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一所学校内,同学们正在愉快地学习着。
一九五四年的夏天,同学们和前进生产合作社建立了友好关系,经常把总路线、粮食统购统销的道理向社员们宣传,受到社员们很大的欢迎。
社员们也常抽出些时间,领着同学们到社里耕种的田地上去参观,丰富了同学们对农业社会主义化的认识。
国庆节到来了,为了招待来城里参加游行的前进合作社社员们,初二女生班的同学给社员同志们预备住处,正在紧张地打扫宿舍。
同学们知道社员同志愿意睡热炕,都把自己的一部分被褥拿来铺炕;同学郭淑清也把心爱的狼皮褥子拿来给社员们铺炕。
有的同学还特地跑到后山坡去,接了好多干草,准备给社员们烧炕。
当天游行完后,校里准备和社员同志们举行联欢晚会。消息一传开,学校里像一锅开水似的沸腾起来了,同学们排练节目,布置会场,个个都忙得脚不沾地。
晚会开始,集合铃一响,谁也不愿再在宿舍里呆下去,同学们都像小燕子似的,向开晚会的礼堂跑去。
宿舍里只剩下娜仁陶娅。为了使社员们能睡到热炕,她自告奋勇,留下来值班,给社员们烧炕。
过了一会,礼堂上传来一阵阵震动天花板的掌声,使娜仁陶娅没有耐心烧炕了,她想看看晚会上同学们演出的节目,和社员们唠唠今年的丰收,该多有趣呀!
娜仁陶娅忙着把干草朝灶炕里塞,炕里的草填得愈多,火愈不欢;最后她把一大包草硬塞进灶炕里,带上门,飞快地跑到礼堂里去了。
礼堂里,人们鸦雀无声地看着台上郭淑清表演优美的丰收舞。娜仁陶娅看得出了神,心里想:L这个节目一定是最受社员们喜爱的了。
郭淑清的丰收舞表演完,引起了同学们和社员们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娜仁陶娅想起了自己值日生的责任,但又舍不得离开这里,最后还是狠一狠心,三步倂作两步的跑回宿舍。
当娜仁陶娅一推开宿舍的门时,迎面冲来一股浓浓的黑烟,熏得她眼睛也睁不开,她赶紧退后一步。
但当她一想起炕上同学们的被褥和社员们的东西时,她一哈腰又钻进浓烟中去了。迷迷糊糊的,她似乎看到烟是从炕头冒出来的。
她急忙从墙角上提起那桶预备给社员洗脚的温水,朝炕头上泼去,L嘶嘶7几声终于把烟火熄灭了。
宿舍内失火的事,惊动了老师、同学和社员同志,他们一齐朝宿舍跑来。
烟渐渐消散了。这时大家才看到炕头上被烧糊的褥子,郭淑清看到自己的狼皮褥子也烧了,她刚才那种在舞台上活蹦乱跳的神气消失了,像一个冰冷的石像那样,站在那里。
郭淑清用手摸抚一下那熟悉而柔软的毛绒绒,但手刚一放上,皮褥子上立刻出现了五道深印,焦脆的毛沾了她一手,她再也抑制不住,[哇]的哭着跑出去了。
班主任李老师眉头微微皱着,一时也感到难于安顿这件事,他叫李梅先去看看郭淑清。
娜仁陶娅感到自己没有尽责任,闯了祸,又心疼自己的棉褥子有的地方也烧了,她感到紧张,嘴唇不由自主地在颤抖,终于哭了起来。李老师走到她面前,亲切地安慰她。
时间已经快到半夜十二点钟了,李老师请社员同志安睡,拉着娜仁陶娅走出宿舍去。
他们刚走出宿舍不远,合作社胡主任就跟上来,把李老师拉到旁边,悄声要求李老师别责备娜仁陶娅。
这一夜,两人都睡不着:郭淑清心疼心爱的狼皮褥子被毁了,又怕回家对不起妈妈;娜仁陶娅因为自己没有尽责任,烧糊了自己的和郭淑清的褥子而深深感到痛惜和不安。
皮褥子成了郭淑清难解的疙瘩,她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懒得和别人讲话。娜仁陶娅看到这种情形,心里更加难过。
一天午后,娜仁陶娅收到她妈妈寄给她的一付小皮手套。
上课时,郭淑清看到了娜仁陶娅的皮手套,她联想到心爱的狼皮褥子,联想到妈妈嘱咐要爱护这条皮褥子······她愈想愈远,李老师讲的课,她也没有注意听。
李老师早就开始注意郭淑清了,讲完课,就叫郭淑清复述一遍,郭淑清光翻眼,一点也讲不出来。
