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世纪70年代初,唐王朝濒临覆亡前夜,在京都长安的一家旅邸中,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正低着头在房内踱步沉思。突然,他快步走向案头,挥笔题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充满战斗激情的诗篇,寄托着题诗者巨大的政治抱负。这写诗的人,便是唐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黄巢。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以贩卖私盐为业,能骑善射,也爱读书。这次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亲身经历,使他看清了科考的黑暗,朝廷政治的腐败,激起了他强烈的愤慨。
京都所见所闻,也使黄巢联想起他在各地贩卖私盐时看到的情景:地主吞并土地,农民无以为计,加以战祸连连,地方割据势力兼并混战,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许多乡村到处呈现“千里少人烟,荒坟田野遍”的凄凉景象······
关东地区,则是大旱成灾,西起虢州(今河南西部),东到海边,庄稼颗粒无收。贫苦农民只得把蓬实苦果磨成粉,拌合切碎的槐叶充饥。他们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卖妻鬻儿,拔锅拆屋,逃亡他乡。
唐王朝统治者不管农民死活,横征暴敛,疯狂掠夺。农民每年除了交纳夏税、秋税,连住房、吃盐、喝茶都要纳税,甚至农民未成熟的庄稼也要交“青苗钱”。官府催逼税款,凶似虎狼,农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官府还垄断生活必需品—食盐的专利权,恣意抬高盐价,盘剥百姓。各级官吏趁机大肆搜刮,盐价猛涨三十倍,出现了“以谷数斗易盐一升”的严重现象。老百姓买不起食盐,被迫淡食,衰弱成疾。
为了禁止民间贩卖食盐,唐王朝严厉规定“卖私盐一石以上者处死刑”,并组织“巡院”这一机构严加查缉。
私盐贩们冒着杀头的危险贩卖食盐,黄巢也饱尝这生活的艰险······
“金色虾蟆争(睁)努(凸出)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家乡这支民谣似在黄巢的耳边震响;多年前裘甫领导浙东农民大起义,以及庞勋领导桂林戍兵起义的烈火,也仿佛在他面前熊熊燃烧。他豪情澎湃地作成了一首“冲天”诗。
黄巢从长安赶回家乡,借贩私盐之便,常常细心调查唐王朝的军事部署和各地交通情况。他率领武装盐帮,和唐王朝巡院缉查队展开斗争,并组织农民武装,积极酝酿起义。
公元874年,长垣(今河南长垣)三千农民,在私盐贩王仙芝和尚君长、尚让和柴存等人领导下举行起义。义军很快攻占了濮、曹二州,农民反抗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王仙芝起义胜利的消息传来后,黄巢在冤句立即组织数千农民响应。公元875年夏,黄巢同兄弟、外甥等八人率领起义队伍挺进曹州,在曹州城下和王仙芝领导的起义军胜利会师。
曹州城内旌旗飞扬,戈矛林立。两军首领在高高飘扬的起义大旗下共同宣誓,决心纵横天下,除暴灭害,实现“均平”的政治理想。同时他们发布文告,号召百姓起来推翻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
