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文学脚本《老支书的故事【续】》

[复制链接]
whitaker 发表于 2023-12-9 1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就要到了,黄花峪的干部和社员为了夺取明年更大的丰收,抓紧冬季积肥,干得热火朝天。

有个社员说了句“过春节做粘糕、蒸馒头用的煤还没买呐”,老支书一听,心想这是群众一年一度过节的习惯,咱们干部得考虑这个问题。

老支书和陈队长研究后,陈队长向大伙说:“等积肥任务完成了,队里专派一辆大车到城里去拉煤,到时一定让大家都生上火炉。”社员们听了都很高兴。

到了腊月二十八,积肥任务胜利完成。谁知社员们歇工回来时,天却下起了鹅毛大雪。

一夜工夫,平地二尺雪,十里一片白,大雪屯住了门窗,阻塞了街道。老支书清早起来见封了路,心里琢磨着今天怎样进城运煤的事儿。

他一路扫雪,往陈队长家去,恰好陈队长也走过来了。一见面陈队长就说:“这么大的风雪,大车没法走,看来今天不能拉啦,得跟大伙解释一下。”

老支书笑了:“是呀,下这么大的雪,咱不去拉,大伙不会有意见。可是咱干部要为群众服务,就得想出个办法,让大伙把这个春节过得欢欢喜喜。”

陈队长听老支书这一说,想了想,决定改用五辆小车去运煤,他亲自带四个棒小伙一起去。老支书说:“你喊三个人行了,我算一个。”陈队长不赞成。

隔不一会,老陈转回来了,身后紧跟着四个棒小伙,一色都是新培养出来的干部。陈队长说:“你这一带头不要紧,他们都不派社员了,都要自己去。

老支书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一个劲地点头。大伙劝他推煤就不必亲自出马啦。老支书想了想,说:“行。我帮你们操持操持车子。

五个干部跟着老支书刚把车、麻袋集中到大队部,忽然闯进来一大群社员,嚷嚷着要一块干。老支书要大家先回去吃早饭,该谁去等会再通知。

谁知等大家吃完早饭,院子里的小推车早没影儿了,干部们一个也找不到,不用说是争先走啦。社员们只得又感动又惋惜地直跺脚。

这会儿,老陈带着四个干部,已经快走到一里远的河边上。他们动身的时候,没去惊动老支书。

雪下得又急又大,像有个大面箩往下筛,狂风呼呼地怪叫,哪儿是地,哪儿是沟,全都看不出来。陈队长他们推着车子,顶着风雪往前摸索。

前面是一条大河,这几天结了冰,白皑皑的雪把河槽子铺平了,跟两岸一般高低。走在前头的小伙子啥也不管,推着车子一直朝前闯,准备跑冰过去。

陈队长连忙喊住他:“嗨,慢着点儿,这冰冻得不厚,硬闯可不行。”一面停下车子,沿河岸走来走去,找过河的道儿。

忽然,他发现一条雪道,曲里拐弯地穿到岸那边。向前望去,影影绰绰有个弯腰躬背的人。可以看出,那人弯过来绕过去费了许多周折才踩出这道儿。

陈队长大声喊:“喂!这冰结实不结实啊?”那边的人直起腰答话:“等一下,等一下啊!”大伙一听全愣住了:“呀,是老支书!他又抢先了!”

没错,河那边的正是老支书。他手拿扫帚在冰上扫道,眉毛胡子上挂满了冰珠子。扫完最后一段,老人家搓搓手,朝这边喊:“过来吧,这道儿牢靠。”

五辆小推车,在老支书踩出来的雪路上,顶着寒风向前滚动······

当天傍晚,十大筐煤球堆在大队部的院子里,积雪放着光,煤球也像放着光,黑白分明。社员们背着篓子、麻袋,说说笑笑来领煤球。

老支书拿一个麻袋,先装好小半袋煤球放在墙边。他告诉会计,这是为五保户刘二家留下的。

老支书生了个火盆,叫推煤的人烤着,一面和他们商量,等社员们把煤球分够了,再轮到干部分。大伙一致同意。

这时,院子里有人嚷开了:“来,大娘,先给你称!”老支书往窗外一瞧:啊,是老伴来领煤球了!他忙将老伴叫住,给她使个眼色,叫她到里边来。

大娘走进屋里,见墙边放着一袋煤球,以为是分给自己家的。老支书朝她摆手:“你先别嚷嚷!”大娘莫名其妙,只好不吭声。

外边有人在喊:“干部家怎么不来领呀?剩不多了。”老支书走出去说:“别留,别留,先给社员分,干部靠后点儿分。反正明天还要推第二趟。”

