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文学脚本《李时珍》

[复制链接]
whitaker 发表于 2024-12-11 16: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父亲是个医生,给穷苦人看病,从不计较诊费。李时珍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立志要为劳动人民的健康服务。到青年时代,他又立下了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学“本草”的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与装神弄鬼的道士、昏庸腐朽的楚王、儒医官展开了斗争。他阅读了大量古书,深入民间搜集医病的土方,亲身到荒僻的深山里采药。前后共花了二十七年时间,终于写成了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本草纲目》。
明朝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我国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出生在蕲州瓦硝坝的一个穷苦医生李月池的家里。
他小的时候,经常在父亲种植草药的庭院里玩耍,有时还帮父亲浇水干活。什么牡丹啦,芍药啦,贝母啦,山茱萸啦······他都认识,还能说出它们的用途来。
李时珍十分聪明好学,经常带着各种问题到父亲书房里去问,他在父亲的指教下,开始识文习字。
稍大一些,李时珍就在父亲看病的桌旁放了一张小书桌,跟父亲读书、学医。
一天,李月池正在给病人看病,来了两个衙门里当差的,硬逼着他撇下满屋子的病人,去给他们的老爷看病。李时珍在一旁十分气愤。
李月池回来告诫李时珍说:“这世道当医生太受气,好孩子,你怎么也不要走到这条路上来。”李时珍想起病人的痛苦情形,坚定地说:“不,我一定要当医生,给穷苦的人看病。”
李时珍二十二岁那年,蕲州闹大水,地方上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流行病,李月池诊室里挤满了病人,李时珍帮助父亲诊治了一批又一批的病人。他的医生生涯就此开始了。
李时珍敢想、敢说、敢做,从不拘泥守旧。对古书上的记载,他都认真分析,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他用自己的新方法治好了许多鼓胀病和多发病。
他在行医实践中,发现许多药物是旧《本草》中没有记载的,记得不详细的,更有一些记错的。于是他对父亲说:“老《本草》已经不够用了。咱们编一部新《本草》吧,把新发现的添进去,把古人讲错的改正过来。
李月池听后,苦笑着说:“事情不那么容易呀,编一部新《本草》,要把全国出产的药物都重新查访过,谁有那么大的力量!”接着又叹了口气:“唉!只有朝廷有力量,可是又无人管。”
尽管父亲这样说,李时珍想重修《本草》的愿望并没打消。他认为,对医学、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就该干。于是,他默默地把这个责任担了起来。在行医、读书中,他留心一切与《本草》有关的材料,随时把它们记录下来。
这时,常常有些病人从千八百里以外的地方来找他看病。他总是把病人安排在自己家里,尽心诊治,一直到好了,才打发回去。
有一年,武昌的皇族楚王派人来请李时珍去给他儿子看病。李时珍虽然很讨厌,但他一想,如果把楚王儿子的病治好了,可以求楚王到朝廷给说说修《本草》的事,于是,他答应了。
李时珍来到楚王府,只见三三两两的道士,大摇大摆地出出入入,丹房里鸟烟瘴气。原来,楚王也是迷信丹药、梦想长生不老的糊涂虫,心里不禁凉了一半。
楚王儿子的病很快由李时珍治好了。楚王怕儿子旧病复发时一下子找不到这样的好医生,就把李时珍留在王府里专门看病。
李时珍住在官外,隔壁是楚王供奉道教的九神坛。每次楚王出来引香参拜,都要勒逼老百姓给他送礼献神,闹得整个武昌都要翻了,李时珍看了非常气愤。
李时珍经常为没有机会同楚王谈修《本草》的事而苦恼。忽然有一天,官里老太监来通知他,说楚王和王妃在便殿召见。他想这倒是个好机会,便喜滋滋地去了。
楚王接见时,傲慢地说: “世子的毛病自从给你看过,就没有再发,娘娘很高兴,要赏你一点东西。”李时珍昂然不受: “治好王子是时珍分内的事,这珠宝断不敢领。”
楚王当下很不高兴。李时珍上前一步说:“时珍有个愿望请王爷成全,王爷要是答应,比赏什么珍宝时珍都感激。”接着就把希望楚王向朝廷建议重修《本草》的事说了一遍。
楚王听后,哈哈地笑了几声,说:“当今皇上要的是仙书丹方,不要什么《本草》不《本草》!我不能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去上奏本,你不要胡思乱想了,去吧!”
李时珍没奈何地又在府里住了一段时间。他反对迷信的道士和卑鄙的贪官,从不和他们来往,因此,道士和官员都非常忌恨他,不时在楚王面前说他的不是。
一次,楚王因吞服丹药出了毛病,喊李时珍去诊治。李时珍趁机把吞服丹药的害处痛说一番。楚王听了很不高兴:“你既然不愿待在这里,叫他们给你起个公事,去北京太医院吧。”
李时珍一想,通过太医院也可以向朝廷建议重修《本草》,于是他立即收拾行装,离开楚王府,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一路上,他无心玩赏,只盼早到北京实现重修《本草》的愿望,晓行夜宿,趱程赶路,不上半个月就赶到了北京。
第二天一大早,李时珍向店家打听了一下路径,便独自踱步出来,穿过正阳门,来到了太医院。
太医院是掌握全国医政的机关。头头是一个院使和两个院判。他们没有真实本领,专靠来头吃饭。接见了李时珍之后,看看公事,便分派他一个普通的工作。
李时珍到太医院不久,就看出这个衙门很腐败。这些医官根本不管医务公事,却整天忙着替皇官里的道士向各地征收炼丹用的水银、雄黄等等。在医术上,他们无视民间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因此,渐渐引起了李时珍的反感。