黄巢、王仙芝起义震惊了唐王朝,唐僖宗赶快调兵遣将,任命镇压过庞勋起义的刽子手、平卢节度使(驻青州)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使”,全权指挥各路兵马“进剿”起义军。
起义军当时力量尚弱,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甩开宋威和各路唐军的围攻,进军河南,接连攻下阳翟、郏城后,在公元876年10月猛攻汝州城(今河南临汝),活捉刺史王镣。汝州一仗的胜利,使起义军军威大振。
汝州接近唐东都洛阳。农民起义军攻占汝州,使洛阳的贵族、官僚、地主和豪商大为震惊,他们再也不能安心枕席,纷纷带着家小逃出洛阳。
唐王朝为了保住洛阳,加派曾元裕为招讨副使,以重兵扼守关口要道。起义军为了进一步积聚力量,避免和唐军主力硬拼损耗实力,就神速攻下唐、邓二州,主动挥兵南下,向唐军薄弱的湖北、安徽地区进军。
南下江淮的起义军主力,用两个月时间,接连攻下近十个州县。驻守的唐军一触即溃,闻风而逃,起义军节节胜利,一直打到蕲州(今湖北蕲春)城下。
这时候,诸道行营招讨使宋威被起义军军威吓破了胆,龟缩在亳州,拥兵自保。招讨副使曾元裕远远地尾随着起义军,也不敢同起义军正面交锋。
起义军纵横千里,行动自如,所过之处,杀贪官,捉土豪,开仓库,分财物。广大贫苦农民热烈拥护起义军,纷纷踊跃参加起义队伍。
朝廷眼看用武力已不可能立即镇压声势渐盛的起义军,就采纳宰相王铎的建议进行诱降。公元877年3月,唐僖宗下诏命兵部员外郎裴渥出任蕲州刺史,执行招降计划。
裴渥是王铎的门生,他为了讨好王铎,一到任就秘密派人与王铎的堂弟、现被起义军俘虏的汝州刺史王镣暗通信息,让王镣出面劝说起义军首领王仙芝投降朝廷。
王仙芝经不起高官厚禄的引诱,答应以停止向蕲州进攻为条件,让裴渥为他向唐朝廷请官。
不久,传皇诏的中使赶来蕲州,准备授王仙芝“左神策军押衙兼监察御史”之职。裴渥约王仙芝进城,王仙芝带领了三十余名起义军将领进入蕲州,会见裴渥。
王仙芝正要接受诏封时,黄巢抢步上前,指斥王仙芝道:“你为捞一官半职,背弃了在曹州共立的大誓,你准备把起义弟兄带往何方?”
众将领也纷纷痛斥朝廷收买起义军的卑鄙行径。王仙芝怕犯众怒,一时不敢接受皇帝诏命。
黄巢迅速行动,指挥农民起义军攻下蕲州城。裴渥带领残兵逃奔鄂州,中使逃往襄阳。唐统治者精心策划的招降诡计,以失败告终。
蕲州事件后,农民起义军分裂,黄巢率自己所领的部分起义军打回山东,王仙芝仍留在湖北一带。
黄巢军北上后,趁唐军主力已南下,一举攻下郓州,杀了招惹民愤极大的天平节度使薛崇,深受贫苦农民的欢迎。从此黄巢威名远扬,他领导的起义队伍很快扩展到几万人。
黄巢主动寻找机会打击敌人。公元877年七八月间,他活跃在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并和在嵖岈山一带坚持斗争的尚让起义军会合。
他们会合后力量倍增,9月间于宋州(今河南商丘市)猛攻唐军招讨使宋威,击败了宋威指挥的三镇军马,逼得宋威躲在城中,高挂免战牌等待救兵。
起义军在唐援军赶到前又主动撤消了对宋州的进攻,黄巢和尚让分手。尚让仍回嵖岈山活动,黄巢领兵北上,他在攻下匡城后,挥师东进,于12月间攻克濮州。
黄巢准备围攻亳州之时,突然传来了屡向朝廷乞降未成的王仙芝在黄梅岭遭唐军堵击,五万多战士壮烈牺牲,王仙芝本人被杀的消息。起义军主力的这一重大损失令黄巢深感痛心。
王仙芝之死,用血的事实教育了广大起义将士:投降就是灭亡。尚让立即率领队伍归奔黄巢,王仙芝余部也纷纷赶到亳州。
起义队伍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改年号为“王霸”。黄巢发布檄文,重申“均平”的政治理想,号召百姓起义。