李老师问她为什么L不知道7呢?郭淑清的头低下了,脸红得像灯笼,眼睛里全是泪水,这时她恨不得有个地洞能钻下去。
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只有郭淑清还留在教室里,她咬着嘴唇深深愧悔上课时自己没有好好听讲。
傍晚,娜仁陶娅回到宿舍里,看到被烧糊的郭淑清的狼皮褥子,被面还有些完好的,她剪下一些,想把自己的棉褥子补好了送给郭淑清,以补偿自己的过失。
褥子还没有补好,郭淑清恰巧回到宿舍里来,看见娜仁陶娅一个人在内,她就止了步。
郭淑清从窗口向内一望,看见娜仁陶娅用她的破褥面补自己的棉褥子,心中很生气,觉得娜仁陶娅太自私了。
李老师为了狼皮褥子的事,来和郭淑清谈话。由于郭淑清对娜仁陶娅有了错觉,李老师的谈话,没有说通她的思想。
李老师又找娜仁陶娅谈话。娜仁陶娅把想补好自己的棉褥子送给郭淑清的事告诉了李老师,还把棉褥子的来历也说了一遍。
过了几天,班里的团支部开会,讨论娜仁陶娅入团的问题;学校的团总支副书记李老师也参加了。
团支部书记宣布开会后就开始讨论。同学苏莉雅表示同意娜仁陶娅入团。有的同学批评娜仁陶娅那天自告奋勇当值日生的动机不纯洁;娜仁陶娅诚恳地作了说明。
同学们都了解娜仁陶娅,没意见提了;团支部书记正想举行表决时,突然,郭淑清站起来表示有意见。
郭淑清虽然也承认娜仁陶姬是班里的一个好学生,但认为她太自私,不配做一个青年团员。这不但使娜仁陶娅惊愕,别的同志们也感到奇怪了。
同学们要求郭淑清说出具体事实来,郭淑清早就预料有这样的反问,不慌不忙的把那天看到的情况说出来。
介绍人李梅非常吃惊,她问娜仁陶娅,郭淑清说的是不是事实;娜仁陶娅坦白的承认了,但说其中有另外的原因。
娜仁陶娅还没说完,同学们就纷纷贵难她。娜仁陶娅急了,要求同学们让她说完。
苏莉雅也表示取消同意入团的意见。这时,李老师站起来,他把娜仁陶娅的棉褥子的来历告诉给同学们听。
一九四七年的冬天,解放战争的炮火,震撼着组成了铁的 骑兵部队,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一直从松花江向南 推进。
娜仁陶娅的哥哥丹巴也参加了骑兵部队,和敌人在冰天雪地中战斗。在一次战斗中,娜仁陶娅的哥哥丹巴英勇地牺牲了······
一个漫天大雪的深夜,娜仁陶娅的家里来了两位解放军,把丹巴的行李默默地搬了进来,一切都明白了,娜仁陶娅的妈妈,一下子扑到行李上痛哭起来。
和丹巴一起参军的索岳勒,把丹巴牺牲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把娜仁陶娅哥哥的遗物和部队首长的一封信及抚恤金交给她们后又匆匆地返回前线去了。······
遗物中就有这条普通的棉褥子。以后,她们娘儿俩看见它,就像看见她哥哥似的,她们就这样眼巴巴地看到光明。·····
李老师讲的故事,感动了同学们,也感动了郭淑清,她一再抹着眼角上流下来的眼泪。
但郭淑清对娜仁陶娅用她的被面补褥子的事,仍旧疑惑不解。李老师说明娜仁陶娅是想把棉褥子缝好了送给她的。这使郭淑清愣住了。
接着,李老师又向同学们分析了娜仁陶娅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她是符合做一个青年团员的条件的。
李老师顿了一下,继续又说:L她不仅要把自己的棉褥子送给郭淑清,而且她还要帮助郭淑清,积极学习,共同争取入团。
教室里变得特别的静,郭淑清突然用力把面前的小书桌推开,飞跑到娜仁陶娅跟前,紧紧地拥抱住娜仁陶娅。
同学们看到她俩这样真诚的和解,这样真诚的友谊,都不禁拍起手来,连李老师也像孩子们一样微笑的拍起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