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文学脚本《一级英雄杨连第》

[复制链接]
whitaker 发表于 2023-12-9 17: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四九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野战部队包围天津。在炮火纷飞的路上,受尽苦难的制鞋工人杨连第和他的弟弟拉着满车弹药,走在民工队伍的最前头。

天津外围的国民党匪军据点一个一个地被肃清,天津就要解放了!杨连第看着胜利的红旗和一队队威武雄壮的人民子弟兵,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想起在旧社会当童工的苦难生活,激动得热泪盈眶。

杨连第知道,解放军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队伍,穷人要翻身,去当解放军。天津解放后,他毅然告别父母、妻子和儿女,离开自己的家乡北仓镇,参加了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

部队里指导员给大家上政治课,讲革命人生观,谈革命形势。平时,指导员也常找杨连第谈话,使他很快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不久,连队接到修复石门车站到北戴河铁路线上桥梁的任务。部队开到了七十六号桥。大家白天灌混凝土,晚上浇水,干得热气腾腾。

浇完混凝土就是移梁。原来,下行线的一孔钢梁被炸毁了,得把上行线的钢梁移上去,才能保证一条线路先通车。当时没有起重工具,移梁是个大困难。大家都焦急地望着杨连第。

杨连第经过不断观察,终于想出了办法。他领着战士们在钢梁底下搭起枕木垛,用短钢轨撬起钢梁,再往上垫枕木,这样一点点起高,把钢梁顶起来放在钢轨上,然后抬上平板车推到下行线来。移梁、架梁的难关被克服了。

大家称赞杨连第,指导员也鼓励他。杨连第不由得心潮起伏,他想起旧社会自己做过多少事,出过多少力,但换来的是饥饿、打骂。今天,他深深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迅速发展着,铁道兵部队提出了战斗口号:“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一九四九年六月,杨连第所在部队接到南下修通陇海路的命令,杨连第和战士们立即出发了。

为了解放大西北,必须修通陇海路。要修通陇海路,就要修好八号桥。这座桥高四十五米,横跨在两座山中间,十分险峻。上级领导将修复任务交给杨连第所在的团,要求三个月内完成。

团首长作了动员后,带着杨连第等几个架子工到八号桥观察地形。只见山陡水险,五座遍体鳞伤的桥墩像古塔一样孤零零地矗立半空,高得真惊人,难怪人们说:“八号顶,八号顶,失足摔成饼。”

住在附近的一位老汉问杨连第用多少时间修好?杨连第说:“三个月!”老汉惊讶地说:“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修了两年也没修好哇!你们用什么机器修?”杨连第握紧双拳,有力地一挥说:“两只手!”

那位老汉摇着头走了。战士们和架子工都在冥思苦想:这五个桥墩已被炸得高低不平,必须登上墩顶去把高的铲平,低的补齐,才能往上架梁。当前第一个大问题是怎样才能登上这一望就要头晕的墩顶。

杨连第整天在桥墩旁打转。桥墩的四面虽然都是平光光的,可是,向阳的一面,上下每隔三米就有一块铁夹板突出来。他想来想去,感到只有这些铁夹板可以利用。

杨连第在连队召开的会上提出:做一个带钩的杆子,钩住铁夹板,顺杆往上爬,搭“单面云梯”登上去。有的同志担心太危险,杨连第说:“只要多加小心,又有上级和同志们帮助,一定能行。”

上级机关对杨连第提出的办法进行了慎重研究。这时,前线捷报频传,桥旁不断地走过一群群俘虏。堆积如山的棉衣急待运往前方,兵站上的同志接连催问什么时候通车。

为了稳妥起见,杨连第又多次察看墩面的铁夹板,发现每块铁夹板上都有几个小圆眼。他想,把钩子套进圆眼里,顺杆爬起来就保险多了!他找来铁工班的同志商量办法。

铁工班的同志热诚地和杨连第一起研究铁钩的样式。经过几天试制,终于打出了一种登高用的带钩杆子。

试验开始了。附近几十里地的老乡都来观看。杨连第迎着阵阵山风,举起长长的带钩杆子,钩住第一块铁夹板,矫健灵活地顺杆爬了上去。


参加登高的其它十七位同志紧紧地跟着杨连第,给他传递竖杆,然后又将横杆绑上去。杨连第一面登高,一面鼓励战友:“同志们,小心着点,站稳脚跟!”