公元878年3月,起义军大营里灯火辉煌。黄巢和起义将领一起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和部署,清醒地看到敌军在江南防务空虚,且江南又是唐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这一问题,因此制定了向南方进军的作战方针。
起义军先向山东一带发动一系列猛烈攻势,接连取胜后,又回兵河南,前锋一直打到洛阳附近的叶县和阳翟一线,形成了强攻洛阳的姿态。
唐朝统治者认定起义军要攻打洛阳,慌忙调新任招讨使曾元裕回洛阳正面防守,并命招讨副使张自勉等守卫洛阳外围各军事据点,迅速组成对起义军的包围圈,想一举扑灭黄巢起义大军。
正当各路唐军即将调防完成时,黄巢率起义军突然打开唐军东部防线,长途急进,在安徽和县横渡长江,挺进江南,实现战略大转移。
起义军在江西连克虔、吉、饶、信四州后,转战到浙江天目山区。僻远山区的贫苦农民缺盐严重,起义军关心农民疾苦,雪中送炭,把自己省下的食盐分给农民。黄巢亲自为贫苦农民分盐,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深切爱戴。
公元878年9月,起义军攻占浙东首府越州(今浙江绍兴),浙东观察使崔璆(音球)在大军压境下开城投降。黄巢按预定作战计划,准备挥师南下福建、广东。
从浙江到福建,山岭重叠,无路可行。义军本打算搜集船只,扬帆渡海,但一时无法搞到大量航船。黄巢果断决定:全体将士要互相帮助,克服困难,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务必按时到达福建。
起义军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发,翻上了山岗。一路上黄巢和先锋部队在一起,亲自指挥大军开辟道路。将士们个个顽强地战斗,把巨石一块块滚下山沟,把一处处的荆棘斩下烧掉。
在当地农民的帮助和引导下,起义军克服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惊人的顽强意志,开出了一条长七百多里的崎岖山路,一直通到福建建州。起义队伍通过这条山路,胜利进军福建。
公元879年年初,福州战役大胜。黄巢在福州抓了一批不愿配合起义军的土豪劣绅,打击了福建大部分州县的贪官污吏。入夏,黄巢当机立断:留一员将领扼守福州,起义军大部队乘胜前进,南下广州。
大军冒着酷暑,通过潮州、梅岭山区,进围广州。黄巢一面令起义军加紧攻城准备,一面对驻守广州的岭南节度使李迢展开政治攻势,让他认识到:只有向起义军投降才是唯一出路。
李迢却上书唐僖宗,建议用广州节度使之职诱降黄巢,使起义军不再北上,待时机成熟,再采取武力镇压。
李迢书到长安,唐僖宗召百官计议。宰相卢携奏请起用大军阀高骈,统领三军围剿起义军;而另一个宰相郑畋(音田),主张采纳李迢诱降之计。
朝廷百官,各执已见。卢携、郑畋互相嘲笑谩骂,卢携一时恼羞成怒,投砚于地,砚碎成数块,他们当场争吵得不可开交。
唐僖宗决了又否、否了又决,最后确定招降。卢携、郑畋因议事不顾体统,被一起革去宰相职务,由兵部侍郎豆卢瑑(音撰)、户部侍郎崔沆接任宰相。
李迢秉承唐僖宗招降黄巢的旨意,派人到黄巢营地。黄巢见到来使呈递的书信,非常愤怒,当场就将其撕毁,并立即下令对广州城发起总攻。
公元879年10月,起义军攻占广州,活捉李迢,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沉重打击了唐王朝。
起义军从公元878年春渡长江,到公元879年秋占领广州,共用一年半时间打下中国整个南部。在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和踊跃参加下,起义队伍已发展达六十万人,为推翻唐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
