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河南省灵宝县北官头村,有一家姓王的贫农,因为家里缺吃少穿,12岁的女儿王静仙被媒人哄骗,找个婆家做童养媳去了。
王静仙到婆家一看,地没一垄,椽没一根,只有三孔破窑洞,一个锅台。女婿姓郝叫天才,靠着一副豆腐担子过日子,还养活着一个老爹。
虽然静仙还年幼不大懂事,可看到这光景,她哭了。她知道这个婆家和自己娘家一样穷,将来的苦日子要由她亲手捋到头。
郝天才也是个贫农,虽然比她大十多岁,为人却忠厚善良,平常待她像亲兄妹一样。“人心换人心”,渐渐地小姑娘担当起家务,夜里还帮助丈夫磨豆腐。
静仙个子矮,做饭就搬个小凳子站在上面,摔下来,再爬上去。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她的性格锻炼得坚强起来。
她相信:“穷富绕不来,勤懒在自己!”只要有两只手,日子再难,苦再大,也要打起精神过下去。她每天挖野菜、拾柴禾,郝家灶房上的炊烟从没断过。
哪怕是一碗野菜汤,一捧豆腐渣馍,王静仙也要做得热乎乎的,准时端到丈夫和公公手里。
日子一天天过下去,郝天才和这个小妹妹辛勤地劳动着。时间过得很快,几年后,王静仙和郝天才成了亲,还生了一个女儿。
郝天才更爱她了,王静仙也很关心辛勤劳动的丈夫。1937年的一天,忽然从川口街上来了一个伪保丁,要找郝天才。
郝天才胆小怕事,不敢出面应付。王静仙虽只是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媳妇,胆子却大,主意稳妥。她把丈夫藏了起来,自己出面应承。
王静仙问:“我家没田地,为啥要交粮?”这时,她公公在屋里说:“咱有十八亩地。光绪三年闹饥荒,当给西村亢保召家了。”
就在这一年,亢保召来催郝天才赎地。郝天才说:“我只有一副豆腐担子养活几口人,哪有多余的钱赎地。
有人劝王静仙说:“让亢家加点钱,把地换成死契算了。”王静仙却舍不得。她想:好歹有几亩地,将来的日子总有个盼头。亢保召却催着郝家赎地。
正在这时,本村的大地主杨润三来了。他说:“你赎不起地,我给你赎,就算转当在我手里。”
王静仙知道杨润三专门讹诈人。可是自己又身单力薄,出于无奈,只好让杨润三代赎了那十八亩地。
立约时,王静仙防着他耍花招,特地请了本村的郭德敏等做中人。文约上写明当价428元,当期两年。
为了早日赎回自家的土地,晚上王静仙和丈夫商量:“咱鼓上劲干两年,攒点钱,把这十八亩地赎回来。
他俩开始没日没夜地劳作。丈夫平常一夜磨两次豆腐,现在连夜磨四次。她自己纺布卖布通夜不睡,又养了头猪,想尽各种办法,希望可以早日赎回田地。
夫妻俩不分黑夜白天干了两年,省吃俭用,总算攒了二百多块钱。
两年期满,王静仙去找杨润三。杨润三却说: “不到时候你就赎地?”王静仙说:“你说啥时候才到?”杨润三耍赖皮说:“三年。”
王静仙眼都气红了。她回到家里和丈夫说了。丈夫说:“这个人不好惹,就让他再种一年吧!”王静仙忍气吞声又等了一年。
王静仙火了:“你把文约拿出来嘛!千年文约会说话!”杨润三还推说:“文约不是随便看的。”王静仙听了更加气愤,便要拉着杨润三去说理。
王静仙就去找中人郭德敏,郭德敏说:“这地恐怕赎不回了。听说人家把假文约都印好了。你看吧,你要到哪里去说理,我给你说句公道话。”
王静仙虽然人穷,性格却倔强。她左思右想,这口气怎么也咽不下去,便决定去告状。
她和郝天才商量,郝天才却拿不定主意:“咱身薄力小,人家有钱有势,咱们斗不过人家。”王静仙流着眼泪,说她一定要告状。
第一次告状是到乡公所。王静仙拿着状子到了乡公所。可是乡长理也不理她,看了状子说:“行了,你走吧,明天我传杨润三来。
第二天天不明,王静仙又候在乡公所门口。等了半晌,杨润三大摇大摆来了。他瞪着眼珠看了看王静仙,王静仙不理他。
头一堂,乡长问杨润三:“你怎么不让郝王氏赎地?”杨润三说:“地是我买的。”王静仙一听,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大声质问他。
那郝柿树是郝天才的一个同族堂兄,在外乡流浪几十年,五六十岁才回到村里。杨润三用甜言蜜语骗他,要给他找个老婆,就让他写了一张假文约。
乡长暗地里已经拿了杨润三的钱。他故意问:“郝王氏,人家买的是郝柿树的地,你怎么诬告人家?