云梯一节一节地升上去,人影越来越小了。登到离地面约三十米时,铁夹板稀少起来,相隔距离也长了,带钩杆子够不到了。

杨连第十分镇静,他想了一会,喊着叫底下的同志挑一根最细最长的杆子,绑上铁钩递给他。

杨连第接到长杆子一试,还是够不着。于是他伸出另一只手,轻轻按住那光溜溜的水泥墩面,然后跷起脚来,只用两只脚尖踏住一寸宽的铁夹板,再将长杆往上钩。

这时,现场上静得没有一丝响声,大家进住气望着杨连第一点点地把钩子往铁夹板的圆眼里套,心里在想:这是什么样的险工啊,不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能够做到吗!

杨连第胆大心细,终于把钩子轻轻地套进了圆眼里,他喊了一声:“同志们上啊!”随着把身子一纵,轻巧地爬了上去。下面的同志也奋力地向上爬。

杨连第他们快登到墩顶了,突然,又遇到了新困难:一块比墩身大一圈的墩帽拦住了去路。墩帽上面还有一对铁夹板,可是笔直的长杆不能拐弯,够不着上面的铁夹板。

杨连第仔细端详着从墩顶上搭拉下来的一条炸坏的钢轨,便从腰里解下随身带着的一条绳子,抓住一头用力往上扔过钢轨,让另一头垂下来。然后他抓紧绳子,双脚蹬着墩面,向上一纵,登上了墩顶。

没多少时间,八十二根脚手杆全部绑完,一面胜利的红旗插上墩顶,迎风飘舞。顿时桥上桥下一片欢呼,同志们喊口号,敲锣鼓,整个山沟沸腾了。杨连第站在高空,挥舞红旗,心情无比激动。

团长亲自将红花挂在登高英雄们的胸前。这时,人群中又出现了那个老汉,他惊喜交加,捋着胡子叨念着:“你们是神兵!这是天梯!我活了八十多岁,头一回见到哪!”

接下来是铲平桥墩。只有把五个桥墩都铲平了,才能架起桥梁;其中二号桥墩工程最艰巨,坑坑洼洼,比其它桥墩高出很多。要在十天内铲平,实在困难。杨连第和同志们锤打了一天,只留下几个大大小小的印子。

杨连第又和同志们一起商讨。最后他提出用土药爆破,一块一块往下掀。上级同意试一试。这天,下着小雨,杨连第和班长踩着云梯,一步一滑地爬上了二号桥墩顶。

他们打好三个炮眼后,班长拿着雨衣给杨连第遮雨,杨连第俯下身子把土药信管安好。

药力有多大?他们不知道。万一连墩帽都崩下去,就有生命危险。班长要杨连第先下去,杨连第催班长快走。两人推来让去都不走,杨连第只得点燃信管。

杨连第和班长隐蔽在云梯旁的一块木板下。突然“轰!轰!轰!”三声巨响,桥墩剧烈颤动,黑烟笼罩墩顶,大小灰块“乒乒乓乓”地砸在木板上,云梯震得直摇晃。

等水泥块刚刚落完,他们两个就一起爬上了墩顶。一看,水泥已掀掉了一块,药力不算太大,只要多加小心,是可以继续爆破的。

试验成功了。连长动员全连大部分同志,一个接一个地上墩顶打炮眼,由杨连第只身担任装药、放炮。

风雨不停,杨连第浑身被淋得透湿。他的眼睛熬红了,脸熏黑了,耳朵震聋了,但仍然坚持着。团首长亲自前来劝他休息,他却笑笑说:“上下换班耽误时间,我比较熟悉了,能坚持到底!”

杨连第在风雨里坚持战斗三天三夜,在三米宽的墩顶上爆破了一百多次,这要有多大的革命毅力啊!同志们热情地赞扬他。杨连第微笑着说:“为了解放全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也是应该的!”

登高和爆破两大难关被突破了,整个部队立即行动起来,不分昼夜地突击架桥梁。在杨连第精神的鼓舞下,终于提前二十天完成了修复八号桥的艰巨任务。


“登高英雄”杨连第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军、全国。一九五O年,杨连第被光荣地选为代表,去北京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临行时,同志们一致嘱托他:“代表我们向毛主席问好!”

十一月,初冬降临,美国侵略者把侵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杨连第和他的战友们坚决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列车冲过鸭绿江,迎着风雪,在朝鲜的土地上飞驰着。

车厢里,杨连第幸福地回忆着在首都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情景,毛主席啊毛主席,你是我们的大救星!他想着想着,终于鼓足勇气对坐在对面的班长说:“请组织上好好考验我,我要争取入党!”

天快亮时,列车到达一个车站,再往前去铁路不通了。部队下了车。只见站台残缺不全,到处是炸弹坑,被炸坏的车皮和钢轨扔了满地。妇女们正在赶修铁路,支援前线。

当志愿军战士路过时,几位朝鲜老大娘紧紧地拉住战士们的手,说着战士们听不懂的话。可是从她们的眼睛里可以看出心情是多么激动呵!杨连第万分愤慨地说:“大娘,中朝人民心连心,我们一定狠狠打击美国侵略者!”