起义军在广州短期休整后,决定“北伐”。黄巢以“义军百万都统”的名义发表北上文告,痛斥唐王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暴的黑暗统治,号召民众联合起来推翻唐王朝的统治。
公元879年深秋,各路起义军开到了山水秀丽的桂州(今广西桂林)集中。黄巢见南方盛产毛竹,下令就地取材,砍伐毛竹编成几千只大竹筏,准备从水道北进。
几十万起义军分乘着自编的大竹筏,趁湘江水涨时,沿江顺流而下,浩浩荡荡地向湖南、湖北进军。
黄巢率军北上,使唐朝廷惊慌失措,一片混乱。宰相王铎被任命为行营招讨都统,率副手李系等各路兵马,驻扎在江陵、扬州、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阻击起义军。
起义大军一到潭州,军探向黄巢报告城内设防情况。黄巢迅速组织强大攻势,只一天工夫,就歼灭李系所率领的十余万唐军,胜利占领潭州。
王铎接获潭州败报,得知起义军就要进攻他自己的驻地江陵,不由吓得魂不附体,准备立即逃往襄阳。临逃前,他对部将刘汉宏讲:“襄阳很重要,我去守襄阳,你在这里守住江陵。”说完就上马一溜烟跑了。
刘汉宏本是土匪出身,怎愿当王铎的替死鬼?王铎前脚溜走,刘汉宏后脚准备逃跑。他临走前大肆抢劫江陵城,又放火烧民房、杀百姓,使江陵这个繁华之地变成一片焦土。
江陵人民纷纷避祸城外,不幸碰上大雪,许多人被冻死。十多天后,黄巢大军开进江陵。看到路旁被冻死的百姓,看到被官军抢烧一空的府城,黄巢气愤地对士兵说:“要替死难百姓报仇,一定要杀尽斩绝害民贼啊!”
王铎兵败后,唐僖宗撤了他的官职,任命高骈为行营都统。那高骈自恃兵力雄厚,为显示自己的手段,派大将张璘率主力南渡长江,拦路横截在起义军面前,摆出了一副决战的架势。
面对强敌,起义军的前线指挥将领王重霸,在初战张璘失利后,倒戈投降,使起义军前线部队失去战斗力,被迫退至饶州。这时正值暑天,有些士兵水土不服,患染疫疾,兵力有所减弱。
张璘得胜后,张牙舞爪地扑向义军统帅部驻地信州城。唐王朝为一举消灭起义军,又调动几路兵马,支援高骈围攻信州。一时,军事形势十分紧张。
黄巢沉着坚定,和各部将士认真分析了敌人的骄横心理,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后,就深入队伍中间,激励士兵战斗到底。
高骈接到张璘战胜的消息后,自以为天下无敌。他联络已改任兵部尚书的卢携,梦想实现左右朝廷的野心。因此,他向黄巢使出谈判诱降的阴谋。
为了争取在最短时间里击败高骈这个劲敌,迅速北上,黄巢决定将计就计,假意与高、张派来的人周旋,表示可以考虑谈判,促使他们更加轻敌狂妄。
高骈得知黄巢愿降,十分高兴。他又唯恐派来助战的各镇军马分了他的功劳,便上奏朝廷,说黄巢之乱即日可平,不需各节度使兵马来援,可打发他们回守各自防地。
唐僖宗此时十分倚重高骈,得到奏章后立刻命各路兵马撤退。黄巢等高骈援军远撤后,立即向高骈下了战书。
高骈知道中了黄巢缓兵之计,恼羞成怒,严令张璘率军进攻。张璘率骑兵匆忙与起义军交战,想一口吞掉黄巢起义军。
起义军早已严阵以待,个个英勇杀敌。唐军不堪一击,被打得丢盔弃甲,溃 不成军。张璘战黄巢不下,一看全军溃退,他自己也急想逃命,被黄巢赶上,手起刀落斩于马下。
全歼张璘军后,起义军士气大振,连破宣州等城。公元880年8月,黄巢指挥大军在安徽采石(今马鞍山市西南)重渡长江北上,兵锋直进到扬州城外五十里。
高骈自付大将张璘已死,各道兵马又散,自己不可能战胜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军,他就龟缩在扬州,拥兵自守,一直不敢出战;同时上表告急,向唐僖宗讨救兵。