王静仙说:“他胡说!既然地是他的,我为什么告他?他既然买了地,为什么管业执照在我手里?郝柿树根本没有权利卖这十八亩地!
乡长皱了眉头,说这个官司很古怪。王静仙说:“理是直的,弓是弯的。你把郝柿树找来,当堂对质。”乡长却推说:“调查调查再说吧。
这堂官司没有结果。郝天才在家里听说地主昧了良心,造了假文约,心里一气一急,眼睛也气瞎了。王静仙告状回来,看见丈夫摸着墙在等她。
杨润三打罢这场官司后病死了。可是他的儿子杨满堂比杨润三更狠毒。在过第二堂时,他夹着两条纸烟,带着几个假中人去了,声称要把官司打到底。
在堂上,杨满堂一口咬定地是郝柿树卖给他的。王静仙叫他把当契拿出来,杨满堂却说没有。王静仙气得骂起来。
从这以后,王静仙往乡公所跑了一二十趟,可就是见不到乡长。每次去,乡长总推说没调查清楚,不肯见面。
村里有人看不过,劝她说:“打官司是个无底洞,古话说:“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些话是不会假的。
王静仙也知道是这个道理。在法院打官司,钱就是理,理就是钱。有钱无理,走遍天下;有理无钱,寸步难行。
王静仙想:我即使官司打不赢,出出气也是好的。她抱着这个想法,又到灵宝县法院去告状。
等了几天,终于过堂了。一个不死不活的法官,在堂上问杨满堂:“你为什么不让人家赎地?”杨满堂说:“地是我买来的。
王静仙叫他拿出管业执照。那法官却没有搭理她,只管问杨满堂:“你是问谁买的?”“郝柿树。”“你能不能把郝柿树找来?”“能。”“下堂吧!
头一堂就这样过去了。其实,法官这么做,就是等着杨满堂送钱。半个月后,杨满堂把钱送足了,又过了第二堂。
这次杨满堂把郝柿树和中人郭德敏都带上了。他用50块现大洋买通了郭德敏,叫他改口,又许下郝柿树一身皮袄,叫他证明地是卖给自己的。
开堂时,法官一问,郝柿树就说:“这地是我卖给杨满堂的。”王静仙反问:“你凭啥卖这地?你把你的地卖完了,又来坑害我家的地!”郝柿树低头不语。
法官又问郭德敏。郭德敏也说十八亩地是卖给杨满堂的。王静仙见中人昧了良心,气得眼冒火星,一把抓住郭德敏。
郭德敏自知理亏,对法官坦白:“我说实话,这十八亩地是当契,没有卖给杨满堂!”法官咆哮起来:“郭德敏,你怎么这样说!”
法官感到事态不可收拾,就红着脸宣布:“退堂!”自己先走开了。
王静仙却不走,她一定要问个水落石出。法警们说:“时间到了,你走吧!”王静仙无奈,只得愤愤地回到家里。
经王静仙多次的催问,县法院总算派了个刘副官来“调查”。他一来就钻到杨满堂家里,又是吃,又是抽,吃喝够了,才来找王静仙。
刘副官说:“郝王氏,我给你们调解调解吧,叫杨满堂加点钱,你就把地卖给他算了。
王静仙说:“我要卖地,村里有得是说合人,还用请你这个外路人。你不到百姓家调查,却替杨家说合,你这叫什么调查?
