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西北部有个洪泽湖。湖内盛产各种鱼鲜。1964年2月的一个早晨,气象预报有大风和降雪。虽然气候很恶劣,渔民们却是照常下湖打鱼。
船队一出港,各自散开。成河公社的渔民、共产党员孙成高和他的弟弟孙成好划着一条“滑汉船”,船上没有遮盖,速度极快,像箭一样射向湖中心。
兄弟俩为了多捕鱼,捕大鱼,早在湖里排下16000只鱼钩。今天下湖就是要收钩捕鱼。可是,刚划到湖中心,天色忽然暗下来,纷纷扬扬飞起了鹅毛大雪。
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兄弟俩坚持前进,终于找到下钩的地点。他们马上动手收钩,并把捕到的大鱼往舱里扔。
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紧,气温骤然下降。湖面快要结冰了,有些船已经先期返航,驶向沿湖各个避风港。
可是,孙成高兄弟俩没有返航。孙成高想:这16000只鱼钩是人民公社的集体财产,要是冻在湖里,等天晴化开,就会随着冰块漂走!
不,不,不能返航!不能让集体财产受到损失!孙成高大声叮嘱弟弟:“兄弟,加紧收,收完了再回去!
雪下得更猛,寒风呼啸。兄弟俩为了集体财产,早把风、雪、冷、饿抛上九霄。他们只有一个念头:要把16000只鱼钩收齐!
两人奋力地收着、收着······5000钩、6000钩······雪打得连眼都睁不开,帽沿上的雪块直往脖子里掉,两只手都冻裂了,可是他们还在收着、收着···...
8000钩、10000钩······要是马上返航,凭着两个年轻力壮的汉子,还来得及赶回避风港。可是孙成高不罢手,他冲着风雪大喊:“还有6000!
两人一直奋战到下午2点,才把16000只鱼钩收齐,还捉到青鱼、鲤鱼200多斤。这时,他们才赶快调转船头,迎着逆风,向公社的避风港划去。
两个人拼命地划着。划着,划着,浆上结起了冰块,只能在船沿上砸两下,再划两下。船行太慢,又用竹篙撑,几篙下去,篙上又结成了碗口粗的冰柱。
孙成好眼看情况不好,着急地喊:“哥哥,这样子天明咱也回不了,快想办法吧!”孙成高大声说:“兄弟,调转船头,顺风顺水淌去,到别处去靠拢!
兄弟俩在一根竹竿上扯起一个小风兜,乘着顺风,朝下游的港口驶去。
虽然是顺风,船行却是越来越慢,湖面开始上冻了!两人使尽全身力气,一个敲冰,一个划浆,奋力地向前划着。
划到下午5点左右,天色暗下来了,小船再也不能前进。兄弟俩抬头一看,湖面全部冰封!
他俩划的是一条“滑汉船”,上面光秃秃的,一无所有。兄弟俩就这样被冻在湖里了,还有更多的渔船,也被冻在湖里了。
这是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湖面的封冻,中共洪泽县委领导同志立即上堤了解情况。他们远望洪泽湖,只见浩瀚的湖面,霎时成了冰湖雪海。
根据严重情况,县委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决定:一、立刻和各公社联系,摸清实情;二、立刻组织生产救援指挥部;三、立刻把情况报告地委、省委。
县委和各公社的电话马上接通了。紧急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临淮公社有5个生产队冻在湖里!”“老山公社200多条渔船失去联系!
“滑汉船!”一条孤零零的“滑汉船”,能够支持多久呢?船上渔民已经处在生死关头!救援工作刻不容缓,县委立即下达命令:“赶紧找‘滑汉船’,全力抢救!”
事实上,渔民们早已分头前去寻找。成河第三生产队长,踩着没膝大雪,走了30多里,没见“滑汉船”的下落。
成河公社党委领导同志,守在无线电报话机前,向沿湖各公社打听那条小船的下落,回答是:“没有!”“没有!”“没有!
