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因年号叫康熙,习称康熙皇帝。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极具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各民族人民的团结,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当然,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一个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康熙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偏见和历史的局限,他坚持阶级压迫,推行封建的思想统治,因循保守,对此后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过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实事求是地评价康熙的功过是非,提炼出可供我们借鉴的治国经验和历史教训,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康熙在位 61 年,建树颇多,有关他的史料,浩如烟海。作为一本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绘画本康熙传记,篇幅所限,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写得很详尽,然而作为全传,则要求对人物作多侧面的立体的反映。为此,本书采用了突出主线兼顾全面的写法。全书以时间推移为线,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康熙平叛除奸、统一台湾、保卫东北、征噶尔丹、皇储之争等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是康熙一生斗争生活的主线,他为之付出了毕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些重大史实,书中有具体的情节描写,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有明确的交代。书中没有展开描写的有康熙的早期教育、有关重要政策(如满汉一视、重农恤商、改革旗务等)、治理黄河、振兴教育,以及编修群籍、四处巡幸等。以上虽不是康熙生活
的全部,但其重要的或者说基本的东西,应该说已经写进去了。
本书在写作中,力图贯彻以下原则:第一,坚持所写必有出处,不毫无根据地杜撰。当然,为了使写出来的东西可读性强一点,适当的加工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其基本事实应该真实。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瑕瑜互见。对人物不抬,不贬,不夸张,也不隐讳。
|