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文学脚本《马石山上》

[复制链接]
whitaker 发表于 2023-12-9 15: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区牟平县,有一座马石山。抗日战争时期,在这座山上发生了一件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英雄们的壮烈故事。

当胶东半岛沦陷在日寇魔掌里时,英勇抗日的八路军领导当地的人民,开展卫国斗争,给予日寇重大的打击。

1942年的冬天,日寇头子冈村宁次纠集了三万多人,对胶东半岛开始进行冬季大“扫荡”。

东起东海岸,西到胶济铁路,南起青岛,北到烟台,日寇以密集的队形,构成了一个方圆千里的大网,从四面八方往胶东半岛一处拉缩。

黄海和渤海海域,停着敌舰,他们封锁了海口;胶东半岛的上空,盘旋着敌机,在投弹扫射。

地面上,伪军在前面引路,日寇队伍随后,把每条山沟,每条河流,每个村庄,每丛树林,都像梳头一样地梳过。

白天,日寇到了哪里,就在哪里插上“膏药旗”,任意杀人抢劫。

晚上,满山遍野燃起一堆堆的野火,拉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火网;几天之后,这个“网”就拉到了马石山。

凶恶残暴的敌人妄想把胶东抗日军民统统拉到马石山上一网打尽。但是敌人的计划失败了。英勇的胶东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突破了敌人的火网,跳到网外去打击敌人。

可是还有一部分没来得及跳到网外去的地方工作人员和当地的妇孺老弱,被包围在马石山上。

11月24日的深夜,这是胶东人民永远忘不了的日子。日寇的队伍密密层层把马石山团团围住,无数支机枪的枪口对着马石山,只等到天亮就要血洗马石山。

被围在山上的人们,心里都像油煎一样,这一夜如果不能突围出去,明天就要遭到敌人的毒手了。

在这混乱的人群中,那高高的岩石上出现了十位壮士,他们叫老乡们不要恐慌,大家组织起来突围。人们见了这十位英勇的战士,就像看见了亲人一样地扑上前去。

原来这十位战士是八路军五旅某团的一个班。他们奉命到东海去执行一个联络任务。在他们出发的时候,并未得知敌人要“扫荡”的消息。

当战士们完成任务、在回来的途中,敌人的“网”卷过来了,他们不知不觉地就被拉到了“网”里。

这时,一个粗短身材的健壮青年—班长,站在一块大青石上,他激昂地向战士们发出了保护老百姓突围的号令。

班长又鼓励战士们坚决要下到底。战士们都高举着拳头,坚决表示愿意为了人民牺牲自己!

这时候,战士们的身旁已经围满了人。他们听了战士们的话都感动得流泪。

人群中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抱着一个小孩子,流着泪走到班长跟前,要求战士们报一报自己的姓名,好让老百姓永远记在心里。

战士们立即开始把乱嚷嚷的人群组织起来,将年轻力壮的和老的小的掺和在一起,互相照顾。

人群中有二三十个民兵,向班长要求战斗任务。班长就命他们担任掩护撤退的任务。

突围的组织和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班长看了看站在面前那黑黝黝的一大队人,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于是他又进行了一次动员和检查。

班长望了望天空,参星已斜挂在西方,时间是不早了。他把枪一举,招呼战士们往下冲。

十位英雄立刻像猛虎一般沿着山谷往下冲去。在英雄们的后面,紧跟着一条长长的寂然无声的人群。突围开始了。

敌人烧的野火,一堆接一堆地在山的四周燃烧。十位战士从山上弯着腰飞似的冲下山来。

战士们冲到离火堆不远的地方,在一条水沟里停下。

那时战士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火堆旁边的敌人,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烤火,有的已东倒西歪地睡着了。

有火光照耀着是不利于突围的。班长很快地把棉大衣脱下来,砸开了冰,把它放在水里浸湿。接着抱起浸湿的棉衣,猛然朝正前方的火堆扑去,迅速地扑灭了火。


他随即端起轻枪机,向敌人猛扫起来。战士们奋勇地杀开了一条血路,滚滚的人群像一道冲破了堤坝的洪水似的冲了出来。

日寇被这个突然的打击弄昏了,他们慌乱地叫着,躲在草堆里,盲目地乱打着枪。就在敌人混乱的时候,我们的英雄战士带领着一千多个百姓,安全地突围出来了。

本来战士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可是山上传来一阵阵呼爹唤娘的声音,还有不少人落在后面,等待他们去援救。

班长把枪一摆,喊道:“同志们,冲回去!”十位战士又如猛虎一般地在敌人激烈的枪声中,冲回山上去。

约莫过了半个钟头,战士们从另外一个地方冲出来了。这一次,又带出了将近一千个人。

但是,这时敌人已经有了准备,当突围队伍冲出一多半的时候,敌人集中火力把这支队伍打乱了。结果有一半人又被迫退回山上。

天快亮了,突围出来的人各自寻找自己的亲人,有的不见了爹娘,有的不见了妻儿,哭声牵动着英雄们的心。

班长看到了这种情形,心想:如果不把山上的人都救出来,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兄弟、姐妹······要遭到日寇的残酷屠杀了。他大声地问着战士们,有没有勇气再冲回山上去?

