冲上船头,战鼓喧天,杀声震海,将海盗船团团围住。
郑和站在指挥船上指挥战斗,明军奋勇杀敌,很快将海盗歼灭,陈祖义当场被擒。
郑和消灭海盗,为附近各国除了一个大害,也为明王朝与西洋各国的友好往来进一步打下了基础。郑和押着陈祖义,完成了首下西洋的重任,于1407年9月成功回到了中国。
这次远航,访问了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满刺加、旧港、古里等国。朱棣对首次航行的成果十分满意,命将陈祖义斩首示众,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对这次出航有功人员分别给予奖赏。
郑和回国之后,马上进行第二次远航的准备。永乐五年(1407年)冬天,当朔风刮起的时候,他的远航船队又出发了。这次出使主要是送那些外国来的使节回国,顺便再做第二次访问。
郑和第二次出使西洋,先后到爪哇、暹罗、满刺加、南巫里、柯枝、甘巴里、阿拨把丹、小葛兰、古里、锡兰等国,对各国例行宣诏赏赐。
各国向郑和的船队赠送珍禽异兽,如大象、老虎等,还有当地土特产品。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所经历地区比第一次多,进一步巩固了明王朝与这些地区国家的友好关系。
郑和回国后,经过准备,于1409年10月率四十八艘巨船、官兵二万七千多人,从刘家港出发,开始第三次下西洋。
远航船队途经占城、满刺加、苏门答腊,一路顺利,同所经各国进行了政治上和贸易上的各种交流,抵达锡兰。
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强暴专横,敌视郑和。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到这里时,他就图谋攻击郑和的远航船队,但没有得逞。这次他见郑和又来,便派人迎接郑和船队入港口。
然后,亚烈苦奈儿发兵五万,伐木据险,断绝郑和的归路。郑和很快发觉了对方的意图,急令众船向海上撤退,但路已被阻塞,不能出海。
郑和急中生智,趁锡兰兵马大部出动,国内空虚之机,亲率精兵,于夜间登岸,奔袭锡兰王城。郑和率军到了城下,以炮响为号,士兵奋勇登城,一齐杀入城中。
国王亚烈苦奈儿毫无戒备,城内空虚,对郑和突如其来的袭击束手无策,他及其妻子、官属等一齐被擒。
国王派去劫持郑和船队的兵马听说王城被袭击,忙返兵自救,被郑和军前后夹击,大败而逃。
这次军事自卫行动,起了极大的震慑作用,那些想暗中破坏郑和远航使命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郑和从锡兰出发,再次到达古里国。古里是西洋最大的贸易集散地,西番的马匹,中国的布匹,其他诸国的珊瑚、珍珠、乳香、木香、金箔等物,都在这里出售,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都会。
郑和的船队到此后,国王就差遣两个头目以及哲地、米纳儿(商人)来会见。双方商定贸易,并约定议价的时间。
到时候,郑和船队的书算手与米纳儿对带去的货物逐一议价,写成合同,双方各存一份。之后,书算手与米纳儿拍一掌,价钱就算定下来了,称作击掌定价。
价钱一经议定,以后再不改变。到了约定日期,哲地把珍珠、宝石、珊瑚等带来,按议定的价格进行贸易。
在古里国进行了贸易和友好往来,郑和率船队踏上归途。路过满刺加时,满刺加国王仰慕明朝的强大和繁荣,亲率妻子和臣下随船队到中国朝贡访问。
1411年7月,郑和圆满完成这次下西洋的使命,率船队回到国内。永乐皇帝接见郑和,表彰了他的功劳,对远航将士一一给予赏赐。
郑和将所俘亚烈苦奈儿国王献上朝廷。永乐皇帝念其无知,释放他回国。
接着,永乐皇帝在奉天门宴请满刺加国王及其他朝贡的各国使节,并赐玉带龙衣、金银器皿、文绮纱罗、供账等物。
1411年9月,满剌加国王告辞归国。永乐皇帝再次在奉天门设宴招待,并赏赐了丰厚的礼品,祝他一路顺风。
郑和三次下西洋获得了巨大成功,扩大了贸易市场,发展了同西洋各国的友好关系,也使中国的国际威望进一步提高。郑和对永乐皇帝说,西洋的西边还没去过,那里还有许多富饶而美丽的国家,出产象牙、香料。
永乐皇帝想,中国需要的象牙,以前都是从别的国家转买过来的,如果能直接到产象牙的国家去交换,那再好不过了,因此下令让郑和继续向西航行,到更远的西洋国家去访问和进行贸易活动。
郑和休整了一年,准备更大规模的远航。为了完成这次出使任务,郑和到处寻求人才。他专程前往陕西西安,礼聘大清真寺的掌教哈三当翻译。
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一切准备就绪,郑和的船队开始了第四次远航。此时,明朝政府已在东南亚和南亚沿海诸国树立起威望。从南洋群岛到南印度一带,海路完全打通,没有阻滞。
郑和遵照明成祖的意图,进一步去访问南亚以西的远方国家,渡过印度洋,驶向波斯湾。这次远航到了占城,急兰丹、爪哇、满刺加、苏门答腊、南渤里、锡兰山、加异勒、溜山、柯枝、古里,最远到达波斯湾的忽鲁谟斯。
