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误区
误区一:鸡蛋怎么吃营养都一样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老炸为81. 1%,开水、牛奶冲蛋为92. 5%,生吃为30%~50%。可见,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误区二 :煮鸡蛋的时间越长越好
鸡蛋煮的时间过长,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被吸收。
油煎鸡蛋过老,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
煮鸡蛋最好是凉水下锅,水开了再煮5分钟左右即可。这时鸡蛋稍带溏心状,营养成分最利于人体吸收。
误区三: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好
人们普遍认为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价值更高,但是权威检测数据显示,饲料鸡蛋与土鸡蛋的营养价值相差不大,之所以人们认为土鸡蛋更好吃更有营养价值,是因为土鸡蛋中的脂肪含量更高,吃起来有一种油油的,口感更香更好吃,符合人们的口味。
误区四:蛋黄颜色越黄营养成分越好
正常情况下,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营养稍好一些,蛋黄的颜色与其含有各种色素有关,其中一些色素如胡萝卜素等的确具有营养价值。不过,现有的“技术”很容易让蛋黄颜色加深,不仅与营养无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有的不法商贩利用人们追捧“红心鸡蛋更有营养”的心理,大量的添加工业色素丽素红,让普通鸡蛋变成“红心鸡蛋”,而且不易辨识,其实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已经足够满足人体日常所需了,没必要刻意追求所谓的“红心鸡蛋”。
误区五: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鸡蛋壳的颜色与营养价值的关系并不大,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营养结构与鸡的摄食情况,与蛋壳的颜色无多大关系。
从感官上看,蛋清越浓稠,表明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质越好。
误区六:生鸡蛋比熟鸡蛋更有营养
有些人觉得,食物一经煮熟,就会流失其营养价值。认为生吃鸡蛋可以获取比熟鸡蛋更多的营养价值。
其实不然,生吃鸡蛋很可能会把鸡蛋带有的细菌(例如大肠杆菌)吃进肚子,造成肠胃不适并引起腹泻,而且生鸡蛋中的蛋清里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物质,会阻碍人体对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浪费营养物质。
误区七: “初生蛋”更有营养
到目前为止,其实没有任何检测结果能够表明,“初生蛋”(母鸡下的头几个蛋)比后来的蛋更有营养,这是典型的商家炒作概念。
误区八:产妇要多吃鸡蛋
产妇坐月子时大量吃鸡蛋是中国传统的一个习俗,但吃鸡蛋并非吃的越多越好,吃多了身体不能消化吸收,还会增加肠胃负担,时间长了还容易引起胃病。
除了每天吃一两个鸡蛋,产妇还要吃肉类、奶类、豆类、粮食和果蔬,以达到膳食平衡。
那么,如何正确的挑选新鲜鸡蛋呢?
1、冷水浸泡法
如果蛋平躺在水里,说明很新鲜;如果它斜立在水中,它至少已存放3~5天了;
如果它笔直立在水中,可能存放10天之久;如果它浮在水面上,说明这种蛋很有可能已经变质了。
2、蛋壳观察法
新鲜鸡蛋的蛋壳上附着一层霜状粉末,触感较粗糙,蛋壳颜色鲜明,气孔较明显;陈蛋正好与此相反,手感光滑并有油腻感。
3、光源透射法
用左手握成圆形,将蛋放在圆形末端,对着灯光或日光透射,新鲜的鸡蛋呈微红色,半透明状态,蛋黄轮廓清晰,颜色昏暗不透明或有污斑的,说明鸡蛋已经变质。
鸡蛋的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