一听还要推第二趟,大伙又围上了: “这回该让我们去啦!” “咱先把车子推走,省得干部又不声不响跑了。”他们喊叫着,把车子、箩筐全往家里弄。

煤球都分完了。陈队长他们也把身子烤暖了,老支书说:“大家都回家休息吧,明天推不推,咱回头再商量。”干部们说:“不用您操心,咱会解决的。”

大娘看人都走净了,抓起墙边的麻袋也要走。老支书望望四个新干部的背影,高兴地说:“都是好苗子哪!好不容易把煤球运来,全分给社员了··....”


大娘说:“明天再推一趟,不就全有了?”老支书抬头望望:“这大雪漫天的,还让干部拼去?不!”大娘笑了:“那派别人呀,不都抢着去吗!

老支书摇摇头:“光为几个干部,大年三十还让大家去辛苦?依我看,只要社员过节圆圆满满,干部家不生煤炉子,心里也是热乎的,他们能想得开。”

听他这一说,大娘急得跺起了脚:“嗨,你今儿怎么啦?别的干部都没分煤球,你这个头头倒先留下了。谁让你这么做的?快把煤球退了,我可不能要!”

老支书望着老伴,心里高兴,却没有露在脸上,故意拍打着脑门子说:“嗳,我倒想起来了,刘二哥还没分到。咱们给他送去,好不好哇?

大娘已把煤球当成一块病,只要化消了,怎么办她都没说的,眼下一听五保户没分到,更埋怨老支书大意疏忽,便一边数落着,一边陪同老伴来到刘二家。

刘二拄着拐棍迎住他俩,感激地说:“刚才小丫传话,说老支书把煤球给我留下了,怎么还亲自送来呀!”大娘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老伴对她用了一计。

可是她没有生气,反而觉着自己又跟老支书做了一件好事,心里很愉快。老两口帮刘二安置下煤球,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高高兴兴地回去。

春节过后,老支书和陈队长到县里去学习。队里的工作交给副队长。临走时,老支书向副队长又交代一番。

老支书在县里学习了两个月,黄花峪不断有人来探望他。来的人都买一包东西回家。老支书心里很乐:去年队里夏秋双丰收,社员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

有几个年轻人跟副队长进城买自行车,找老支书给他们当“参谋”。老支书一向对大伙的事情很热心,当然乐于帮忙,便这家那家地带他们跑车子铺。

小伙子们每人买下一辆新车。副队长撺掇老支书:“你也买上一辆吧!”老支书笑了笑,没说什么。

副队长和几个热心的小伙子回村后,又特地去说服大娘,要她给老支书买辆车。大娘想起老伴常年在外面跑,有辆车子确实方便,便答应了。

大娘拿着分红的钱,亲自赶到县城,把老支书拉到百货公司,给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

学习结束的当天,老支书骑车回到黄花峪。这时正是春耕季节,满地里热火朝天。老支书看着忘了路途疲劳,兴高采烈地跟每个人打招呼。

他没顾上回家,径直往田头找副队长,想了解队里的情况。可是接连跑了好几个地方,也没找着,问问社员们,都说在办公室。

老支书跳上车,一口气蹬到大队部。果然,副队长正趴在桌上忙着,一见老支书便笑着招呼:“知道您今天回来,我写个通知,让干部晚上来开会!

老支书拿起通知看看,不以为然地说:“找干部来开个会,告诉一声就行了,又何必写通知?”副队长随口回道:“郑重其事,这才够意思。

话刚落音,会计进来把一叠通知往桌上一放,说:“往林场的路太湿,没法骑车,等晌午道儿干了再送吧。”副队长说:“行,那就先送本村的吧!