唐朝的封建统治者,本来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高骈身上,他们看到高骈都来告急,个个惊慌失措,十分害怕。唐僖宗大骂高骈不应该说大话,吹嘘凭一已兵马就可打败黄巢,把援军调来又调去,结果吃了败仗。
唐僖宗责令高骈迅速出击,以阻挡起义军北上。但高骈被骂后,很不高兴,就假装患重病,拒不出兵。
起义军踢开高骈,顺利北上,沿途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各地农村青壮年踊跃参加起义军,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等有识之士也纷纷投奔起义队伍。
不久,大军攻入河南汝州。黄巢签署讨敌檄文,警告各镇节度使安守本营,不得触犯起义军锋芒,并宣布起义军要打入洛阳、长安向皇帝问罪。黄巢的檄文对瓦解唐军起了很大作用。
各路唐军不敢轻举妄动,各自坐镇观望;唐僖宗更是害怕,竟不顾体面当朝哭了一场。众大臣面面相觑,毫无办法。
公元880年冬,黄巢率几十万大军到达东都洛阳。东都留守刘允章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文武官员开城投降。黄巢起义军胜利进驻洛阳。
洛阳失守后,潼关守将齐克让不断向长安告急。唐僖宗看到形势危急,和亲信宦官田令孜、宰相豆卢瑑计议,由田保荐兵马先锋张承范率神策军去救应潼关。
神策军是皇室禁卫军,由长安的富家子弟组成。他们平时穿着漂亮的军服,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街头耀武扬威,欺压百姓。一听到唐僖宗要派他们上前线打仗,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回到家中,和家人抱头大哭起来。
许多神策军出钱叫一些穷苦人去冒名顶替。唐僖宗勉强拼出二千八百名神策兵,命张承范带领这批乌合之众助守潼关。为了哄骗他们前去,唐僖宗撒谎道:“你们放心,救兵马上就来!”可救兵究竟在哪里,唐僖宗自己也不知道。
公元881年年初,黄巢率先锋部队赶到潼关,向守在关外的齐克让部发起进攻。黄巢骑着骏马亲临前线,极大地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起义军全军欢呼雷动,声震山河。唐军闻声胆裂,上下一片惊慌。
潼关城下,起义军洁白的大旗漫山遍野,一望无际。唐军本无斗志,吓得连夜烧营拔寨,争相逃命。齐克让匆忙率领败兵逃入关内,一些来不及逃跑的残兵四处溃散。
起义军围城攻坚,但因潼关北有奔腾咆哮的黄河拦阻,南有高耸入云的山崖屏蔽,城前又有护城的深壕“天堑”妨碍大军攻城,因此他们一时难以攻下这隘口险关。
黄巢通过当地百姓,很快查到在潼关左面有一条灌木丛生、野藤遍地的羊肠小道。这条小道通向一个山谷,当地人称这山谷为“禁谷”,它能通到潼关背后。但官府向来禁止人们从山谷里通行,这次潼关守军也未派人防守这个“禁谷”。
黄巢立即令大将尚让和林言带领一支轻装人马,翻过这“禁谷”小道,直插潼关背后。等张承范、齐克让得悉,他们慌忙派八百士兵去阻拦黄巢军翻谷时,已经来不及了。
起义军插入敌后的第二天,黄巢指挥大军攻关。附近百姓早恨透了平时欺压他们的唐军,自动聚集一千余人,冒着箭矢疾石,跳入护城深堑,积极协助起义军挖土填壕,使“天堑”变成了通道。起义军很快攻上了潼关城。
当天,黄巢、尚让两路军队前后夹攻,把神策军打得大败。妄想据险死守的神策军将领张承范,急忙乔装改扮,只身逃命。
攻破潼关后,黄巢雄伟地站在城楼上,狂风掀起他的斗篷,吹动他久经风霜的两鬓。面对奔流不息的黄河,黄巢庄严下令: “向京都长安,前进!”
