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文学脚本《沈阳故宫传说04多尔衮摄政》

[复制链接]
whitaker 发表于 2023-12-9 09: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崇德八年(1642年)的冬天,清太宗皇太极,病体缠身,日渐虚弱。为了恢复健康,皇太极经常到盛京郊外游猎,静养,怎奈他已病入膏肓,并未奏效。

又加上皇太极摆脱不了封建帝王那种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生活,致使病情更加恶化······

1643年8月8日,皇太极连后事还没来得及安排,就突然在清宁宫驾崩了。皇后、嫔妃哀哀欲绝,后宫之内一片混乱…………

围绕着立谁为皇太子问题,展开了一场争夺战。以内大臣索尼、侍卫大臣图赖为首的“皇子派”,主张让三十四岁的皇子豪格当皇帝。

豪格在皇太极的十一个儿子中,最有战功,和他的叔父们的地位不相上下,曾被封为肃亲王,自认为理应继位。

以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为首,包括他的一些弟兄们一—代善、阿济格、多铎的“皇叔派”,主张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年方三十二岁,文武双全,精力旺盛,威信极高,是诸王之首,大有继承王位的希望,他自己也跃跃欲试。

但由于皇太极平素声望高,如不立其子便有负于先皇,因此大臣中倾向“皇子派”的为数不少。这一点对“皇叔派”甚为不利。究竟立谁为好,反复争议未决。一时,成了盛京宫廷里的头等大事。

多尔衮采用了“投石问路”的策略,想试探一下反对派的决心。一天,他把内大臣索尼找到三官庙,开门见山地问:“当立谁为帝?”

索尼早有思想准备,一听多尔衮发问,就理直气壮地说:“自古父死子继,先帝皇子众多,不立皇子当立何人?”

多尔衮无言可答,连忙改了话题,与索尼闲聊一阵,二人不欢而散。

索尼想到不能让多尔衮夺取皇位,要防患未然,否则就要遭殃。当晚,他就找来侍卫大臣图赖,告诉了他与多尔衮见面的经过,并说要严加提防,免得出事。

图赖掌管着正黄、镶黄两旗的护官兵,他劝索尼放心,他认为多尔衮并不敢轻举妄动。接着他献计说:“明天肯定会再议册立之事,我把军队布置好,要是他们捣乱,咱就给他来个武力弹压!”二人说完分手回家。

次日,天刚蒙蒙亮,两黄旗的士卒,在图赖的指挥下,把皇宫围得水泄不通。各王爷都来到了崇政殿前、东西两侧,再次商定立谁为帝之事。

索尼首先发言说当立皇子,但并未指定立谁;阿济格、多铎就吵着要立多尔衮,两派争论不下,气氛十分紧张。

多尔衮见此情形,也觉得自己称帝,必然要引起麻烦,但若立了皇子豪格,不仅自己大权旁落,还可能惹来杀身之祸。于是,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折衷方案,提出拥立皇九子为帝,这一下堵住了“皇子派”的嘴。

“皇子派”想了想,说皇九子年幼,提出要拥立豪格。豪格在众臣面前,想客套几句,说:“我福少德薄,不堪承任。”

多尔衮一旁见机行事,说:“肃亲王既然谦让,那还是立皇九子吧!他年幼不要紧,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佐,先做摄政王,一候皇帝大婚,就归政于上。”

多尔衮这一说,倒把众人的嘴堵上了,也只好如此。就这样,一场争夺皇位的风波,暂时平息了。

八月二十六日,福临正式继位。永福宫里,一片繁忙景象。

福临的嬷嬷(奶娘)跑前跑后,一会儿嘱咐小皇帝这事那事;一会儿又催着宫女们给小皇帝梳头洗脸。

福临的心情很烦躁,嬷嬷好说歹说,才把特做的小龙袍和皇冠给他穿戴齐全。

眼看吉时就要到了。福临却抱住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嬷嬷,一刻也不肯离开。福临的母亲庄妃急坏了。她连劝带威吓,叫小皇帝要“独立”,不要总缠着嬷嬷,要不然就失去了皇帝的体统,让人笑话,长大了也不会是个好皇帝。

福临在母亲和嬷嬷的哄劝下,只好含泪答应了。太监们传话:“吉时到了。”嬷嬷抱起了六岁的“真龙天子”,走出了永福宫。

越过凤凰楼门洞,走下了十九级台阶,出了崇政殿后院,又走出了右翊门,这才到了前庭。

礼部官员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了,他们连忙命小太监们把龙辇推到右翊门台阶下,所有官员连忙跪倒,敬请皇帝起驾。