副队长写完通知,对老支书说:“走,去检查检查工作!您的车子呢?”老支书反问:“在村里转转还骑车?”副队长道:“那咱就一边走一边说吧!

走了一段,迎面来了一队拉粪的大车,副队长指着那辕骡说:“这是二队上集市换来的,走相不错吧?将来要是都换成一色的大骡子,就更够意思了。”

车队“咯咯噔”过去,从车尾上抖下一堆粪来。副队长又说:“这车帘全要散啦,将来干脆打一溜新的。”老支书摇摇头说:“修修不是还可用嘛。”

前边是小学校,老支书看见先前的草屋顶换上了新瓦片,门墙上还新做了一块大牌子挂着。副队长手一指,得意地说:“看,这么一修整,够意思吧?”

老支书却端详着那块牌子自语:“是一块整板子做的,多可惜呀!副队长正要解释,在操场上玩耍的几个学生跑来把他们围住了。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吵开了:“大队长,多会儿给我们安一副新球架呀?”“铁的比木头好,人家县中的那个多够意思!”副队长边走边答应。

他们来到保管室,老支书听到了锯木的声音,往里一瞧,见木匠组正忙着干活,说是给大队部打两张办公桌。老支书一愣:啊,在桌子上办公?新鲜!

他要副队长让木匠停手,将木料作别的用场。副队长有点犹豫:“都是给学校做凳子剩下的材料,办公室嘛,有两个像样的桌子多够意思·····.”高

老支书接连听了好几个“够意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要纠正这种讲阔气的大少爷作风,首先要教育干部。于是要副队长马上通知干部会改期。

老支书跟木匠组商量,要他们把打办公桌的木料改成两副车架。木匠为难地说,有了车架,没有轱辘,也用不上呵。老支书笑笑说:“那可想办法。

老支书回到大队部,见陈队长也赶回来了,话题自然落到眼下讲气派的事儿上。老陈听了很有感触:“是啊,损耗几个钱事小,丢了艰苦传统是大事。”

老支书眉间结起了大疙瘩:“生活提高了,好使、好用的也有了,是让这些推动我们朝前,还是往后呢?”想了想,他咬一咬牙:“这坏根子一定要挖掉!


这晚上,老支书学了文件,反复领会“勤俭建国”、“勤俭办社”的重大意义。他感到,由于思想上放松,让人滋长了“够意思”的苗头。

他读着想着,起身走出房,动手把自己那辆自行车的轮子拆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副队长到了保管室,进门就瞧见两辆崭新的小推车,冷不丁一怔。木匠告诉他,这车架用的便是打办公桌的料,车轱辘是老支书送来的。

副队长低着头不吭声,老支书说:“现在突击运肥,先把车上的轮子借来用用,将来可以再装上去。咱们有了车得能上能下,可不能骑上就下不来!

说着,他精神一抖地推起车子:“这才是咱们真正的办公桌。走,跟社员一块儿推粪去。要破队里讲气派这股风,得由干部先来带头!

社员们知道了两辆新车的来历,都围拢来看。老支书讲了“勤俭办社”的道理,又说要为国家多打粮食,这才是真正的“够意思”!

经历这件事后,老支书想得更多,看得更远,他向靠山坡的几个支部提了个建议:联合举办夜校,通过学习,使大伙的觉悟进一步提高。

建议获得一致赞同后,立即行动,由陈队长到镇上的中学去请一位新来的女教师上文化课,讲解时事,进行辅导。

女教师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觉得自己刚从学校出来,这是为大伙多做一些事情的好机会。她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为讲习班准备讲课内容。

这天晚上,女教师沿小河向靠山坡夜校走去,没走多远,前边传来“吭哧吭哧”的声音,仔细一看,是个老人背着只畚箕正朝这边过来。

“老师,等一等。”老人一边喊着,一边把一畚箕石头填下水沟,然后弯下腰又把石头像排队似的一块块摆好,最后说:“行啦,蹬着石头过来吧。”

新来的女老师不认识他,连忙上前说:“谢谢您,大伯。”老人笑着答道:“这地方平时晚上没有人走。夜校办起来,人多了,摸瞎就会踩到水里。”