威武雄壮的起义军队伍,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长安迅速进军。沿途唐军听到潼关失守,纷纷倒戈,加入起义军。起义军迅猛西进,野无交兵,攻无坚城,一路势如破竹。
眼看起义军要进入京都,长安城内乱成一片。唐僖宗在大宦官田令孜的辅助下,带着少数亲王、贵妃,由五百名神策军护卫着,从金光门溜出,日夜不停地向成都逃奔。
来不及逃走的文武官员几十人,由神策军首领张直方率领,来到长安城外二十里的霸上,向起义军请降,列队迎接黄巢大军的到来。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誓言实现了。公元881年1月8日,黄巢起义军盔甲耀眼,旌旗蔽天,队伍威武齐整,川流不息地通过春明门,行进在长安街头。载运辎重粮草的车马,千里奔驰不绝,山河为之撼动。
长安百姓兴高采烈地涌上街头,手捧茶水果食夹道欢迎起义大军。黄巢在众将领的簇拥下,出现在雄壮的队列中,人群纷纷向前拥去,欢呼声惊天动地。
大将尚让站在黄巢身旁,向百姓宣讲:“黄王起兵,本为百姓,决不会像唐朝皇帝那样虐害你们。你们只管安居乐业好了。”起义军战士又将粮食、财物分发给穷人。
经过积极筹备,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即位。殿阶两侧,彩旗飘扬,战鼓成行,黄巢命令击战鼓数百下,以代金石之乐。
新政权国号“大齐”,年号“金统”,由尚让、赵璋、孟楷、盖洪、崔璆、朱温、林言、皮日休等组成中央政府,以王璠为京兆尹(首都最高行政长官)。
当天,黄巢又登上丹凤楼颁发敕书,宣布原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一律停职,四品以下的照旧录用。
长安是地主、贵族和官僚最集中的巢窟。为了巩固政权,大齐政府镇压了一批抗拒自首的旧王朝孤臣余孽,并处死贪暴官吏,救济贫苦百姓。
那个迫不得已向起义军投降的张直方,在家中的夹墙内私藏了旧宰相豆卢瑑、崔沆等一百多人,他们密谋策划,妄图待机捉住黄巢献给唐僖宗。
黄巢查明张直方的罪行,将豆卢瑑、崔沆等一网打尽,连同张直方一并押赴午门斩首。
为了维护新秩序,大齐政权严禁军队随意杀人,民间武器一律上交。大量的刀、枪、剑、戟、弓、矢等武器入交国库,起义军在民间的威望大为提高。
新政权的这些措施使长安的社会秩序逐渐安定下来。长安城内呈现了市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大齐政权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但是,义军攻入长安后没有乘胜追击穷敌,致使唐僖宗安然逃入四川,途中得到原宰相、凤翔节度使郑畋的迎候,唐僖宗授予他“诸军行营都统”之职,命他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反击。
郑畋回到凤翔后,刺血发誓要反攻起义军,卷土重来。已投降大齐政府的唐军,在唐僖宗和郑畋的纠合下,趁机倒戈,纠集起来向大齐政权反扑过来。
义军将领尚让带五万兵马开赴凤翔,讨伐郑畋。尚让以为郑畋是个书生,不会打仗,就麻痹轻敌,结果中了敌人埋伏。起义军虽然勇猛杀敌,但一场恶战后,牺牲两万多人,被迫退回长安。
敌军猬集泾原、义武等六镇兵马,从西、北两面逐渐对长安形成包围圈。黄巢估计了双方力量的对比,决定诱敌深入。公元881年5月6日,黄巢率起义军突然撤出长安。
唐军乘虚抢入长安城,到处纵兵劫掠民财,奸淫妇女,无恶不作。长安城一时火光冲天,百姓遭到了一次空前大洗劫。这和起义军进城时井然有序、秋毫无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黄巢军退出长安后并没有远离,而是露宿在长安东郊的霸上,以逸待劳积极寻找战机。黄巢派出的军探侦察到长安城里的混乱情况后,立即报告给黄巢。
黄巢以大将孟楷为先锋,自统全军重新杀进长安。唐军抢了许多财物,无法轻装应战,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损失了近九成人马。六路唐军的指挥官程宗楚、唐弘夫也当场被杀。
