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文学脚本《山里新客》

[复制链接]
whitaker 发表于 2023-12-11 06: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说山里人好客,解放后的岭沟村人就更好客了。即使是过路投宿的人,也受到好酒好饭招待。要是县里来个干部吃派饭,那自然都被当做上宾了。

可是在那“十年动乱”的年代,来吃派饭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来抓“运动”,有的来搞“深挖”、割“尾巴”,把富足的岭沟生产队都折腾得穷到骨了。人心一冷,就开始用苞米稀粥咸菜梗招待蹲点干部了。

现在是动乱年代结束后的一个春天。“文革”中挨斗撤职罢官、如今重新被扶到台上的生产队长俊海,今天中午从大队回来,一脸不高兴。

村东第一家以嗓门大得名的高声嫂,拦住俊海的去路,问道:“队长!出了什么丧气事儿?”俊海说:“喜事,县里又要给咱派个爹来了!”

听说又要来一位蹲点干部,心直口快的高声嫂瞪大了眼珠子:“这些年让他们瞎指挥得还不够哇!”俊海冷冷一笑,说:“我巴不得他们来,来了我就省心了。”说着,就朝村里走去。

高声嫂一跺大脚片子,也奔进村来。在这条东西不足二百米的筒子街里,她用那大喇叭似的高门大嗓嚷起来,想让全村都知道这个消息。

小脚老孙太太出来了。生产组长李茂盛跑来了。人渐渐多起来。高声嫂演说似地在说:“...···到时候,把咱们坑个苦的,他们拍拍屁股走了,照旧吃他们的官饭去!要我说,这号人来了,咱还是老办法—灌!”

老孙太太接过话茬:“用稀米汤灌他,越稀越好。”李茂盛连忙帮腔:“对,灌他!稀得让他连米粒也找不到。”人们都表示赞成。高声嫂宣布由她去同队长说,明天派饭从她家轮起。

这次的蹲点干部,一个小老头,当夜扛了行李到了岭沟村。这人真是要多不出奇有多不出奇,矬个儿,一身打过补丁的衣裤,没有堂堂的仪表,一副蔫里巴叽的样子。

俊海把他安顿在老孙太太家的下屋住下。

今天一早,俊海来领他到高声嫂家里吃派饭。蹲点干部进门说了句挺客气的话: “大嫂,麻烦您啦。”

高声嫂听了,嘴里不说,心里寻思:“知道麻烦你还来?”等队长一走,她就老实不客气地把稀稀的苞米粥和咸菜梗端了上去。

她往门边一站,瞅着蹲点干部呼噜呼噜喝了好几碗,心里想:“城里的干部,肚里有油水,一两顿稀粥全当换换口味,哼,换吧,不出三天准把你肚里那点油水刮光!”

紧张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通往田间的小路上,传来犁铧拖在石子上的声响。高声嫂正大声谈论着新来的蹲点干部,有人小声警告:“嘘!他来了。”高声嫂嗓门还那么响:“我看他没啥大能耐!”

人们打量了一下这位县里的干部,暗暗做出了和高声嫂同样的估计:“没啥大能耐。”不知怎的,这倒使人们放心些。今天重当队长以来不大积极的俊海没有来,由李茂盛派活。


活计分派完了。小矬子凑到李茂盛面前轻声要活干。李茂盛想起过去的蹲点干部刨几下土就一擦汗,二溜走;料定小矬子无非也是要装装门面,便想给个台阶让他下······

那边高声嫂答腔了:“老李,那位同志愿干,就让他摅粪好了,把小木匠换下来去收拾坏犁杖。”

李茂盛佩服高声嫂的心计,因为摅粪是个技术活,外行人肯定干不好,顶不住。他想,对,正好借此机会教训教训这种光说不练的干部;便让小木匠把粪筐交给蹲点干部。

小矬子接过粪筐,用手颤了颤;拿过粪耙子,又掂了掂,瞧架势,还真象那么回事。地里边,摅粪的,扶犁的,捻种的······一个个眼睛瞟向他,想看看热闹。

小矬子来到粪堆前,满满扒上一筐粪,提了起来。人们想:在行不在行,看他摅这第一筐粪便知分晓了······

只见那干部,一手拎着耙,一手提着筐,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往前走。他那提筐的手有节奏地颤动着,细粪便顺着筐沿均匀地撒在垄沟里了。