这次出使首先到达占城,然后驶爪哇,经旧港、满刺加、阿鲁、苏门答腊。从苏门答腊派出一支船队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溜山是个岛国,海流复杂,船只到此须十分小心,稍走偏航向,就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此地盛产龙涎香和椰子。龙涎香采时是黑色的,用火烧之,则清香扑鼻。椰子汁可饮,肉可食,外皮可打成绳索。郑和船队到这里主要是为了收买龙涎香和椰子。
郑和这次到苏门答腊,正赶上该国发生内乱。苏门答腊王子前来求见郑和,请郑和出兵,助他平定内乱。
原来,苏门答腊附近有个那孤儿国,那里的人脸上刺有花纹,又叫花面国。花面国王经常率兵侵袭苏门答腊。在一次战斗中,苏门答腊国王不幸中毒箭身亡。
王子很年轻,无力为父报仇。王后很想找一个有本事的人,带兵抗击花面国的侵略。她最后向全国宣告,如有人能率兵打败花面国的侵略,她就嫁给此人,并且在王子还没成年之前,与他共商国事。
一个姓苏的人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他重新训练了军队,等花面王再次来犯时,率众迎战,杀死了花面王,收复了失地。
王后遵守誓言,嫁给姓苏的人为妻,并奉他为王,一切国事都由他处理。
后来王子渐渐长大了。当王子能够治理国家的时候,王后按照以前的约法,准备让王子继承王位。但姓苏的人却违背诺言,不肯让王子就任国王。
王子极度不满,便与部下合谋,杀死姓苏的人,夺回王位。姓苏的儿子苏干刺趁乱逃脱。苏干刺逃进山中,聚集了一批人马,不时出来骚扰,要报父仇。苏门答腊又陷于战乱之中。
王子多次组织兵马抗击苏干刺,但总不能取胜,所以才来向郑和求助。郑和经过调查,了解苏干刺不得民心,便答应了王子的请求,率领将士攻打苏干刺。
郑和率兵很快就把苏干刺打得落花流水。苏干刺同妻子也被生擒。
内乱平息了,苏门答腊人民无不拍手称快。王后和王子更是高兴,对郑和深表感谢。从此,中国和苏门答腊的关系更加友好了。
从苏门答腊出发,郑和率领船队经锡兰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南的岛上)。经过二十五个昼夜的航行,船队到达了这个依山傍海的国家。
忽鲁谟斯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不仅非洲的米息儿(今埃及)、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今佐法尔)、阿丹(今亚丁)、印度半岛的古里、柯枝等国家从海上来此贸易,连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也从陆路来此做买卖。
忽鲁谟斯国王对中国十分友好。他听说郑和船队前来访问和贸易,亲自接见了郑和,并赠送郑和许多珍贵的礼品,包括长颈鹿、斑马、独角羚羊等奇珍异兽与其他当地特产。
郑和船队启航时,忽鲁谟斯国王差遣使臣,驾驶船舶,载着狮子、长颈鹿、珍珠和宝石,备好金叶表文,随郑和船队来中国朝贡。
船队从忽鲁谟斯启航,沿阿拉伯半岛南岸到祖法儿国(今阿曼境内)访问。祖法儿国盛产乳香,船队在这里用中国的商品交换了大量的乳香。
为了执行永乐皇帝的旨意,去象牙产地直接交换象牙。郑和率领船队继续前进,沿东非海岸南下,到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刺哇(今索马里布腊瓦)和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等地访问。
东非出产的象牙,以麻林国的较为有名。郑和在麻林直接交换了许多象牙、丁香和胡椒等物品。
1415年8月,郑和率船队回国。许多东非国家趁此机会都派使节随船队前往,与明朝建立贸易和外交关系。麻林国的使节还带了长颈鹿,送给永乐皇帝。
永乐皇帝在奉天门接见各国使臣。百官称贺,整个宫廷都轰动起来了。
永乐皇帝见郑和这次远航到了许多新的国家,直接交换了珍贵的象牙和香料,非常高兴,便命郑和再访东非。
1417 年5月,郑和率船队开始了第五次远航。这次远航的任务之一是护送各国使节回国。船队先后到达占城、爪哇、旧港、满刺加、苏门答腊、锡兰、柯枝、忽鲁谟斯以及东非的麻林等国。
船队到达柯枝国,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在这里封山,封柯枝王亦可里为柯枝国王,赐印诰。
船队所到之地,各国纷纷献上各种珍禽异兽,包括鸵鸟、狮子、金钱豹、骆驼等,表达了西洋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
地处菲律宾南端的苏禄国王为增强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亲率部属几百人随船队来中国访问,受到永乐皇帝的隆重接待。