起义军回到长安后,严惩潜藏在城中响应唐军的官僚、地主和豪商,杀了一批趁火打劫的坏蛋。被洗劫、残害的长安百姓,热烈欢庆义军反攻的胜利。
在长安外围,起义军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击战。黄巢果断地指挥孟楷、李祥、王璠等将领分头出击,起义军勇猛杀敌,取得了一连串胜利。郑畋苦心拼凑起来的各路唐军纷纷逃命,反围剿全线崩溃。
然而,起义军的几十万大军集结在长安一带,粮食供应日益紧张。
起义军经常饿着肚子打仗,将领们也和兵士一起吃糠菜、树皮充饥。起义军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公元882年春,王铎又任行营都统,率两川、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两处唐军,调泾原、河中、义武等八镇兵马进逼到长安附近,进行第二次合围。
黄巢采用分兵出击的方法,自率西路军打败了邠宁、泾原两镇唐军。
另一路起义军,在尚让率领下向北挺进,一举歼灭了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好几千骑兵,攻下了同州以北的郃阳县(今陕西韩城市西南)。
起义军又勇猛击败夏绥和鄜延两路唐军后,因无粮食和寒衣供应,骤然又遇到一场罕见的大风雪,两万余战士被冻死,战斗力严重受损。
不久,黄巢的重要将领朱温,在其门客谢瞳的怂恿下,无耻叛变,杀了监军严实和大将马恭,率军投降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这使整个军事形势发生了严重变化,义军左翼防线陷于受敌境地。
朱温降唐之后,驻守长安城的黄巢只剩下最后一个据点—华州可守。王铎以皇帝旨意召沙陀族酋长李克用进兵。
李克用几万强悍兵马加入战斗后,原来被起义军打怕的各路唐军气焰又嚣张起来。公元883年2月,在长安东北梁田坡,十五万起义军和包围长安的全线敌军展开激战,义军将士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
可是,李克用的几万沙陀骑兵,加上王重荣、王外存、杨复光等大量唐军,使其在力量上占了优势。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深夜,起义军大将赵璋和几万名战士英勇战死。
公元883年5月,黄巢亲自率军主动进攻敌人后,全军撤出了占领共两年零四个月的长安。他指挥十五万起义战士由陕西蓝田经七盘岭向河南转移。
撤离长安的起义军,以大将孟楷为先锋,率一万多名士兵克蔡州(今河南汝南),移兵北攻,重新活跃在河南、山东等地。
狡猾的陈州刺史赵犨(音抽),在义军进至项城时,故意先用弱兵对抗,后趁义军防备松懈,又以重兵偷袭孟楷营寨。全营义军英勇战死,孟楷被俘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黄巢得悉孟楷的死讯,大怒,把部队驻在激水(今河南商水县),“掘堑五重,百道攻之”,立誓为孟楷报仇。起义军围陈州三百多天,攻城几百次,但始终未克。
唐军利用这段时间重新部署了兵力,李克用带领沙陀兵,朱温统领宣武军,还有忠武、武宁二镇军马陆续赶到陈州附近,向起义军发动总攻。
此时正是多雨季节,连天暴雨,黄巢所驻故阳里营寨全被大水冲走。黄巢 令部队北取汴州,准备从中牟以北的王满渡渡口,渡过汴水,向河北转进。
李克用骑兵追到,向半渡的起义军发动突然袭击。
义军顽强战斗,损失惨重,主要将领尚让又投降敌人。黄巢经过几次恶战后,率领剩下的起义军战士一千余人,突破敌兵重围,向山东方向撤退。公元884年7月13日,黄巢在泰山东南狼虎谷被唐军包围。
追敌逼近时,黄巢对部下说:“我举师起义,立志推翻唐朝廷,决不投降。
黄巢最后慷慨赴死。黄巢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他消灭了历史上存在六百多年的门阀士族,第一次提出“均平”的战斗口号,猛烈冲击了封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