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文学脚本《黄巾起义》

[复制链接]
whitaker 发表于 2023-12-9 07: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二十五年,以刘秀为首的豪族地主集团,夺取了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在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

刘秀一登上皇帝的宝座,就封了一大批王侯。此后,又封功臣三百六十五人、外戚四十五人、同姓贵族一百三十七人为列侯。

他们垄断了全国极大部分的肥沃土地,过着奢靡的生活。仅济南王刘康(刘秀的儿子)一人,就占有良田八万亩,奴婢一千四百人,骏马一千二百匹。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之间的斗争越演越烈。曾把持朝政二十年的外戚梁冀(汉顺帝刘保的舅子),享有三万户的封邑,还强占千里民田,建造巨大的私人花园,奴婢多至数千。

到桓帝时,宦官集团执掌了朝廷大权。宦官和外戚一样,也是一批疯狂榨取劳动人民血汗的恶霸。仅宦官侯览就公开夺取民田一万多亩,并仿照皇宫的式样,修建了许多十分豪华的住宅和亭台楼阁。

在豪强地主阶级极其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下,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尚且活不下去,遇到灾荒,更是百无一生了。

公元一五三年,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蝗灾和水患,数十万户农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被活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广大农村呈现着一片荒凉、悲惨的景象。

豪强地主的残酷掠夺,官僚贵族的贪污腐化,使得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空前激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广大农民反抗斗争的烈火到处都在熊熊燃烧。

为了镇压农民和“徒附”(依附豪族失去人身自由的农民)的反抗,豪族地主各自组织武装,将庄园周围筑起了坞壁(土堡)、高墙和岗楼,戒备森严,如临大敌。但是,任你墙高壁厚,也阻挡不了农民起义的洪流。

早在公元一O九年,青州(今山东东北部)张伯路组织了三千多贫苦农民和渔民,举起了造反大旗。张伯路头裹红巾,身穿红袍,被起义群众拥戴为“将军”。他们以海岛为基地,修筑营寨,打造兵器,一派战斗景象。

起义军将士勇敢抗击官军,攻城池,杀太守,捣官府,焚寺庙,打得东汉官军魂不附体,望风而逃。

次年,张伯路又同以刘文河为首的另一支起义军联合作战,攻城略地,纵横“滨海九郡”,整个山东半岛迅速沸腾起来。这蔓延之势使得东汉朝廷万分惊恐。

青州刺史法雄纠集了数万官军前去镇压。农民起义军威武不屈,前赴后继,顽强战斗长达三年之久。他们的英勇业绩,极大地鼓舞了后来起义农民的斗志。

公元一四四年,徐州、扬州地区的农民在范容、周生率领下,攻占了历阳(今安徽和县)。他们把前来镇压的东汉官军打得落花流水,并杀了扬州刺史尹耀和九江太守邓显。

另一支由徐凤、马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也攻烧城邑,大败官军。他们还在安徽当涂山区扎营筑垒,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起义军推举马勉为“黄帝”,坚决要同东汉皇帝做个对头。

同汉族农民的起义紧相呼应,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接连不断。西北地区的羌族人民砍木削竹做成长矛,用木板当盾牌,并把磨亮的铜镜在日光下晃动,用强烈的反光使敌军目眩心慌,一再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虽然各地起义军先后被残酷镇压下去,可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广大农民吟唱着“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酝酿着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

领导这场全国规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是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和他的弟弟张宝、张梁。他们利用“太平道”的宗教形式,向广大贫苦农民揭露东汉王朝的黑暗统治,宣传农民起义的道理,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张角学得一身行医的好本领。他经常深入民间为群众治病。因此,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的名字不胫而走,为广大劳苦群众所啧啧称赞。

张角又对当时流传的《太平经》进行了改造,利用其中“黄天太平”的宗教口号,宣传平等观念。他主张建立一个符合农民理想的“黄天”政权,为广大贫苦农民描绘了一个“太平”世界的光辉前景。

在传“道”行医中,张角反复向大家宣传:“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每一个人都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根本不应该分什么“尊卑贵贱”。这是对剥削和压迫制度的有力批判。

听过张角讲道的农民,又激动地对自己的亲属、乡邻们进行鼓动。一传十,十传百,必须用斗争来开辟农民新天地的道理,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成千上万贫苦农民的心坎里。