部队刚刚住下来,第三次战役就打响了。前方需要大批粮食弹药,可是沸流江大桥已被炸断,列车无法通过。上级限令七天修复大桥。刚填过入党志愿书的杨连第, 当夜就带着一个起重组来到江边观察。

敌机在头顶上盘旋,现场上一片漆黑。杨连第他们借着微弱的星光,冒着满天雪花,在江水里用起重机一点一点地起钢梁。

两个黑夜过去了,工程只完成十分之一。杨连第心急如焚。摸黑看不见,白天太危险,怎么办呢?早晨,部队回驻地休息了,他却爬上一个小山头,观察着现场。

杨连第看着炸断了的沸流江大桥,看着堆积在江北岸的枪枝弹药,心想:“这些都是前方急需的军用物资,却在这里运不出去。如果不赶快修好大桥,怎么对得起前方战士和祖国人民呢?”

从敌机的空袭规律里,杨连第发现每次空袭中间有一段间隙时间,只要抓紧这段间隙时间抢修,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于是,他带领八个同志,登上桥墩紧张地干起来。

忽然间,四架敌机飞到大桥上空。杨连第赶紧指挥战士们分散隐蔽。等到敌机俯冲下来,杨连第就抓住一根绳子,从十五米高的桥墩上滑下去,跑进了防空壕。

就这样,敌机来了,杨连第和战士们就隐蔽;敌机 一走,他们又抓紧时间干起来。有一天,当敌机围着江桥象苍蝇般地乱转时,我们的高射炮“咚咚咚”一阵急射,一架敌机立即拖着黑烟倒栽下去。

战士们见敌机坠毁,个个兴高采烈,他们胜利的信心增强了,工程的进度更快了,沸流江大桥提前三天修复了。只见列车满载物资弹药,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

后来,杨连第又在沸流江修建爬行便桥的战斗中,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全班战士一起荣立集体功。就在这时,他被提拔为副班长,并光荣地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一九五一年七月,我军胜利地结束了第五次战役,把美国侵略者赶回三八线附近。杨连第所在的连队也转战到清川江大桥。这是一座重要桥梁,每天有大批粮食弹药通过这里运往前线。

大编队的敌机每天对这座桥梁进行狂轰滥炸。有一天,三号桥墩被炸塌,钢梁沉到江心,运输中断了。

团指挥所限令八天内完成抢修任务。要修复这座大桥,必须先在大桥旁边搭一座人行浮桥,好从这上面运送材料,进行工作。杨连第受命带领战士们去搭浮桥。

当夜,杨连第带领着战士小马和小郑,去江边寻找过江的浅水道。三个人手拉手地往江心趟去。

走在前头的杨连第,忽然脚底一滑,掉进了弹坑。小马拦腰一抱,把他拖了上来。

“副班长,我一个人下去!”小马说完就大步往水里走。杨连第和小郑急得大声喊道:“小马,桥底下弹坑多,你一人走太危险啦!”可是已经看不到他了,只听到哗啦哗啦的踏水声。

不一会,小马回来了,说这条水道很浅,就是炸弹坑太多。杨连第考虑了一下,觉得不行,于是,又亲自下水来回趟了几次,最后才确定一条水浅底平的路线。


接着,杨连第和战士们动手搭浮桥。杨连第在前面绑架子,战士们在后面搭铺板,只用了两夜一天的功夫,浮桥就搭成了。

可是正当杨连第他们打算修建大桥桥墩时,突然,特大暴风雨袭来。天空阴云飞驰,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水位迅速升高。浮桥被江水冲得乱摇晃。

杨连第日夜想着浮桥。暴风雨一停,他就一个人趟水来到江边察看,只见洪水奔腾着,江面上薄雾弥漫,千辛万苦搭起的浮桥已被洪水冲走了。杨连第紧皱眉头,思索着下一步的搭桥方案。

这时,连长急步追来,对杨连第说:“施工计划改了。现在你到对岸帮助二连搭浮桥,带上干粮从妙香山绕过去,明天报到,这里过不去了!”

杨连第心想,这样绕过去得耽误一天时间。他抬头望见三号桥墩边有一根长圆木料插到江心,四号桥墩上有一根炸弯的钢轨斜垂下来,他忙对连长说:“有这两件东西可以攀登,从这里能过去。”

连长嘱咐他要多加小心。杨连第答应着,一跃登上圆木。急流撞在圆木上,激起了浪花,溅得他满身是水。他被颠簸得头晕了,但努力镇静着自己。

他看准两米多远的目标,纵身一跃,一把抓住了钢轨。钢轨随着弯下去,把他浸在水里,又往上一弹,几乎把他甩到江里。

杨连第用尽全力抓住钢轨。钢轨摇晃了几下,慢慢地稳定下来,他就顺着钢轨一步一步攀上十三米高的墩顶。这时,两岸的战友们都热烈地欢呼起来:“登高英雄又登高了!”