在洪泽县委所在地,县长亲自指挥洪泽“202”号铁壳船出湖救人。可是冰层太厚,“202”号连续冲击7次,只冲开几米冰层,无法前进。
县委及时通知三河闸管理所的破冰船前来救援。船行数里,因为冰上积雪太厚,把船边的排水管全部阻塞,不能开动。
淮阴地委马上派专人连夜赶至淮安。调拔江苏“021”号破冰船。“021”号正为一艘客班轮破冰,旅客们听说要救人,纷纷自己动手敲冰,腾出破冰船赶往洪泽。
在南京,江苏省委接到电话,立即部署省民航局、水产局进行抢救。水产局的干部连夜准备了面包、馒头、棉被,捆成一个个空投包,准备送往机场。
冰上空投,容易砸碎冰层,需要用降落伞,水产局就向解放军求援。解放军某部王部长,立即命令空军保伞室的同志连夜准备。
降落伞太大了,挂上小小空投包,容易被风吹走。解放军同志开动脑筋,终于找到了小型引导伞,又赶到水产局帮助包扎。
当空投包送到机舱时,已近拂晓。人们正在机场上忙碌着,探照灯照耀得如同白昼。
机舱上的地勤人员马上冒雪把“613”号飞机上装的几千公斤货物卸下来。装上空投包。同时,全体出动扫雪,开辟跑道。
多少个人为援救渔民兄弟在操劳呀!他们的心血是和阶级兄弟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这是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经过紧张的准备,“613”号机起飞了。
当飞机起飞时,成河公社正在组织第二次抢救。压冰破冰需要质地坚硬的杂木船,听说加工厂有船,但没有捻好缝,党委书记就赶到加工厂和工人商量。
工人们听说要救人,说干就干,从几尺深的积雪里刨出木船,两小时就捻好了缝。
十来个人,撑着两条杂木船出发。他们带了牙叉篙、木榔头,边压边敲,破冰前进。将近黄昏,忽见远处有个小黑点。
大家兴奋起来,使劲朝前撑,终于找到一条生产住家船,但不是孙成高兄弟俩的“滑汉船”,而是一户姓刘的渔民。船上夫妻两人擦着眼泪,迎接前来营救自己一家的亲人。
可是,孙成高兄弟俩又在哪里呢?人们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正在这时,头顶上传来隆隆的马达声,从南京出发的“613”号机飞临洪泽湖上空了。
飞机按照预定方位,在洪泽湖上空摸索、侦察。负责驾驶的一号机长,是个富有经验的老机长。他今天以格外细微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这次不寻常的航行。
飞机急于寻找的是“滑汉船”。摸索区域越缩越小,终于在高良涧正西,发现一艘小木船,船上好像有人摇竹竿。报务员立即打开报话机,和南京机场联系。
“低空侦察!”这是南京传来的命令。老机长一咬牙,猛压操纵杆,飞机立即从200米下降到50米,像一阵风似的掠过小船的上空。
这下子可看清楚了:原来船上没人摇竹竿,而是插在船旁的一根竹篙随风摇晃着。
报告:船中央有 黑黑的烤火的焦 痕,船尾有块小布 兜,不知有没有人?
从飞机上看下去,船上没有人影,中间船板上像有一个黑黑的痕迹。船的尾部盖着一块小布兜,布兜下面究竟有没有人?飞机上看不清楚。
“试投一个空投包!”空投员立刻打开机舱门。突然,“呼!一阵冷风扑进舱来,吹得大家站不稳脚。
空投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一心想把空投包准确地投到小船附近。为了投得准确,空投员用绳子把自己拴在飞机上,免得空投时发生意外。
飞机又一次掠过小船。只见一个空投包从飞机上投下来,正好掉在离小船几步的地方。驾驶员们随即观察,多么奇怪,小船上毫无动静!
飞机又向湖中其他被冻船只进行了空投。完成空投、侦察任务以后,“613”号机开始返航。这时,飞机救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洪泽湖。
成河公社的渔民,在飞机飞临时,又组织第三次抢救。抢救队的小船,向飞机盘旋的地区找去。小船寻了一天,一直到傍晚时分,才找到“滑汉船”。
船上派了两人下湖,从冰面上走近“滑汉船”。只见船的尾部,盖着一块小布兜,揭开一看,下面空空的,没有一个人!