各地贫苦农民和大量破产流民,不畏艰难险阻,冲破重重障碍,纷纷加入太平道组织。

经过张角他们十多年的深入发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两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参加太平道的群众发展到几十万人。

随着太平道影响的不断扩大,张角等首领针对当时统治阶级所竭力宣扬的“天不变,道亦不变”,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政治纲领。

敢于造反的农民群众,把东汉地主阶级政权比作已经死亡的“苍天”,把他们自己的起义力量比作蒸蒸日上的“黄天”。只有推翻东汉王朝建立百姓的政权,他们才会有好日子过。

他们又制定了起义的计划,预定在甲子年(公元一八四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这一动员起义的纲领和计划,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成了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有力武器。

为了更好地发挥太平道组织的战斗作用,张角同首领们商定,把各地几十万群众编为三十六个军事单位,每个单位叫作“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都有自己的首领,归张角统一指挥。

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太平道的影响越来越大,东汉统治者更加惶恐不安起来。公元一七七年,司徒(丞相)杨赐就曾向汉灵帝献计:用小恩小惠“护送”流民返回故乡,阴谋瓦解太平道,最后捕杀张角。


后来,侍御史(负责监察的官吏)刘陶等人也战战兢兢地向汉灵帝上书:张角的同党已多得数不清,看来就要造反,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他们建议用利诱收买和严厉镇压这两手,消灭起义力量。

这时候的汉灵帝刘宏,正在西园和一群狗玩得出神:给狗戴上了“进贤冠”,在狗身上披了盖有官印的彩色丝带。他只知自己寻欢作乐,根本不把杨赐、刘陶他们提出的事情放在心上。

张角等太平道首领看透了东汉政权的黑暗腐败。为了进一步做好起义的准备工作,张角在公元一八三年亲自前往东汉王朝的京师(首都)洛阳,进行实地考察。

洛阳城里一面是车水马龙,纸醉金迷;一面却乞丐成群,满是贴着“卖身为奴”字条的穷苦百姓。张角他们目睹此情此景,不觉怒火满腔。

他们走到鸿都门那里,看到人群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原来这里是汉灵帝开设的一爿“卖官所”,里面挂着一大块卖官的牌价,上面写着:“公”,一千万钱;“卿”,五百万钱;······暂时付不出钱的还可以赊欠。

绕过鸿都门,张角他们又看到正在为灵帝修建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无数农民被强迫到这里来做牛当马,他们衣不蔽体,形容憔悴,扛着沉重的石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一座寺院门前,一群儒生正在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他们不关心民间疾苦,却指手画脚、自命清高,简直令人作呕。

经过实地察看,张角等几个太平道首领更坚定了进行武装斗争的决心。一回到河北,张角马上召集各“方”将领,积极布置行动计划。

公元一八四年初春,疾疾闪电撕破了死寂的苍天,滚滚惊雷响彻在八州的上空,起义的暴风雨即将来临。几十万农民群众正在加紧搬运粮草,磨刀擦枪,缝制黄巾,编织草鞋,迎接三月五日的到来。

张角又同时派人在京师洛阳和各州郡的官府、寺庙的墙上,用白粉醒目地写上“甲子”两个大字,作为起义时重点打击的目标。起义农民见了都深受鼓舞,相互以目示意,发出会心的微笑。

大“方”将领马元义负责起义的联络工作。他来到京师,布置内应,并将南方荆、扬二州数万名起义群众集中到邺城(今河北临漳),以便配合京师附近的起义军,直捣东汉王朝的心脏—洛阳。

张角还充分利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派人对朝廷内部的官员做了大量分化瓦解工作,进一步造成东汉王朝的混乱,为起义创造有利条件。

正当这时,风云突变,起义队伍里出现了可耻的叛徒。一天,曾是太平道首领之一的唐周,鬼鬼祟祟地钻进洛阳,向东汉朝廷密告了起义的全部计划。

这时各州郡的官吏也发现了太平道的农民准备起义的迹象,纷纷向朝廷告急。报告农民起义即将爆发的奏本,如雪片似的飞向洛阳。

各地告急,给汉灵帝当头敲了一闷棍。他再也无心玩狗,只得煞费苦心地寻找镇压农民起义的对策。

他急忙下令洛阳全城戒严,到处搜查太平道成员。持刀荷枪的步兵、骑兵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马蹄声和喊杀声混在一起,整个洛阳城顿时笼罩着白色恐怖。