杨连第到了对岸,马上和二连同志商量搭桥的办法。他的目光在压梁枕木上扫来扫去,经过一番研究,杨连第想出了办法:建议在这里搭吊桥。

上级同意这个方案。于是杨连第带着两个小组连夜突击,不到半夜功夫,吊桥就搭成了!可是几小时以后,山洪又暴发了,浪头象小山一样冲击着吊桥。

情况越来越紧急。怎么办?桥头上,杨连第和领工员老李、老胡研究后,决定在这里搭汽油桶浮桥。于是一百五十个大汽油桶运到了江边。战士们争分夺秒绑扎大梯子模样的汽油桶浮桥。

杨连第在两边山头上布置了防空哨,自己带两个班在江岸上绑扎汽油桶浮桥。天刚亮,汽油桶浮桥扎好了,杨连第就带着一排人,用几条大绳子将浮桥拖到了江里。

经过一场艰苦的战斗,汽油桶浮桥终于搭成。战士们立即通过这条浮桥,掀起了抢修铁路桥的热潮。

工程进展飞速,架桥机已经开到桥头。可是,在这最后一刻,又出现了新的困难:桥墩越修越高,在低矮的浮桥上不能工作了,而且洪水再一涨,浮桥也有冲走的危险。

团长召开了现场紧急会议,大家提出再架一座钢轨浮桥。可是,这样做必须在每根钢轨上系一个铁锚,钢轨才能固定在江中。然而,这么多铁锚又从哪里来呢?

这时杨连第已被提升为副排长。他经过反复考虑后,建议不用铁锚,把钢轨交叉插到江底,也可以固定浮桥。大家仔细研究以后,认为这个办法好。

战士们排好队,大风雨中紧张地搬运钢轨。桥墩上嘹亮的号子声,盖住了洪水的怒啸。

杨连第手里拿着钳子,在最前头绑架钢轨。人随着单根钢轨在江面上颤动着,激流在身子底下汹涌而过。

浮桥快要接近三号墩了,正当杨连第回身用手接钢 轨时,突然一震,两手扑空,身子向后一仰,掉进江里去了。江水卷着浪花,一下把他吞没了。


同志们知道杨连第不会游泳,于是会游泳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地跳到江里抢救。

混浊的江水灌进杨连第的鼻孔里、嘴里,但他心里很清楚,两只手用力划水,渐渐地眼前一亮,头部浮出水面,猛地换了口气。

忽然,他觉得脚底踩着底了,用力一站,头部露出了水面。沿江喊着跑来的同志,赶忙递过去一根竹竿,把他救上岸来。

连长马上脱掉自己的上衣,裹在杨连第身上,看他手里握着钳子,问道:“怎么钳子还握着?”杨连第哆嗦着身子,神态平静地说:“扔了还怎么工作呢!”

杨连第和大家又战斗了一天一夜,浮桥搭成了,三号桥墩也修成了。它象英雄杨连第一样,巍然屹立在清川江上,咆哮着的洪水驯服地从它脚下流去。一列列火车高奏凯歌,飞驰过江。

一九五一年九月,杨连第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又一次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后来,他随着志愿军代表团到华北各地,向祖国人民报告志愿军的英雄事迹。

半年后,杨连第又回到了朝鲜。这时,他已提升为技术副连长。战士们听说他回来,高兴地涌到连部,打开他的背包,翻看着祖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纪念品。

大家发现一条补了又补的破米袋子,拎起来问:“怎么,刚入朝时发的这条米袋子你还背着?”杨连第笑着说:“补一补还照样能使用,在朝鲜它的用处可大啦!”

指导员为了照顾杨连第的身体,劝他休息几天。杨连第说什么也不肯,连长和指导员就向他介绍战况:现在敌人把清川江桥当成轰炸的目标,并且投下大量的定时炸弹,想用它来阻止部队抢修。

第二天一早,杨连第就去清川江桥观察,他看见十座桥墩被炸得千疮百孔,但是顽强的战士们正在桥上进行着加固桥梁的工作。

一天夜里,敌机又来轰炸,车站上火光闪闪,烟雾缭绕。杨连第同车站的朝鲜职工金同志出了山口,顺着铁路,到靠近大桥的鱼龙车站附近去侦察。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12-19 18: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