离另一个粪堆还有丈把远时,他把手中的筐一扬,余下的粪立刻聚成一缕长条冲了出去,也均匀地铺到垄沟里了。这叫甩筐,没摅过粪的,就这一手,也要学个十天半月

田里边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小矬子,只顾闷着头娴熟地摅粪。李茂盛朝高声嫂伸了一下舌头。高声嫂见小矬子干到后来头上出了虚汗,心里过意不去了,······

中午,高声嫂端上一盘咸菜,盛上一碗稀粥,回到外屋,站在碗柜前思忖了一下,便从碗柜上层拿下个盘子,掀开下层瓷盆上边的冷布,挑出两个玉米面饼子装到盘子里

她端着向里屋走去,走了几步站住了。她想:“当年被他们整得有多惨哪!也许他上午不过为了逞能做个样子,下午就溜。再说,这些人下来,说不定又是来搞什么名堂的。”

想到这,她一狠心,又转回来,把饼子盘重新放回了碗柜。

小矬子吃完稀粥就走了。一会,来了李茂盛。他问道:“高声嫂,又用稀粥灌他了?他头午的活干得还挺冲哩。”高声嫂说:“他呀,鸭子上墙—一股冲劲儿,下午准趴窝。”

两人走到大街上,李茂盛使劲吹起哨子,尖利的哨音响了几分钟。高声嫂见老孙太太家下屋那扇黑板门仍旧紧紧关着,便说:“怎么样?隔着皮我看透了他骨头,趴窝了吧?

忙忙碌碌上工的人群,纷纷走向黄土坎。高声嫂的高音喇叭依旧那么宏亮,走在最前边。她爬上高坎,喇叭突然哑了,人象木桩似的立在那儿了。

人们跟上去看时,也惊愕地张大了嘴巴。原来大伙远远望见:地中央有个矬矬的身影,早提着粪筐,在那儿扬扬洒洒地摅粪哩。

晚上,刀子嘴豆腐心的高声嫂,毫不犹豫地往饭桌上端了一盘玉米面饼子。


她还去找老孙太太和李茂盛,废除了昨儿定下的三家“联盟”。她表示现在这人还没做什么坏事,给生产队干活,总得让他吃饱。她们还商定不叫他“小矬子”,改叫“老王头儿”。

这老王头儿和那几年的蹲点干部确有区别,除了天天跟班劳动,从不发号施令,睡前饭后,总爱叼着个旱烟袋,往人群边上一坐,和大家一起唠喀队里的生活,生产······。

看来他还做了俊海的工作,使沉默了几年的老队长重新活跃起来了:制定了包工定额管理责任制,让妇女搞起家庭副业,又和车站供销社挂上钩,揽过了装卸运输等零活····

转眼到了栽树嫁接的时节,无奈县里又召开广播会限期完成春播任务,眼巴巴要错过栽果树的时节了。俊海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全队放假三天,栽果树搞嫁接。”群众乐得差点把老队长抬起来。

可是就在队里放假的当天,老王头儿回县里去了。老孙太太说:“他是不是到县里汇报我们放假的事去了?”人们望着他的背影,第一次感觉到他身上的一种潜在的威胁力量,稳不住神了。

李茂盛慌慌张张跑来问俊海:“队长,放假和县里的精神顶着牛,会不会出事?”俊海说:“不会的,阳坡种完了,阴坡地温低,因地制宜,放几天假是可以的。

老王头儿走了两天,不见县里有什么动静。村子里家家户户,该选的树苗选好了,该栽的栽上了。可是人们发现嫁接用的接穗不够,成了大问题。

过去果树遍地,嫁接时随便剪下几个枝条就够,可经过那场把果树也当“资本主义尾巴”割的劫难,剩下果树寥寥无几,想剪也没处剪了!高声嫂自告奋勇:“我脸皮厚,四处讨去!”