刘副官被说得哑口无言,又一头钻进杨满堂家里。王静仙留心在门口看着,一直到月亮出来,他也没出杨家大门。
这一夜,王静仙没有睡好觉。她猜这个调查人又被杨满堂买通了。就在这天夜里,王静仙问娘家兄弟借了头毛驴,连夜上了县城。
赶到县城,天还不亮,王静仙就在十字路口一家饭摊上坐下,专等那个刘副官。
吃过中饭,刘副官喝得醉醺醺地回城了。王静仙走上去一把拽住他:“你说昨晚回县报告,你到哪去了?”刘副官慌忙说:“我昨晚到川口去有点事。
王静仙说:“你是县里派去说合,叫我卖地的吧。走,咱到县里问一下!”刘副官忙说:“我······没说。”抽身跑了。
从这以后,县政府连传问也不传问了。王静仙又往县里跑了无数次,递的状子都石沉大海了,毫无音讯。
这年中秋,郝天才上街赶集,日头偏西还不见回来,王静仙担心,就去村里找他。她刚走到保公所门口,听见里边吵吵嚷嚷。
王静仙进去一看,原来是地主杨满堂和大地主郭有三的两个兄弟,在逼着郝天才卖管业执照。他们一个拿着笔,一个人拿着纸,往郝天才手里塞。
王静仙看到这情景,闯了进去,破口大骂:“你们真不要脸,有理的站出来!
杨满堂气势汹汹地说:“全村人谁敢不抬举我?你个婆娘家敢出口伤人糟蹋我,我要告你!”王静仙说:“正怕你不告,你前头走,我后头跟!
自从闹了这一场以后,杨满堂另想法子暗下毒手。他买了个保长当着,仗着权势百般敲诈勒索。郝天才眼睛瞎了,杨满堂还要拉他去顶差。
在残酷的压迫下,王静仙被逼得害了一年多病,全家受饥挨饿,一个女儿也被饿死了。
王静仙想:为这十八亩地,闹得我家破人亡。我即使赎不回地,这口冤气也非出出不可!你杨家有钱有势,我惹不过你,可我告到哪里,你总得跟着!
她把心一横,决定到洛阳高等法院打官司。农历二月十四,王静仙抱着最小的孩子,背了20斤干粮,又去洛阳打官司。
王静仙走到村口,碰着郝柿树在割草。郝柿树因为前几年受杨满堂愚弄,结果什么也没到手,非常痛恨杨满堂。
郝柿树替王静仙抱着孩子,送了十几里。他含着泪说:“以前我没出息,上了杨满堂的当。你去告吧,替咱郝家出出这口冤气!
王静仙到了洛阳,举目无亲。她打听了两天,才找到法院。状子递上去,又等了好几天,才算把杨满堂传来过堂。
洛阳法庭和灵宝法院不同,堂上坐着四个法官,穿着宽袖子衣服,戴着黑眼镜,一个个像戏台上的奸贼。
法官问:“杨满堂,你为什么不让赎地?”杨满堂说,地是别人卖给他的。王静仙说:“是谁卖给你的?中人是谁?卖主是谁?执照在谁手里?
杨满堂拿出一张假契约说:“我也有文书,管业执照是你当时没给我。”王静仙气得浑身直颤,将打官司前后原委讲了一遍。
谁知堂上几个法官早受了杨家的贿。他们记了几大张口供,却不问杨满堂,在堂上挤眉弄眼地鬼笑起来,把几张口供,你推给我,我传给你。
王静仙的心像掉在冷水里!这些混账东西,哪里肯为老百姓申冤!她大声问:“我这官司究竟咋办?”法官却问:“你为啥不到县里告呢?
王静仙说:“我们县法院是吃钱卖法的,不给老百姓做主!”几句话说得法官红了脸,法官们“咕哝”了一会说:“今天不问了,你下去吧!