大“方”首领马元义不幸在洛阳被捕,东汉朝廷用五马分尸的酷刑处置马元义。临刑前,马元义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同太平道有联系的一千多名群众和官吏,也都惨遭杀害。

同时,汉灵帝又命令各关隘要塞,重兵把守,严加防范,并且发出通缉令,重金悬赏缉拿太平道首领张角。

经过长期准备、早已磨刀霍霍的起义群众在听到叛徒告密和马元义壮烈牺牲的消息以后,人人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斗志更加昂扬。

张角等太平道主要首领马上召开了各“方”将领的紧急会议。到会将领个个摩拳擦掌,慷慨陈词:“头可断,血可流,起义一定要成功!”

张角看着这些英勇的将领,心中十分激动。他向大家分析了形势,怒斥了叛徒唐周的无耻行径,并毅然做出提前起义的决定。将领们一致表示热烈拥护。

张角一声令下,各传令兵立即扬鞭策马,日夜兼程把提前起义的决定飞告各方。

霎时间,黄河两岸,淮河上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战旗,随着千军万马迎风飘扬。三十六“方”同时起义。

此时的起义军人人头裹黄巾,英姿飒爽,威风凛凛。“黄巾军”的光荣称号,从此扬名天下。

张角头缠黄巾,跨着骏马,在“天公将军”的大旗下,亲自检阅了起义军的主力部队。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分别被称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也都精神抖擞地参加了检阅。

武装起义的战幕拉开以后,黄巾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各个战场捷报频传,各地人民奋起响应。河北的起义队伍一举活捉了皇族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

汝南(今河南平舆)一带的起义军在邵陵(今河南郾城)和太守赵谦发生了激战,把赵谦率领的官军打得大败。赵谦这条丧家狗,急忙乔装改扮,狼狈潜逃。

在广阳(今北京西南),黄巾军发起猛攻,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分别冲进了幽州刺史郭勋和广阳太守刘卫的官邸,杀死了这两个血债累累的刽子手。

许多地方的州郡官吏,经不住起义军的打击,纷纷逃窜。起义军占据州郡,焚烧官府,破除封建迷信,镇压恶霸地方,充分显示了起义队伍的强大威力。

起义军打开牢狱,砸碎铁镣,横遭迫害的大批无辜农民获释,得以重见天日。


起义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农民们捧着沉甸甸的谷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又重新回到手里,无不笑逐颜开,更加热爱起义队伍。

成千上万的百姓敲锣打鼓,欢迎浩浩荡荡的黄巾军,欢庆打击王公贵族、地主老财的巨大胜利。

在黄巾军英勇战斗的同时,汉中(今陕西南部)一带爆发了由张鲁领导的“五斗米道”农民起义。和黄巾起义相似,“五斗米道”也利用宗教形式宣传平均思想,获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积极支持。

“五斗米道”的起义农民反对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他们不设官吏,只设“祭酒”,由“祭酒”带领大家打仗和管理公务,根本否定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在各条大道上,每隔两三里路,就有一座起义军搭建的草房。绣着“义舍”两个大字的长条旗在屋顶上迎风招展,农民在那里住宿不用花钱。

“义舍”里还放着“义米”“义肉”,三五成群的穷苦农民经过那里就可以无偿取用。这样,大批逃亡的农民就有地方吃饭住宿了。

起义军的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远近许多地方的农民,背着五斗米,喜气洋洋地送儿子、丈夫参加“五斗米道”起义军。

“五斗米道”起义军在斗争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自己队伍的秩序。它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在那里出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团结战斗的欢乐景象。

黄巾起义的影响,迅猛异常地向各地扩展着。许多以前没有参加起义的贫苦农民,也都群起响应,纷纷揭竿起义。

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张角指挥各路黄巾大军迅速向洛阳挺进,形成了“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的局面。

陷入黄巾起义汪洋大海之中的东汉朝廷,手忙脚乱,慌作一团。平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豪强地主和腐败官吏,活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走投无路。

东汉统治集团的各派势力,为了各自利益争夺不已,但是在用各种方法破坏起义力量而保存实力这一点上,是互相勾结的。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急忙召集“群臣会议”。

汉灵帝困兽犹斗,煞费苦心地拼凑军队。他任命外戚何进为大将军,叫他死守京师洛阳;起用河北大儒卢植为北中郎将,要他对付张角亲自指挥的河北黄巾军。

灵帝又任命豪强地主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率领骑兵、步兵四万多人,直扑离洛阳最近的颍川地区。