女教师知道了老人也是要去听讲课的,一路有了伴儿,心里更是高兴。他们一前一后迈开大步,不久便到了。

课堂里挂着两盏汽灯,明晃晃的。社员和干部熙熙攘攘来了很多。靠山坡大队书记向大家作了介绍后,女教师就站到讲台前开始讲课。

女教师看到这么多的干部和社员来听课,很受鼓舞。望着刚才同来的那位老人聚精会神的样子,她讲起来分外带劲。

讲完课,几个姑娘要送女教师回去。女教师想着她们明天要搞生产,硬是不让送。但是,当她走了一段路,望着茫茫的野地,四周黑沉沉的,不禁有点害怕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刚才和她同路来的老人已从后面追了上来。女教师以为老人也是住在镇上的,正好就个伴儿,便一路走着,一路征求他对讲课的意见。

老人先讲起今天听讲后的感想,说这堂课给庄稼人开了心界,使大伙认识到,生产不能光为个人,也不是光为自己的小家,而是要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女教师高兴了。可是老人接着便开门见山提了意见: “这一课讲得还不够生动,略有片面,这是个缺点。”

老人说:“你只讲我们支援什么什么国家,没有讲别人的斗争也支援了我们,这符合国际主义精神吗?

女教师恍然大悟,对呀,世界人民的斗争从来都是互相支援的,自己讲的时候怎么偏忘了。两人走到镇口要分手了,老人又勉励她讲课要多结合实际。

第二天,女教师把这事告诉了校长。校长问明老人的模样,说这准是黄花峪的老支书,准是他怕姑娘在乡下走夜路担惊受怕,特地来伴送的。

女教师听了很感动,决心要把课上好。过了两天,正好是星期天,忽然有个大娘来找她,进门就说:“是老支书叫我来的,他让我给你讲点实际事儿。”

大娘讲了很多,说她解放前曾在一所“慈善堂”里做苦工,亲眼见过帝国主义怎样迫害中国百姓,她自己怎样饱尝被剥削压迫的痛苦…………

大娘刚走,又来了一个中年人,进门也说:“黄花峪的老支书叫我来跟你聊聊,向你提供点讲课的材料。”

从谈话里,女教师知道这人参加过志愿军,在上甘岭和敌人面对面拼过刺刀······渐渐地,她备起课来,就有了很多具体化的事例。

经过两次交谈,女教师很受启发,她还主动去找社员群众谈心,进一步充实接下来讲课的材料。

女教师第二次去靠山坡上课时,老支书派了一个女青年来接她。女青年说,老支书今天套车去拉化肥,怕赶不及来听课了。

女教师今天格外兴奋,一路上走得特别快。她走到课堂门外,迎面碰上那个大娘。大娘身边伴着一群妇女,也是来上夜校的。


紧接着,那位复员回乡的志愿军也带来了一批小青年。他们进门就说,老支书推化肥刚回队,正在动员人来听课呢。

不一会儿,老支书果然带着一批社员赶来,课堂里挤得满满的。女教师这回准备的内容很丰富,讲得很生动,大伙个个聚精会神地听着。

课刚讲完,女教师被团团围住,社员们向她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想知道这国家离黄花峪多远,有的问那国家种些什么农作物。

女教师从容地一一回答,答不上来的问题便记下来,准备下次解答。一直到汽灯里的油快要干了,人们才慢慢离去。

课堂里只剩下老支书,女教师心里一热,说:“老支书,你白天去拉车,晚上还发动群众来听课·····”老支书却说她今天讲得好,让大伙长了不少见识。

女教师坚持要老支书提点意见,老支书说:“我建议你多到田头,也到社员屋里走走,先做农民的学生,再做农民的老师,一定可以把课讲得更好。”

临走,老支书又像第一次那样,要送她一段。女教师说不用,老支书说:“再送你这一趟。下次,你就自己来自己去吧!

女教师默默地点着头。突然,她站定下来说:“老支书,您别送了,今天就让我一个人回去吧!”老支书笑了笑:“好哇,你尽管大起胆子向前走!

女教师走了一段回过头来,只见老支书的身影,映在夜校射出来的汽灯的光芒里,显得分外的高大。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12-19 18: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