可是,太医院里集中了全国各地的重要药材和各种资料,吸引着李时珍。要修《本草》,这里的条件太好了。他两次写建议书,请太医院向朝廷建议重修《本草》。

医官们都是复古派,颂古非今,嫌李时珍多事,把他的建议书塞到废纸堆里,理也不理。


李时珍再也忍不住了,当面去质问他们。一个院判冷冷地说:“你为什么想出这个馊主意?难道那么多现成的《本草》,还不够你用吗?”

李时珍摊开建议书:“我这里说得很清楚,老《本草》已经不够用了。那里面有些差错,得赶快改正。更要紧的是几百年来我们又知道了许多新药,急切要编进去。”

那个院判气冲冲地站起来说:“你太狂妄了!竟敢擅动古人的经典!”李时珍侃侃而答:“什么学问都是一代顶一代干起来的,什么经典都应该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说我狂妄,也许是吧。《本草》我修定了!”

这时老院使也跳了起来,气急败坏地指着李时珍说:“凭你怎么说,太医院就是一个不修。告诉你,皇上要的是丹方,不是《本草》!”李时珍一听他们和楚王是一个调子,愤愤地走了出去。

依靠朝廷修《本草》的幻想彻底破灭了。李时珍对儒医官更加蔑视,于是递了辞呈,收拾好行李,雇了一辆轿车,顺大路回家乡去了。

李时珍回到家里,父亲已经去世。妻子告诉他,父亲病重时还几次问到修《本草》的消息。他听了更觉悲痛,仰起脸望着父亲的遗像发誓说:“父亲,放心吧,《本草》,你儿子一定能修成功!

从此,李时珍在自己家门口挂了牌子,又当上医生,看起病来。

修《本草》需要掌握更多的材料,李时珍在东门口城墙上贴了一张招贴,大意是:我正在编写一部药书《本草纲目》,因见闻有限,材料不足,望各地有学问的人及同道们给予帮助。

蕲州的乡绅看过招贴嗤笑说:“修《本草》谈何容易,朝廷不干的事情,李时珍敢干,这可是自讨苦吃!”

蕲州的劳动人民,看过招贴,非常兴奋。几乎每天都有人从很远的山上挖来正开着花的药草,送给李时珍,顺便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也讲给他。

李时珍自己也经常抽时间走出去,向种田的、种菜的、捕鱼的、打柴的、打猎的,打听药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虚心向他们学习,然后仔细地记录下来。

他每日料理完诊务,就动手编写《本草》。人们的信任和支持,给他一种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他常常写到深夜还不停笔。他妻子劝他休息,他说:“你不知道,我已经白白浪费好几年时间了。”

这几年里,李时珍的孩子渐渐长大。三儿子李建方喜爱父亲的职业,李时珍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学医,又收了街坊上的一个叫庞宪的做徒弟。两个青年人都很勤奋,进步很快,不久就能独立工作了。

这天,李时珍和妻子商量,打算让建方留在家里看病,他带庞宪到南北几个紧要地方走一走,把全国药物重新查访一遍。他妻子虽然有些不放心,但还是同意了。

临行前,他的妻子再三嘱咐庞宪,路上要多照应师傅。李时珍安慰她说:“你别以为我老了,赶起路来,比庞宪可快得多哩!”大家听了,大笑起来。

上路后,师徒两人有时搭船,有时坐车,有时骑小驴,有时步行,到过许许多多城市和乡村,虚心学习,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增加了很多新知识。

有一天,他们骑着小驴跑进一条山道,见两旁山谷长满身如“鳞甲”的百年老松,根子下的土都是水泡着。李时珍对庞宪说:“那里面一定有茯苓。”

庞宪在师傅指的地方,用鹤嘴锄一挖,果然挖出一个褐皮大茯苓。李时珍说:“这就是书上说的多年松脂化茯苓。”

在翻过一座大山时,他们看见一些药农正在攀崖越壑地采石斛。李时珍走上前去打听价钱,想买些带回去研究。药农听说他是医生,专门出来访药草的,说什么也不要钱,送了他一些。

李时珍向药农道谢后,问他们采过一种叫曼陀罗花的药草没有。古医书上说它是麻药,但药性如何却没有记载。

大家相互看看,谁也不知道曼陀罗花,李时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时,一个青年药农安慰他说:“李大夫,别着急,走,我带你去找老药农王百晓,他也许知道。”

王百晓听了李时珍介绍的曼陀罗花,又看了画样,沉思了一会儿,猛省地说: “这是风茄儿啊!我们这里不叫曼陀罗。你来的正是季节,现在正在开花收子,走,我带你们去找!”