朱儁又推荐孙坚为佐军司马,和他一起去镇压黄巾军起义。孙坚纠集地主、商人子弟一千多人,跟着皇甫嵩、朱儁他们出发。

这时,颍川黄巾军在波才指挥下,跃马挥刀,直奔洛阳,同张角兄弟亲自指挥的河北黄巾军、张曼成指挥的南阳黄巾军,以及其他兄弟部队,形成了对东汉朝廷的强大攻势。

朱儁带领的东汉官军,张牙舞爪地向颍川黄巾军扑去。波才摆开阵势,沉着应战。英勇的黄巾战士无不以一当十,迎头痛击朱儁部队,杀得他们丢盔弃甲,人仰马翻。

朱儁被黄巾军打得狼狈不堪,所领部队丧失大半,只得带着残兵败将夺路逃命。

波才一马当先,起义军战士个个奋不顾身。他们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对前来救援朱儁的皇甫嵩部队,给予狠狠打击。皇甫嵩见势不妙,只得赶紧收拾朱儁残部,退守长社(今河南长葛)。

黄巾军将长社城围了个密不透风。朱儁、皇甫嵩几次三番想突围逃跑,都被起义军打了回去。他们龟缩在城里,整天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起义军同官军相持了两个多月,在这期间又屡次获胜。但是在恶战中,起义军的损失也很大。加上缺乏经验,他们在长社城外结草为营,这就给汉军有了可乘之机。

一个黑夜,突然刮起了大风。狡猾的皇甫嵩派了几个官兵,偷偷地溜出城外,在起义军营房附近的草堆里放起火来。

火借风力,越烧越旺,一霎时大火冲天。皇甫嵩趁着火势汹汹,出动全部力量向城外的起义军发起了疯狂的突然袭击。

波才立即率领黄巾军战士奋起应战。可是,东汉朝廷派来的援兵在骑都尉曹操率领下已经赶到,同朱儁、皇甫嵩一起夹攻起义军。黄巾军寡不敌众,损失很大,最后被迫撤离。

波才率领颍川黄巾军余部,毫不气馁,转战阳翟(今河南禹州),继续同汉军展开坚决的斗争。最后,由于双方兵力过于悬殊,颍川黄巾军被东汉军队镇压。波才也为农民起义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在波才同东汉官军浴血奋战之时,另一支黄巾起义军在张曼成的领导下,正激战南阳。南阳太守褚贡,预感到末日将临,连忙打点金银财物,携带家眷仓皇出逃。张曼成率部紧紧追击,一刀斩褚贡于马下。

杀了这个十恶不赦的大地主,起义军群情振奋,军威大震。张曼成身先士卒,率领大军向负隅顽抗的敌人发动猛攻。经过一百多天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将宛城(南阳郡城)团团包围起来了。

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老窝,皇亲国戚和豪强地主的势力在此盘根错节。眼看宛城危在旦夕,东汉朝廷急命南阳豪族秦颉为太守,妄图靠他来挽回败局。秦颉纠集了各方武装,恶狼似的向起义军扑来。

张曼成和全体将士同心协力,连连挫败了汉军的攻势。但是,在一次冲锋陷阵时,张曼成不幸阵亡。将士们掩埋好他的尸体,热泪盈眶,怒火中烧,决心化悲痛为力量,拿下宛城,为张将军报仇。

南阳黄巾军的另一名将领赵弘,深受群众爱戴。张曼成牺牲后,他勇敢地承担起指挥全军的责任,率领全军继续猛攻,一举攻克宛城。秦颉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逃出城去。


起义军攻占宛城的消息传到洛阳,汉灵帝暴跳如雷,叫苦不迭。他立即命令右中郎将朱儁前往南阳。朱儁不久前才被颍川黄巾军打得焦头烂额,这时仍然心有余悸,但无奈朝廷命令,只得硬着头皮率军开拔。

朱儁纠集了荆州刺史徐谬和南阳太守秦颉的残部,拼命攻打宛城。赵弘和起义军将士们壁垒森严,众志成城,一次又一次打垮了汉军的进攻。起义军大旗始终在宛城城头上飘扬。

宛城久攻不下,汉灵帝大发雷霆。他气急败坏地要调回朱儁问罪,后来,听从了司空(官名)张温的计策,给朱儁下了最后通牒:限日拿下宛城,否则撤职严办。朱儁接令后又急又恼,对宛城的进攻更加疯狂。