可是高声嫂跑了一天,还是空手回来了。四邻各村一样遭过“割尾巴”的劫难,今年也缺少接穗。误了一春差一年,这可真把岭沟人急坏了。

第三天,老王头儿回来了。只见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把扛来的一只装得鼓鼓囊囊的麻袋腾一声放在众人面前。

高声嫂头一个扑到麻袋前,从麻袋里捧起了一把接穗。她这才知道,原来老王头儿这几天是跑到远地办这个要紧东西去了。她眼圈红了。

她没敢抬头看老王头儿一眼就钻进了人群。俊海拉过老王头儿的手,乐呵呵地开了腔:“老王同志为大家救了急,还愣着干什么,应该好好谢谢老王才是呀!”

大伙如梦初醒,这才使劲地鼓起掌来。老队长转身又对在场的社员说:促使他重新上阵的,是党的新政策给他鼓了劲,也是老王用他那颗心暖了他的心。掌声更响了。


从那天起,村里人对这位蹲点干部的看法完全变了,也不再叫他“老王头儿”了,改叫他“老王”,以示尊敬。他们还常常挤到他住的小屋和他谈今论古。

平时很少串门的老队长也不断到老王这里来,说说笑笑,议论怎样改变岭沟的面貌。遇上下雨阴天,他还会端副棋盘来,两人杀个难解难分。

只有一个人心里一直不好受,她就是高声嫂。她听到人们对老王的赞扬越多,内心的疚愧就越深,一见老王就想到他那次空着肚子流着虚汗摅粪的样子。

她几次想向老王认错,却又不知该怎么说才说得清。她盘算着:等下一次轮到我家派饭吧,我再来补偿补偿。

这一天总算让她盼到了。头天夜里,她先宰了只鸡炖上,还泡好了蘑菇。

从水库托人买来的红翅鲤鱼,她也把它开了膛,先拾掇个利利索索。

她躺下睡到鸡叫头遍,就爬起来打亮了灯,掀开米柜盖,取出她老伴藏了多年的一瓶老窖酒,又取出小酒壶和高脚玻璃酒杯。

鸡叫二遍,她坐不住了。下地抱来柴禾点了火,把蘑菇洗了又洗放进了鸡肉锅;鲤鱼也下了锅,各色调料放了个全,千滚豆腐万滚鱼嘛。

几种炒菜也分别放在盘里装着,只等老王一进屋,现炒现上。炒菜要多放油,因为老王这些天见瘦;盐少下,听说老王有点气管炎,喜欢口轻······

天总算亮了。高声嫂决定借这机会向老王认个错,把怎样订盟约要用稀粥灌他的事通通坦白出来,求他原谅。她解下围裙,拢拢头发走出门。

她来到老孙太太院里,站在下屋那扇黑板门前,轻轻拍了两下,屋里没有一点反响。她又举起手,却停住了。她想,老王着实太累了,让他多睡一会吧。

上屋老孙太太正要泼洗脸水,见有人,忙探出头来问道:“谁呀?”高声嫂说:“我呀,我是来请老王吃饭的。”

老孙太太开门迎了出来,告诉高声嫂:“昨晚十点多钟,大队来人通知,说县里来电话,让他今早回去。这一走,还真让人想得慌!”

老孙太太还把老王特地留给高声嫂的话告诉了她:“他说他不知道你为什么老躲着他,如果有意见,可以托俊海代笔,去信给他提。”


高声嫂一阵风似的向村口跑去。

通往县城的那条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伸延,路上没有一个人影,只有路边青青杨柳,在微微地点着头······俊海

她凝视着远方,一包亮晶晶的东西从她的眼中渗出,在眼眶里旋转着,终于滚落下来。草上多了几颗“珍珠”

她大声朝着县城的方向喊:“老王!老王!象你这样的好干部,来多少我们都欢迎啊!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5-1-19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