1421年3月,郑和奉命送十六国使臣归国,开始了第六次下西洋。
在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期间,永乐十九年(1421年)时,北京皇宫三大殿遭火灾,永乐皇帝下诏“求直言”,当即有人进言反对下西洋的活动。
这些人说下西洋耗资巨大,人员损失严重。原来支持下西洋的大臣也都纷纷改变态度。永乐皇帝权衡利弊,不得不下诏暂停下西洋。
1422年9月,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从海外归来,休息了一年多,然后奉命出使旧港。
郑和出使旧港还未归,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7月18日病逝,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听从夏原吉建议,下诏:“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
郑和回国后,仁宗朱高炽命令他守备南京。朱高炽是个短命皇帝,登上皇帝宝座还不到一年就死了。他的长子朱瞻基于1426年(宣德元年)即位。郑和依然在南京守备。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看到来朝的外国使节越来越少,于是决定继承他祖父的事业,再次组织下西洋的船队。朱瞻基任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这便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这时,郑和已是年近六十岁的老人了。
郑和受命不辞,迅速组织起一支庞大的船队。公元1431年(宣德五年)1月19日,船队从龙湾(今南京下关)开航。2月3日,船队到达刘家港。这次出航有大型宝船六十一艘,共二万多人。
在刘家港,郑和刻石立碑,记下了他们前六次出使的历程。
同年4月8日(宣德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在这里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还在南山三峰塔寺立了《天妃灵应之记》的石碑。
郑和船队于1432年1月12日出王虎门,驶上了远洋航行的征程。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任务是奉命遍历“诸番国远者”。
这次远航大船队所到之国为占城、爪哇、旧港、满刺加、苏门答腊、古里、忽鲁谟斯。在苏门答腊,郑和派出一支船队经溜山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不刺哇、竹步。
到达古里后,郑和派出一支船队到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阿丹、刺撒,还在途中派出一些船只到阿鲁、南渤里、柯枝、加异勤、甘巴里等国。
船队到达古里后,太监洪宝选派七人,包括一名通事,随天方(麦加)国的船只,访问了天方国。他们在那里买到各种珍宝及麒麟、狮子、驼鸟等物。
船队在忽鲁谟斯停留达五十天,然后启航回国,于1433年7月7日回到国内太仓刘家港。郑和这次返程途中就死去了,以郑和为统帅的大规模远航也随之停止了。
郑和七下西洋,历时将近三十年,是世界探险史和航海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郑和开创的事业难以为继。然而,下西洋的事实本身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物质文明的产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郑和七下西洋,其主观目的是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但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其他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它在辽阔的南海和印度洋上架起了一座沟通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罗希贤经典专辑2_《郑和下西洋》中国致公出版社1.jpeg

需要 开通权限 查看本站所有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相关帖子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5-1-18 16: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