起义军作战虽然英勇,但因固守宛城,错过了主动出击的大好机会。朱儁乘机积聚力量,拼死向起义军反扑。赵弘在激战中壮烈牺牲,起义军斗志更旺,宛城依然屹立不动。

凶狠奸诈的朱儁又使用了声东击西的诡计。他派出一些兵士爬上宛城西南方向的土山,擂鼓呐喊,发起佯攻。起义军马上把主要力量调来防守西南方向。

朱儁亲自带领五千精兵,从东北方向进攻。可是起义军万众一心,经过连续持久的艰苦战斗,终于打退这次强攻。朱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假意解围,设下埋伏,引诱起义军出战。起义军因此遭到很大伤亡。

后来,起义军在孙夏的领导下,同朱儁的汉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宛城争夺战。由于缺乏后援,兵力消耗太大,宛城失陷后,一部分起义军转移到宛城北面的精山一带,继续斗争。

自在颍川、南阳的黄巾军失利之后,河北战场上黄巾军的压力便大大加重了。河北是黄巾起义的策源地,张角兄弟亲自率领的黄巾军主力就在这里战斗。

河北黄巾军在张角兄弟的领导下,屡打胜仗,很快占领了广宗(今河北威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等重要城镇,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农民群众踊跃参加起义军。

张角经常亲临前线,检查工作,了解情况,对立功将士进行鼓励,对受伤将士进行慰问。全军上下,团结一致,积极准备迎击东汉官军的进攻。

进攻河北黄巾军的东汉官军是由北中郎将卢植率领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卢植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他屯兵广宗城下,催逼士兵大筑工事,并准备了许多云梯,妄图一口吞下广宗。

一个漆黑的夜里,卢植亲自指挥官兵架起云梯,企图偷袭。广宗城里的起义军早有准备。城头上顿时火把通明,巨石利箭如雨飞下。卢植一见这情形吓得抱头鼠窜,手下兵将死伤无数,哭爹叫娘,一片混乱。

一连几个月,汉灵帝不断收到卢植被黄巾军打得大败的消息。他恼羞成怒,立即下令撤去卢植的职务,并派人用囚车把他押回京师办罪。

撤下卢植后,东汉朝廷任命凉州豪强董卓为东中郎将,要他代替卢植继续进攻河北起义军。董卓狡诈凶悍,他在广宗附近扎了营寨后,却暗暗转移大部队去偷袭下曲阳。

黄巾军得到董卓即将偷袭的情报,立刻严阵以待。当董卓率军逼近下曲阳尚未站定脚跟的时候,张角兄弟率领黄巾军主动出击,一阵猛攻,打得董卓一败涂地。

董卓刚上任,就节节败退,这又使汉灵帝火冒三丈。他大骂董卓无能,只好再把董卓撤下来,另派起义军的死敌皇甫嵩顶替上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黄巾军的主要首领张角不幸因病去世。失去了这么一位具有崇高威望和卓越指挥才能的领袖,是起义军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巨大损失。

张角逝世以后,河北黄巾军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张角的弟弟张宝和张梁,勇敢地肩负起指挥起义军的重任,继续率领黄巾军同反动派进行英勇的决战。

在广宗战场上,张梁大军屡次打退了皇甫嵩的进攻。“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起义大旗,仍然在广宗城楼上迎风招展。

起义军在大好形势下,没有抓住战机乘胜前进。他们往往固守一城一池,各个战场相互之间得不到有力的支援和配合。这就使整个黄巾军力量逐渐削弱,让汉军有了喘息的机会。

诡计多端的皇甫嵩,一面紧闭营门,装出一副不敢再战的样子,竭力麻痹起义军;一面又匆忙调动颍川、南阳一带的军队,集中力量对付广宗的黄巾军。

一天深夜,皇甫嵩发动了突然袭击。张梁率领起义军仓促应敌,双方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激战。

从拂晓一直杀到黄昏,黄巾军将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战到最后,张梁同三万多名黄巾军战士英勇战死,没有一个人屈服。

攻下广宗后,皇甫嵩又扑向下曲阳。张宝指挥的十万大军,在下曲阳同皇甫嵩展开了顽强激烈的搏斗。尽管这时候天寒地冻,起义军将士都衣衫单薄,但大家精神抖擞,热血沸腾,多次打退了汉军的进攻。