嬷嬷让小皇帝自己上辇,小皇帝又变了卦,死死抱住嬷嬷不放。嬷嬷只好再一次抱起了福临,一撩衣襟,跨步低头走进辇内。

贴身的太监一看不好,连忙悄声提醒小皇上要“独立”,小皇上这才想起太后的训斥,捂着脸喊出了大人早已教好了的话:“嬷嬷,你下去吧,这儿不是你坐的地方。”

在场的所有官员听了,都啧啧称赞道:“皇帝真是天纵 之圣。”

其实嬷嬷最了解小皇上的心情,她退出龙辇,用一种近乎耳语的轻声,安慰小皇帝说:“皇上要坐好,双手扶着点。”

龙辇在大驾卤薄的引导下,出了大清门,向东过了三官庙,由东大门走进大政殿的东阶降辇。东西奏乐亭上,鼓乐齐鸣,金钹相击。

太监们把小皇帝连拉带抱地放在宝座上。静鞭“叭叭”地响过之后,在赞礼官的唱声中,登极大典开始了。

因为处在国丧期间,丹陛大乐只摆在廊下,设而不奏。接着便是宣读继位诏书,颁诏大赦,群臣轮番上表称贺,山呼万岁,三跪九叩。

前后闹腾了近一个时辰,典礼才算告成。从此,乳臭未干的六岁顽童福临(顺治)称帝,而实际上大权都归他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掌握。

人说,清朝历史是从摄政王始,到摄政王终。这话也颇有道理。不久,摄政王多尔衮拜受大将军印,领兵西征,宫殿迁都,沈阳这座盛京大殿,才成了“陪都宫殿”。


吴三桂字长柏,是明朝军中一员勇将,任宁远总兵镇守山海关,手下精锐号称“关宁铁骑”,是明朝的王牌军。

山海关是通往北京的咽喉,以“天下第一关”著称,因此不管是清军大举入寨,还是农民军逼进北京城,崇祯皇帝都舍不得调遣“关宁铁骑”这份最后的家底。

清军也因惧吴三桂实力强大,一直没敢与“关宁铁骑”交锋。

后来,洪承畴、祖大寿被俘降清,又闻祖大寿是吴三桂的亲娘舅,皇太极对吴三桂就打上了主意。

崇德七年(1642年)九月二十五日,是皇太极生日。一大清早,各王公大臣都穿着鲜艳的吉服,齐集崇政殿前,给皇上叩头,并且上表恭贺宽温仁圣皇帝万寿无疆。

因为祝寿庆典,特免了朝仪。行过祝贺礼,各官又到了大政殿,向皇帝进献礼品。各国也派了使臣前来祝贺,先递交表文,后递送礼品。

皇太极龙颜甚悦,遣人以香烛果酒祭了太庙和福陵。又赏赐各国使臣及大小公卿,整天热闹非凡。在热闹之余,皇太极又把祖大寿单独召进了清宁宫。

祖大寿心里七上八下。他自降清后,为表忠心,曾把家私所藏细软积蓄,全部奉献给皇上,说是报答皇太极不杀和收录之恩。

皇太极参阅后,连连称赞,却什么也没要。祖大寿原以为“满鞑子没见过世面”,会把自己多年经营的家底都要去。没想到原数归还,倒使他整日悬心,摸不准皇上在想什么。现在又单独召见他,心里更加不落底。

祖大寿坐定之后,皇太极先问他起居近况,夫人安康,兄弟子侄如何,祖大寿一一作了回奏。

祖大寿为表忠心,又骂了一通崇祯,说承蒙皇上抬爱,如今自己比在南朝好多了。皇太极边听边点头微笑。

祖大寿说完,皇太极才谈到了正题:“听说吴总兵青年豪杰,深为南朝所器重,真乃一位盖世无双的大将军。”

祖大寿一听皇上提起了吴三桂,才恍然大悟,忙将吴三桂的身世、父亲吴瓖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还说出了祖、吴两家的亲属关系。

“噢?”皇太极假装不知地问,“祖大将军与吴总兵还是甥舅关系,朕怎么没有听说?”祖大寿连忙赔笑说:“臣一到盛京就向皇上奏明了此事,想是皇上······”

皇太极哈哈一笑说:“倒是朕忘记了,既如此,爱卿何不修书一封,劝吴总兵过来。南朝气数已尽,不如尽早弃旧图新,朕决不会辜负他的。不知爱卿意下若何?”