真奇怪呀!人到哪里去了?再仔细看看,船舱里,整齐地放着16000只鱼钩,还有一大堆鱼,这就是被飞机误认为“烤火的焦痕”的东西。
离船几步远的地方,有个空投包。就是不见人!莫非掉进冰窟窿里了?人人心情沉重,取了小布兜,带上那个空投包,无可奈何地回去了。
那么,孙成高兄弟俩究竟在哪里呢?原来湖面冰封的那天晚上,漫天大雪一直没有停止过,兄弟俩也一直在船上和风雪搏斗,他们没有离开过小船。
孙成高环首四顾,周围是茫无边际的冰湖雪海,看不到一点船影,也不见一星灯火,真是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了。
难道就这样冻死吗?不,共产党员决不能向大自然屈服!孙成高想。他摸索着拿下竹竿上的小布兜,一端压在船板上,一端兜在头上,暂时遮蔽风雪。
他招呼弟弟孙成好过去,两人并排蹲下,挤在一起,彼此增加一些暖气。兄弟俩就这样蹲着,蹲着,捱着难以忍受的严寒······等待着天明。
“要是有根烟抽抽,该有多好呀!”孙成高伸手摸摸口袋,袋里没有烟,只摸到一个火柴盒。他顿时兴奋起来,要是燃起一堆篝火,也是一次幸福的享受呀!
他急忙打开盒子,可是火柴已经潮湿了。用手一捻,火柴头像稀泥一样掉下来。于是他小心地将它放进贴胸的衣服里,使它快点干燥。
过了一会,孙成高取出火柴,拣几根干燥的擦着,一根不行,再换一根,忽然擦亮了!孙成好赶快爬到船头,寻找引火的东西。
可是船上除了铁钩、竹篙以外,连一根稻草都没有。火柴亮了,又熄了,举火的希望也随之幻灭······
半夜,雪渐渐小起来,北风却是越来越紧,寒气一直钻进骨髓。孙成好打着寒战:“哥,我们不能活了!”孙成高鼓励说:“不,我们一定要活下去!
夜越深,天越冷,孙成高腰部以下结成冰块;孙成好的双脚也已冻成冰柱。孙成高眼看弟弟受不住了,就叫他脱下鞋,把一双冰脚伸进自己的怀里。
他们就这样互相依偎着,度过了一个最艰难的黑夜。天色微明,雪已停止,孙成好突然惊呼起来。
孙成高抬头一看,果然一道大堤横亘在面前,活像公社所在地—尚嘴。再仔细一打量,原来是一夜北风,把冰排推挤起来,聚成一道冰雪的围墙罢了。
孙成高走到船头,向远处瞭望,只见七八里外,仿佛有一根桅杆。他怀疑自己眼花了,叫兄弟来看,果然是根桅杆。
孙成高决定下湖爬冰,向那个有桅杆的方向爬去。他将这个打算告诉弟弟。
听说要爬冰,弟弟急坏了:“哥,冰层厚薄不匀,太危险啦!孙成高说:“不,你在船上等着,我先下去。”说着,拿起一根竹篙,身子一溜,下湖去了。
他试着在冰上走了几步,冰面被踩得格格作响。他又走几步,心中有了点数,便俯趴下来,把竹篙横执在前面,艰难地向前爬去。
孙成高手脚并用,爬了二十几步,招呼弟弟下湖。弟弟见哥已下湖,而且爬了二十几步,也就拿了一根竹竿,在后面跟了上去。
兄弟俩缓缓地向前爬着。有时遇到几尺宽的大裂缝,下面还有湖水在流动,就用竹篙当桥粱,从竹篙上爬过去。
两人爬着,爬着,双手都被冰雪磨破了,可是他们没有退缩,还是顽强地向前爬。
两人足足爬了几个钟头,才接近预定目标。兄弟俩抬头一看,原来那是一艘生产住家两用船。
这艘船停泊的位置,是淮河通洪泽湖的入口处,由于水流关系,这里的冰层更薄了。于是,兄弟俩分开爬行,以免发生意外。
孙成高小心翼翼地向那艘船的左舷爬去。渐渐地靠近船边了,他一纵身子,攀了上去。只听“格崩”一声,脚下一大片冰面坍陷下去。多危险呀!