不久,汉军的援兵陆续赶到,他们向起义军猛扑过来。张宝和下曲阳全体黄巾儿女视死如归,和东汉官兵血战到最后一刻,宁死不屈。

黄巾军的主力被血腥镇压下去以后,朝廷还不忘秋后算账,甚至劈开张角的棺材,砍下他的头颅,送到京师,进行疯狂报复。

巍巍青山劲松挺拔,滔滔黄河波涛汹涌。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虽然被残酷镇压下去,但分散在各地的黄巾军和其他起义军,仍继续坚持战斗。

从公元一八五年起,分散在各地的黄巾起义军又逐渐汇集成洪流,掀起了新的浪潮。其中声势较大的是张角部将郭太领导的“白波黄巾”。他们在白波谷(今山西襄汾)起义,矛头直指东汉王朝的心脏—洛阳。

洛阳地势险要,防守森严。郭太决定先拿下河东,打开进攻洛阳的门户。河东和洛阳遥遥相对,中间隔着一条黄河,也有重兵驻守。

白波黄巾军接连攻打河东,第一次、第二次都没能成功。但他们并没有丧失信心。郭太和将领们一起总结了前两次战斗的经验教训,为迎接新的战斗积极做好准备。

郭太又不断派人侦察敌情,没几天就得到了东汉朝廷命令牛辅增援河东的消息。郭太当机立断,一方面留下部分兵力将河东围住不打,另一方面派出精锐部队埋伏在山谷险道,只等牛辅前来上钩。


牛辅这个双手沾满起义军鲜血的刽子手,带着军队向河东推进。忽然,旌旗招展,战鼓隆隆,农民起义军从天而降,敌军纷纷溃散。牛辅保命要紧,赶忙带着残兵败将往南逃窜。

白波黄巾军歼灭了牛辅部队,士气大振。郭太乘胜前进,率领将士一举攻克河东。饱受压迫剥削的河东人民,热泪滚滚,欢呼雀跃,热情欢迎他们。

白波起义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一再打败了汉军。眼看洛阳遭到严重的威胁,东汉王朝不得不将首都西迁至长安。

活跃在黄河以北冀州一带的黑山军,在黄巾军的主力失败以后,曾发展到百万人以上。他们在连续的战斗中,不断给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割据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公元一九三年,于毒领导的一部分黑山军攻占了冀州的首府邺城,杀死了郡守,俘虏了盘踞在那里的大军阀袁绍的家眷。

分散在各地的黄巾军中,青州、徐州黄巾军继续保持着强大的实力,并且在战火的锻炼中发展壮大起来。公元一八九年,他们攻入了北海(今山东昌乐)。

那时的北海相孔融还来不及纠集队伍,就被黄巾军打得没处安身,慌忙抱头鼠窜。孔融逃到都昌(今山东昌邑),又被黄巾军包围,吓得赶紧派人向刘备讨救兵,才勉强保住了性命。

公元一九一年,三十万青州黄巾军克服重重艰难困苦,来到了渤海郡,准备同河北的黑山军会师。后来起义队伍虽然受到挫折而被打回山东,但在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后,很快发展到一百多万人。

接着他们攻入兖州,杀死了任城相郑遂和兖州刺史刘岱,声威远震四方。

白波、黑山、青州等地的起义军,踏着先烈们的血迹,以雷霆万钧之力,继续席卷中国北方,不断给东汉封建王朝和地方豪强割据势力以猛烈的冲击。

中国南部也有黄巾军在继续斗争。公元一八八年,益州绵竹(今属四川)黄巾军在马相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杀了县令、郡守和刺史等豪强官吏,控制了益州的大部分地区。

广大起义农民拥戴马相为“天子”,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虽然政权存在时间不长,也只是局部地区,但它体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大无畏气概,对后来的起义运动起到了鼓舞作用。

在黄巾起义过程中,各地豪强割据势力和地主武装,纷纷起来帮助东汉王朝的军队围攻起义军。三国时期的几股主要政治力量,如曹操、刘备、孙坚等,都参与过镇压黄巾起义。

这次起义坚持了二十多年,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从根本上摧毁了腐朽的东汉王朝,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并为三国时代的历史揭开了序幕。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5-1-19 03: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