王静仙大声说:“不行,这官司你们得问到底。我抱着孩子行百里跑来,你们不问到底,我就死在堂上!”可狗法官根本不理,叫人把她架了出来。
过第二堂时,杨满堂已经回去了,他雇了个律师。那律师说的话,王静仙听也听不懂。最后只听堂上说,把这个案子判到灵宝县去问。
王静仙愤愤地走出了法院。那时洛阳正值隆冬。王静仙每天忍饥挨饿,怀里抱着的那个孩子,因为尿湿了的裤子冻在身上,把一只脚也冻坏了。
王静仙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回到家里。没过几天,那个小孩也死了。
1947年,人民解放军打过黄河。这消息像迅雷闪电一样,传遍豫西各县,也传到杨满堂耳朵里,可是王静仙却还不知道。
有一天,杨满堂忽然派了人来对王静仙说:“以前打官司那个事,不用提了。不管长短,杨满堂把十八亩地还给你家,保证以后不惹你了。”
王静仙一时摸不清底细。这个平时杀人喝血的杨满堂,怎么忽然和善了?这里边一定有玄虚。王静仙坚持不要。
杨满堂又打发人来说合,三番五次跑来央求,并且说:“他可以出一张字据,十八亩地永远归王静仙,决无反悔。
王静仙和郝天才商量,郝天才也拿不定主意。王静仙心想:我打了几年官司,饿死冻死了两个孩子。如今杨满堂真心想还,就收下算了。
接着,就由两个人作证,杨满堂把地还给了王静仙。王静仙收回地,已是秋末冬初。种麦子是赶不上了,她就借了些豌豆种子,种上了豌豆。
王静仙每天到地里刨刨锄锄,豆苗总算出全了。她想着成年都没吃过粮食,只是吃些野菜和豆腐渣。明年收成了,就可以吃上豌豆面粉了。
谁知第二年春天,解放军东移到洛阳一带,离开了灵宝县。杨满堂听说解放军走了,立即带了三个长工,套着犁耙,来犁青苗。
王静仙这时生了小孩还没满月,听说地主在犁豌豆地,几乎气晕过去。她拿了块布包上头,冲出门去,在地里碰上了杨满堂。
王静仙愤怒地责问杨满堂。杨满堂怒气冲冲:“我的地,我想犁就犁!”王静仙说:“你说话不算数,不如畜牲!”杨满堂恼羞成怒,举起鞭子抽她。
王静仙被打倒在地,满身是血,不能动弹。还是王静仙娘家来了人,将她抬到屋里去。
王静仙躺在床上,渐渐明白了:原来杨满堂怕的不是打官司,而是共产党、解放军。她心里有了真正的希望,知道解放军才是天下穷人的队伍。
她虽然遍体鳞伤,可是兴奋极了。她对丈夫说:“苦日子有头了,天总算有了亮的时候。
她每天像盼亲人一样盼望共产党。1948年洛阳解放了,接着灵宝县也解放了。
这时杨满堂又打发人来说:“这地一定还给你家。以前的事,千万别提。”王静仙坚决拒绝了。她说:“这地我永不要了,我等着共产党来给我分。
土地改革时,杨满堂因为罪大恶极,血债累累,被人民公审。王静仙积极参加了斗争会。
在斗争会上,她指着杨满堂说:“你也会有今天?你怎么不再花钱活动了?你叫我死,我偏偏没有死,是共产党救了我。”
她接着把杨满堂讹诈十八亩地的经过诉说一遍,到会的群众无不切齿痛恨。杨满堂因为恶贯满盈,终于受到应有的惩罚。
土地改革后,王静仙分了房子分了地。她坚决要将十八亩地分给各户贫农。她常说:“我打官司不是为业为地,是为咱穷人争那一口气。”
村里办农业社时,王静仙积极加入。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她的心情也舒畅多了,郝天才的眼睛也得到治疗,能看见了。
他们的儿子是大队会计、共产党员。王静仙经常教育他,要听毛主席的话,认真为群众办事,好好保卫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