祖大寿连忙跪倒在地说:“此事原是臣下愚钝,经皇上口谕,臣茅塞顿开,着即去办,决不负圣恩!”

皇太极上前拉起祖大寿,道:“要相机行事,卿可退下了。”祖大寿磕了一个头,躬身退出了清宁宫。

次日早朝已罢,皇太极回到清宁宫,刚用毕早膳,就见太监呈送来一个漆盘,口称:“这是祖大将军亲自送到宫里,进呈御览的。”

盘内盛书信一封,和一把象牙柄嵌银丝的小刀。皇太极先看了一会儿小刀,接着又展开信笺,上款写:致贤甥长 柏吴大将军书。落款是:愚舅祖大寿浴手恭候。原来这是一封情辞恳切的劝降书。

信的前面还留了一大段空白。皇太极阅后,笑想:这分明是想让我也写上封信,以证其言为实。祖大寿想得可真周到。也好,我也写上几句。

于是,拿过文房四宝,展开书简写道:大清皇帝致书于宁远吴大将军,今明朝时势已衰,将军亦熟知之。且将军与朕素无仇怨,而将军之固亲悉为朕用,此正将军乘机遘会之时也,将军其速图之······

书罢盖上御玺,还写了年月,一并交给兵部,择人递送出去。信发出去后,始终没有回音,皇太极甚为悬心,直到1643年8月8日死前,还念念此事。

吴三桂之所以没什么举动,倒不是他忠心耿耿于明朝,只是时刻不到,他不敢孤注一掷罢了。

1644年3月,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一举攻破了北京城。明崇祯帝朱由检见大势已去,散发遮面跑到煤山(景山),在一棵树上吊死了。

同年四月,清福临(顺治皇帝),在大政殿赐给摄政王多尔衮大将军的敕印,命令他带领八旗将士西攻山海关,以图推翻明王朝。


吴三桂这才考虑投降一事。与此同时,农民军也展开了劝降活动,通过吴三桂的父亲吴瓖,给吴三桂写信劝其投降。吴三桂一时成了东拉西扯的“香饽饽”了。

到底降清?还是降农民起义军?吴三桂有些举棋不定。

由于农民起义军在策略上的失当,又加上吴三桂听说他的爱妾陈圆圆被农民军霸占,这才决心降清。

当多尔衮率领八旗大军来到辽西的时候,忽然接到吴三桂派人送来的信,信中吴三桂明白表示,乞请清兵入燕京,“共剿流寇”。

多尔衮接信后,找来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共同商议。最后一致同意,借吴三桂之手,先进山海关,后攻燕京城。

四月十九日,多尔衮率八旗劲旅到达连山,又接了一封吴三桂的信,要清军挥戈疾进。多尔衮率军日夜兼程,过宁远,到沙河,在距离山海关十里以外的地方扎了营。

吴三桂听说清军已到,便派出五百铁骑来迎接多尔衮进城。多尔衮与吴三桂商议联合进击农民军的计划。商议已定,清军继续西进。

农民军李自成从哨探的报告中,得知清军的动向,连忙上阵,将前锋军队移到了一片石地方(河北省抚宁东北)列阵以待。

清军以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为统帅,分兵两路,各率骑兵万余人冲击农民军。农民军被这突然的夹攻,打乱了阵脚,吃了败仗。

四月二十三日,农民军又在北山到海滨列了个“一字长蛇阵”,多尔衮让吴三桂的军队以白布裹肩为号,首先冲进阵地去。

吴军一进阵中,便被农民军层层包围起来,双方拼力厮杀,战斗得十分激烈。

正当吴军略感力不能支的时候,清军从右翼呐喊冲入,刀闪寒光,箭似飞蝗,一下子农民军的阵脚又被打乱了。

紧接着清、吴两军奋力追杀,致使农民军全线大溃退,急忙跑回了北京城。

吴三桂又与多尔衮一起,向农民军大举屠刀,一直杀入北京城。被封为平西王。这就是吴三桂降清的可耻经过。

后来,清康熙时期,他又发动叛变,死于暴乱之中。这也是历史对他的公正裁判。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12-19 1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