众人跟着王百晓来到后山,找了一会儿,果然从一处莽草丛中找到了这种野生植物,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李时珍把这花细细地看了又看,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告别王百晓,他们继续走访。有一天,来到一个镇上,他们看见几个赶车人煮一锅草花,正在围着喝。赶车人告诉他们说:“这叫鼓子花,煮了喝,可治筋骨疼。”

李时珍对庞宪说:“这些土方子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代代相传,许多是很灵验的。我们应该把这些也写进书里去。”庞宪连连点头称是。

不久,李时珍他们来到了武当山。他们早就听说武当山是个天然的药物宝库,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于是兴冲冲地向武当山奔去。哪知刚到山下,就被几个好心的老百姓拦住了。

他们告诉李时珍:“山里药草确实不少,一直被官僚和一些道士霸占着,不许老百姓去采。有一回,外地来个人上山采药,被几个道士捉住毒打一顿,还示众三天。你们别去了。”

李时珍采药心切,笑着安慰那些老百姓说: “山上地方大,哪能处处有道士?我留心避着一些就是了。”有个老年人见劝阻不住,就说: “你们上山要多走小路,千万别过太子坡,坡上道士最可恶。

师徒俩人谢了众人,带着简单用具上山了。为避开道士,他们专拣小路走,边走边采集药草,装进布袋里。

他们在山上一连采集几天,没遇着道士,就渐渐有点懈怠了。这一天,他们在一个山沟里发现了很难得的九仙子,师徒二人立刻纵身跳到沟里。

九仙子一根九趾,非常脆,不易挖全。师徒两个费了挺大劲儿才挖出来。他们捧在手中正看得出神,忽听得山道上有哈哈哈的笑声。


李时珍抬头一看,见是几个道士正在对他们狂笑。这时,庞宪发现搁在山道上的装药的布袋不见了,慌道:“师傅,糟了!我们快跑吧!”

李时珍按住庞宪的手说:“不要怕!我们有理讲理,怕他们什么!”一面说,一面挺起身子,跟随道士,从容地来到山门前。

那里站着一大群道士,装药的布袋放在为首的大胡子道士脚边。李时珍对这些道士本来就厌恶,现在看他们的气焰这样高,气愤异常。

大胡子道士发疯似的吼叫:“反了!你是干什么的,敢到真武大帝的山上来采药?”李时珍愤怒地说:“我是个医生,采药材治病。这天生的百药就是给人用的,你们霸占着,还拿神来吓唬人,不觉得可耻吗?”

大胡子道士恶狠狠地看着身边的道士,说: “你们还看什么?还不快给我打!”庞宪怕师傅吃亏,用身子护住师傅,机智地喊道:“你们简直没王法啦!连楚王府里的人也敢打!”

道士们见李时珍的态度一直很硬,摸不清底细,现在又听庞宪说起楚王府,更不敢下手了。那大胡子道士也愣住了。庞宪趁势背起布袋,拉着师傅快步走下山去。

李时珍离开武当山后,继续东寻西访,渐渐走到江南地界。这一天,他们在沿江的一个小镇上等候班船,打算乘班船到南京去。

无意中他们听说,南京药王庙正举行三皇会,全国各地的药材商人都把本地出产的药材带到那里去做买卖。李时珍想这是个难得的机会,等候班船怕误了赶会,就雇了只小江船到南京去了。

他们赶到药王庙,只见庙里庙外,东一个铺面,西一个摊子,都是做药材买卖的。李时珍领着庞宪,挨着一家家的药摊看着,问着,比较着。

三皇会一连举行了好多天,师徒两个每日早去晚归,摊摊观看访问,收获很大。有个老药贩,把新近才流传起来的炼樟脑的方法也告诉了他。

他们一直等三皇会开完,才携带着大包小袋兴冲冲地赶回蕲州。一进家门,登时扬起一片欢呼声,大家接过东西,簇拥着师徒两个走进屋里。

李时珍自远游访药归来后,就专心编写《本草纲目》,整日里笔不停挥。

李时珍经过二十七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在1578年,将一百几十万字的、附有一千一百多幅插图的《本草纲目》写成功了。全家人挤到书房里,高兴地看他翻阅一叠叠的稿本。

1593年,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与世长辞了。他留下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和一万多个单方,对祖国和世界的医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时珍献身科学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手机版|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5-1-18 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