班长转过身来,关照老乡们赶快疏散,免得再遭遇敌人的残害。

人群中出来了一个民兵队长,紧紧拉着班长的手,他保证负责去疏散群众。同时,大伙都劝战士们不要再冲回山上去。

班长没有接受他们的劝告。他一转身,带领战士们又顺着原路冲回去了。老乡们一阵心疼,不由流出泪来。

突然,人群中走出了几十个民兵,他们追上战士们要求一起冲回去。班长坚决地拒绝了,说人多目标大,反而不方便,让他们在山下埋伏下来打接应。

东方渐渐发白了,等候在山下打接应的民兵,眼看着战士们生龙活虎般地冲进了火网。没过多久,只见从撕碎的“网”口里,冒出了一片黑黝黝的人群,但是没有看到英雄们出来。

这时候枪炮声空前地激烈起来,敌人的人马到处都在乱嚷嚷地调动,加紧缩小了包围圈。

当战士们第三次掩护着五百多个百姓突出重围的时候,他们自己却被敌人的猛烈火力压在一条山沟里了。

英勇的战士们冲了三次都没有冲出来,还有两个战士负伤了。

敌人的队形越来越密集,炮火越来越猛烈,看来要从这边杀出去是不可能的了。班长带着队伍,顺着山沟向山的另一边转移。

山那边,敌人也开始了攻击。迫击炮满山爆炸,到处腾起一朵朵的白烟;枪声像台风一样地狂叫;敌人从四面八方向山上围攻。血战开始了。

战士们看清了这种形势,知道一场激烈的战斗立刻就要发生。班长鼓励着战士们,战士们更显出坚强不屈的精神。

战士们爬上了山腰,就在那里向敌人开着机关枪,吸引敌人的兵力,让群众有空隙突围。

敌人的队伍,像一群出阵的蚂蚁,一片一片地向战士们的阵地拥过来,又一片一片地倒下去;阵地前沿留下成堆的敌人尸体。

山腰里的战斗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敌人越来越多地被吸引到这边来了。被围在山坡上的老百姓,趁着机会从敌人的空隙里一批一批地突围出去。

这时,战士中已有两个牺牲,三个负伤。敌人从三面冲上了山腰。战士们背着负伤的同志,摘下了死者的枪支,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山顶。

山顶上有道石围子,战士们就凭着这道石围子来抵抗敌人。几架“红膏药”飞机低低地贴着山巅盘旋。炸弹一颗颗地丢下来,浓黑的烟雾笼罩了山顶。

在隆隆的爆炸声中,班长大声地警告着战士们,不要只顾头上的敌机,更要注意下面的敌人。


敌人又冲上来了。这时石围子上没有一丝声息,敌人以为八路都被炸死了。

当鬼子们冲到围子面前的时候,围子上的手榴弹、轻机枪猛然响起,轰隆轰隆······鬼子被打得鬼哭狼嚎,跌跌撞撞地溃退下去。

接着,敌人又开始了炮击,炮弹一颗接一颗地在围子前后爆炸;敌机转着圈向围子扫射。

突然飞来一颗炮弹,在机枪手的身旁爆炸,机枪手倒下了。

班长急忙把机枪手抱住。机枪手在班长的臂弯里用力睁开眼睛,说了一句话,便壮烈牺牲了。

班长的左臂也受了伤,血向下淌着。他咬着牙,从机枪手的身底下抽出机枪架在围子上,向冲上来的敌人扫射。

突然机枪不响了,子弹打完了。班长站起身,看看围子里的伙伴,活着的只有五个人了,他们身上都淌着血,头上流着汗,不停地向敌人射击。

班长看看山下,山下的村庄都在冒烟;山下的日寇像蚂蚁一样地往山上拥。

他看着山坡上的敌人,用机枪满山遍里地扫射着逃难的人群。英勇的人民用木棍、石块和敌人展开了搏斗。

班长突然全身一震,他精神百倍地喊道:“同志们,敌人冲上来我们用石头砸!于是,战士们用石头伴着手榴弹,居高临下,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冲锋。

战场上暂时沉寂了一会儿。班长趁着这一空隙检查了一下,所有的子弹都打完了,只剩下两颗手榴弹。这时,英勇的战士们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战士们拖着流血的身体,把机枪、步枪在石围子上统统砸碎了。日寇的冲锋又开始了。鬼子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围子冲来。

眼看领头的一群鬼子兵快要冲到围子跟前了。班长一纵身,把一颗手榴弹向鬼子群里扔去。

这时,战士们一齐站起身来,五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班长把最后的一颗手榴弹揭开盖,拉出了弦,喊着雄壮的口号。

伴随着雄壮的口号声,手榴弹也响了,响声震荡着马石山巅,英雄们完成了光荣的任务,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后来,当地的人民把英雄们的遗体用最好的棺木装殓起来,安葬在松柏苍翠的马石山上。

巧手的石工用最好的石头,把英雄们的伟大的形象雕成巨像,屹立在蓝天白云相烘托的马石山上。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纷纷从很远的地方赶到马石山来,满怀虔敬地给英雄们扫墓。

老人们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们叙说着英雄们的壮烈故事,教育孩子们学习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精神。

英雄的巨像昂着头,挺着胸,微笑凝视着辽阔的祖国山河,凝视着解放了的土地和快乐的人民。他们没有死,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12-19 1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