这时候,孙成好已经绕到船的右舷。当他攀上船边时,脚下的冰面也大块陷落下去。
兄弟俩上了船,船舱里走出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渔民,满脸吃惊的神色。孙成高述说了遇难经过,那渔民赶紧将他们迎入舱里。
这条船是渔民老张的船。船身不大,住着一家7口:夫妻两人,5个孩子。兄弟俩进了舱,显得格外拥挤。大家坐定后,老张招呼老婆:“快盛饭。”
老张船上,虽然还有点粮食,可是不多了。所以全家非常节省,一天只煮一锅饭。此刻,一锅稀饭刚刚烧好,热腾腾地端了上来。
老张替两兄弟各盛上一大碗,两人狼吞虎咽,一下子喝完了。
兄弟俩放下碗,看着5个孩子,不忍再吃。老张又盛了两碗:“吃吧,你们饿了一天一夜,又跑了冰······”两兄弟吃完第二碗,又放下了。
老张再盛第三碗说:“天下渔民是一家!要是我遭难,你们也会同样救我的!”兄弟俩十分感激,你一碗,我一碗,把一锅热粥吃了个精光。
几碗热粥下肚,身上有了热气。孙成高觉得久留在老张船上,也不是办法,便登上船头四处瞭望,忽然见远处并排竖着几根桅杆,像是一个船队。
他就建议老张敲冰开船,老张同意了。于是,三人边敲冰,边撑船,向远处那个船队开过去。
到了船队一问,原来这几条船是雪枫公社的钩船。生产队长听说来了成河公社的遇难渔民,热情地迎出来。附近船上的男女老幼,也都前来慰问。
一个干部特地将孙成高兄弟俩接到自己船上去。还安排一个铺位,将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他们披着。
兄弟俩感到一股阶级友爱的暖流冲激心头,全身热呼呼的。他们在温暖的船舱里,睡了一个香甜的大觉。
这就是孙成高兄弟俩和大风雪搏斗的经过。飞机来的那一天,他们正在这艘船上磨鱼钩。旁边有人指着飞机说:“孙成高,飞机来救你们了!
孙成高不相信,后来看到飞机在“滑汉船”的上空盘旋,又到处扔空投包,才相信是真的。
孙成高想:党这样关心我们。可是鱼钩还在“滑汉船”上,这是公社的集体财产,不能受损失!他急忙去找生产队长,要求刨冰去收钩,队长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队长带了几个人,和孙成高兄弟俩刨冰去取钩。他们刚跑到“滑汉船”旁边,忽听得“鸣,鸣,”汽笛的声音,接着,远处出现了两艘破冰船。
这是日日夜夜寻找他们的破冰船。破冰船上的船老大,从望远镜里看见他们,所以拉响了汽笛。于是,人们拿起竹篙下湖,向孙成高他们飞奔过来。
兄弟俩迎了上去。破冰船上的公社领导同志,以及其他同志,也下船奔来。大家终于在冰面上会师了。孙成高激动地拉住社长的手,不知说啥是好。
多少焦虑,多少个不寐的夜晚,终于赢得了兄弟俩的生命。人们控制不住激动的泪水,孙成高兄弟更是泣不成声,好容易才说出一句话:“感谢党,感谢同志们!
大家乘上破冰船,回到尚嘴,兄弟俩站在船头上高喊:“我们回来了······”这一声,正是人们久久盼望的啊!这一声,把守候在岸边的人都震动了。
孙成高的老母亲见了两个儿子,欢喜得抱住他们,淌下眼泪。孙成高感慨万端地说:“是党救了我俩的命,我这一辈,我儿一辈,永远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其实,党岂止救了孙成高兄弟俩,党救了所有遇难的渔民。洪泽湖冰封将近半月,没有一个挨冻受饿,没有一家断粮断草。
在冰封期间,沿湖各公社组织了冰上送粮队,县委和水产局的领导同志,亲自将粮草送到各条渔船上。
渔民们没有坐待国家的救援。临淮公社想出生产自救的办法:他们在冰面上开出一个水塘,吸引来成千上万獐鸡、野鸭。轰轰几枪,打下一大群。
冻湖期间,这个公社的渔民打了2万多只獐鸡、野鸭。他们就用这个办法度过了冰灾,没花国家一斤救济粮。
渔民们把党的关怀,倾注到生产上去了。湖面一开冻,天气还很冷,渔民们就下湖生产。成河公社一个月的鱼产量就突破了去年第一季度的总产量。
洪泽湖变了!如今有了党的领导,渔民们真正成了主人。劳动吧,创造吧,勤劳的洪泽湖渔民,在你们面前,是一个灿烂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